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傲男
在數字化浪潮洶涌的今天,算法已悄然重塑信息傳播路徑,并深刻影響消費模式、社交互動。而隨著算法應用不斷深化,其雙刃劍特性也日益凸顯:一方面,算法的高效與精準為數字經濟插上了翅膀;另一方面,信息繭房的閉塞、大數據“殺熟”的不公等,正逐漸侵蝕著用戶權益與社會信任。
在此背景下,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部署開展“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以實現算法導向正確、公平公正、公開透明、自主可控、責任落實的目標。此次專項行動,劍指信息繭房、操縱熱搜榜單、大數據“殺熟”、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等六大算法痛點,不僅是對當前亂象的有力回擊,更是對未來算法生態健康發展的深遠布局。
通過企業自查自糾、屬地核驗與治理成效評估的系列舉措,監管部門正逐步構建起一套長效的算法治理機制,以技術之矛破解技術之盾,實現算法技術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如何更好地治理算法?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引導算法向善,確保其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點。
事實上,在2021年,算法治理便已被納入監管范圍,整治重點也在不斷深化和拓展。從整治不良廣告推送、算法備案、優化流量分配機制等,到現在的嚴禁利用算法進行大數據“殺熟”,算法治理工作正逐步走向常態化和規范化,政策加快實施,確保早落地早見效。
未來,相關政策有望接續發力。一方面,隨著更為明晰的法規和標準逐步建立,有望為算法的應用設定明確界限,確保算法技術的發展在法律與道德的框架內穩健前行;另一方面,通過政策層面的激勵和資金支持,有望鼓勵平臺企業加強自我約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這包括推動平臺企業主動公開算法的基本邏輯,從而提升算法的透明度與可解釋性。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其作為算法的設計者、應用者,應確保算法技術的合理與合規使用,促進算法的公開透明。在追求商業利益的同時,企業應關注用戶的真實需求與感受,確保算法的應用能夠為用戶帶來真正的價值。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在技術上不斷創新,提升算法的智能化與個性化水平,更要在倫理上保持清醒,避免算法成為侵害用戶權益的工具。
社會監督與公眾參與同樣是算法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公眾應學會在算法構建的信息海洋中辨別真偽、篩選價值,提高對算法治理的認知度和支持度,共同應對挑戰。
在筆者看來,算法的發展和應用必須在技術進步與倫理規范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點。政府、企業與公眾應攜手共進,多措并舉,有效協調,從而構建起充滿活力又負責任的算法生態。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