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婉霞
基因與細胞治療通過直接修復或替代缺陷基因,為人類提供了對抗遺傳性疾病和某些癌癥的新方法。
據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已批準32種基因治療療法、68種非基因改造的細胞治療療法上市,涉及黑色素瘤、脊髓性肌萎縮癥、頭頸部腫瘤等。業界認為,基因與細胞治療技術有潛力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對于傳統藥物來說是一次“顛覆式創新”。
盡管潛力巨大,但基因與細胞治療高昂的研發、生產成本以及復雜的監管環境,使得其商業化進程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從費用支付來看,以諾華研發的Kymriah(該藥品于2017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批上市,是全球首個獲得上市批準的免疫細胞療法)為例,在美國,該藥品的定價為47.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47萬元)。
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基因與細胞治療的應用拓展,也讓患者面臨不菲的治療費用。那么,如何兼顧“藥企持續研發”與“滿足患者需求”?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加強商業模式創新,以提高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可及性。
第一,監管層、保險公司等合作聯動,通過創新支付機制,例如分期付費、按療效付費、再保險等模式,以降低患者的一次用藥成本;同時,監管層在確保藥品合規生產、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應著力促進新療法盡快上市,幫助企業盡早收回創新成本。
第二,藥企在積極投入研發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引入自動化、數字化技術,優化生產流程、供應鏈等手段降低成本。
基因與細胞治療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其市場化離不開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商業模式創新三者的相輔相成。值得欣喜的是,為促進基因與細胞治療的發展,目前已有許多支持政策相繼出臺。例如北京、上海都推出了相關的行動方案、產業措施。相信我國基因與細胞治療產業必將實現快速發展。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