本報記者 王寧
日前,中信期貨策略會資產管理分論壇成功舉辦,針對投資者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中信期貨資產管理中心的四位投資經理從FOF投資、固收增強策略、權益市場、量化投資等不同維度進行了深入分享,與會者紛紛表示干貨滿滿、收獲頗豐。
隨著資管新規的推出,作為“打破剛兌”的重要舉措,預期收益型產品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那么如何滿足廣大投資者對低風險穩健收益的配置需求?近年來,兩類產品已悄然興起并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其中一類就是FOF基金,另外一類是以固收資產作為底倉的固收增強策略產品。
中信期貨資管中心FOF投資經理徐卓表示,居民財富配置資金從非標信托產品和保本保息銀行理財當中逐漸向外轉移的趨勢是不可逆的,居民財富的資產配置需求越來越迫切,但目前二級市場的資產供應結構分化嚴重——股票和商品雖然潛在收益較高但波動大,債券資產雖然波動小但潛在收益低,中等風險中等收益的資產供給并不充裕。而FOF基金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構建大類資產組合的方式,利用多種投資策略,充分使用金融工具,靈活選擇多空方向,從而創設出波動性小于傳統資產、且與傳統資產相關性低的金融資產,從而滿足當下時點的居民財富配置需求,這就是近年來在中國市場中無論是公募FOF基金還是私募FOF基金均實現了快速發展的底層邏輯。
中信期貨資管中心投資經理秦楓認為,在資管產品凈值化管理、利率進入下行通道、居民財富向資本市場轉移的大背景下,固收增強策略應運而生,滿足了投資者日益增長的穩健投資需求。以回撤控制為前提、絕對收益為目標、彈性資產為抓手的固收增強策略中和了權益產品高收益和固收產品低波動的優勢。如何通過大類資產配置,運用多種投資工具構建靈活的策略,獲得穩健而且有長期增長勢能的產品凈值表現是這類策略追求的目標。今年在股市估值分化、風格輪動,債市收益率下行、資產荒的情境下,自帶固收增強屬性的可轉債投資性價比凸顯,成為固收及固收增強產品投資的勝負手之一。秦楓仍然看好未來一年轉債市場的投資機會,但也認為明年轉債市場投資對擇券能力的要求會提高,將從轉債市場的β行情進一步向α行情演變。
全球資本市場仍籠罩在疫情的影響之下,中美博弈長期持續,“抱團股”信仰崩塌,地產行業凜冬已至,中概股持續走熊……經歷了波譎云詭的2021年,如何看待2022年的投資機會?作為有二十年投研經驗的老將,五屆金牛基金經理,中信期貨資管中心聯席總經理、投資總監彭敢沿襲了他一貫觀點犀利的風格。彭敢表示,2021年前三季度政策集中于解決長期性、趨勢性的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問題(如房地產、互聯網、雙減、雙碳、三胎等),共同富裕導向明顯,財政、貨幣政策定調整體保持克制。放眼2022,中國經濟將“以我為主”,國內財政和貨幣政策易松難緊,穩增長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碼,但將區別于以往,呈現出“重質不重量”的特征,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
談及2022年市場的投資機會,彭敢認為,因為有穩增長政策托底,經濟下行風險可控,下行預期持續消化,經濟將逐漸觸底企穩;同時,疫情進一步緩解仍是大概率事件,因此消費潛力有望繼續釋放;同時,隨著寬松信號的釋出,有助于提振市場的風險偏好,權益資產的配置價值將進一步凸顯。彭敢對明年市場整體展望保持樂觀,在大的投資方向上,彭敢認為行業趨勢長期向好的成長型公司有望獲得超額收益,如VR元宇宙、專精特新、儲能(電網改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方面;而在疫情明年大概率全面緩解的預期下,酒店、航空、旅游、消費等行業有較大的彈性空間。
近年來量化投資在國內異軍突起。從管理規模超過百億的量化私募批量產生,到頭部量化私募管理人因凈值大幅回撤公開致歉投資人,從百億量化私募股權羅生門,到量化交易占A股成交量份額大討論,乃至證監會高層針對量化投資的表態發聲,2021年可以被視作中國量化私募的“出圈”年。中信期貨資管中心投資總監、投資經理周向真針對量化投資在中國的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進行了主題分享。周向真指出,量化投資并不神秘。首先,量化投資依然遵從不可能三角——收益、波動(風險)、容量(管理規模)。近3-5年來,我國量化投資的管理規模基本每年都呈現跨越式增長,而隨著管理規模的放大,量化投資的超額收益能力呈下降趨勢,同時收益的波動也會放大。
今年量化股票策略整體業績突出,平均收益遠超主觀股票管理人,但九月中旬以來量化私募行業經歷了一波大幅回撤。對此,周向真指出,任何策略都有其適應的市場環境,也都有其不適應的市場環境。我國目前的量化策略相對適應的市場環境要基本滿足以下三個特征:一是市場相對活躍,流動性充足;二是股票的波動分散程度高,不要過于集中;三是市場趨勢相對持續,市場風格切換不能過于劇烈,行業分布較為均勻。當然,最核心的前提條件是中國的交易者結構,大量主觀投資者的非理性交易依舊存在。
展望未來,量化投資的超額阿爾法在哪里?周向真認為,量化投資其實每天都在迭代。未來,量化投資在以下方向上會有顯著的升級。一是拓展資產類別,拓展新的數據和另類數據源,深挖基本面數據;二是短周期-中長周期策略融合,策略與產品創新結合;三是機器學習在量化投資中的廣泛應用。在經歷策略同質化,超額大幅回落之后,量化私募將重新洗牌,整體規模繼續快速增長的同時,頭部化趨勢將繼續加劇,人才、策略、算力、數據投入將持續加大,量化投資將真正進入戰國時代。
(編輯 田冬)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