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餐飲業千億元市值“領頭羊”,通過資本市場募集資金后,海底撈加快開店步伐,計劃未來3年開店超過450家,其迅速做大做強對整個餐飲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并引起行業內熱論。
一方面,上市餐飲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迅速做大做強,不斷吸引人才,通過連鎖經營有效降低成本,擴大經營規模和品牌影響力,有效改善餐飲企業經營中存在的小、亂、差問題。另一方面,借助上市對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規范性要求,上市餐飲企業將更加重視食品安全、稅收、勞動保障等問題,最終帶動整個餐飲行業不斷規范發展。
全球資本市場越來越開放,美國市場和香港市場相對包容態度,越來越受到餐飲企業歡迎。特別是香港市場,除了海底撈,還有味千中國、呷哺呷哺等知名餐企都已經登陸港交所。
作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僅有4家餐飲上市企業A股,不應該缺席30年來保持高速增長、在GDP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的餐飲這場盛宴。
舌尖上的經濟:
2020年超過5萬億元
民以食為天。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飲食已經從過去要“吃飽”到如今要“吃好”,在這個剛需的支撐下,舌尖上的經濟已經成為拉動內需的重要力量。
中國烹飪協會數據顯示,過去的30年,餐飲行業年均增長率為18.6%,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速最快的行業之一,增長速度超過GDP。
近年來,餐飲更是成為拉動消費的生力軍。2015年至2017年,全國餐飲業收入增幅連續三年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其中,2017年餐飲市場以10.2%增速領先整個消費市場0.5%,餐飲收入總規模占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0.8%,餐飲市場對整個消費市場增長貢獻率達到11.3%,拉動消費市場增長1.2%。
規模方面,2016年整個餐飲市場規模3.5萬億元左右,2017年增加到3.96萬億元。中國烹飪協會預測,“十三五”期間,餐飲行業增速將繼續保持在年均10%左右,到“十三五”末,餐飲業市場規模將有望突破5萬億元,總規模與美國相當。
改革開放40年,中國餐飲業規模增幅超過700倍,經營網點增長了39倍,從業人數增長30倍超過2000多萬人。
餐飲業在擴內需、促消費、穩增長、惠民生方面作用強勁。
餐飲業
升級進行時
一直以來,餐飲業被貼上集中度低,分散化的標簽。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不斷深入,在消費升級這股大潮中,古老的餐飲業在新理念、新技術的推動下,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服務、品質、安全正在成為餐飲業的共識。無論是“餐飲網紅”還是“老字號”都把安全作為生命線,把服務和品質作為立身之本。
時下“網紅餐飲”打造的“互聯網+餐飲”正在徹底顛覆過去餐飲模式。消費者進入餐廳后,只要掃碼,就可以開始自己點餐付費并支付,省掉了長時間排隊和等待。
一體化服務,給消費者帶來全新的服務、全新的體驗和全新的消費觀念。
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互聯網經濟的全面普及,現金交易在現實消費中越來越少,大家對新經濟和新的營運模式、支付手段都不陌生了,連一直遵循傳統的中華老字號企業也紛紛跟進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前進。
作為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中華老字號餐飲企業與時俱進的態度并不會輸給任何行業。
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老字號工作委員會《中華老字號電商發展報告》顯示,電商已成為眾多“中華老字號”尤其是食品類品牌增長最快的銷售渠道。全聚德推出“互聯網+”戰略后,今年上半年,電商銷售收入2652萬元,增幅53%。
“觸網”不僅為老字號品牌帶來新的市場渠道,更是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獲得最準確的市場信息。老字號已經在產品、服務、體驗等方面全方位“擁抱”互聯網。
在移動互聯網的支撐下,餐飲企業特別是中大型餐飲企業,已經在營銷、配送、支付等方面引領行業發展,中國餐飲業互聯網化的程度已經走在世界前列。
2018年10月份,美國餐飲企業星巴克已經放下身段投身到中國戰場餐飲變革中,宣布通過星巴克APP、餓了么推出外賣服務,預計到今年年底,將推廣至國內30個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覆蓋率超過50%。
美食還是那個美食,但餐飲早已不是那個餐飲,一場深刻的變革正在餐飲行業內裂變。
做大做強餐飲業
A股不該缺席
綜觀全球資本市場,餐飲業上市公司不在少數。美國資本市場已經有58家上市公司、香港交易所有37家上市公司,反觀A股只有4家上市公司。
從市值看,香港市場,僅海底撈市值就接近1000億港元。美國市場,麥當勞市值超過1370億美元、百勝餐飲市值約為280億美元。A股4家公司總市值在145億元左右。
毫無疑問,資本市場是加速器,誰裝上這個加速器,就裝上騰飛翅膀。
海底撈成立于1994年,經過24年發展,在上市前全國門店為362家,今年以來新增89家門店。海底撈在港交所提交的材料顯示,在2018年將開設180家-220家店,到2022年,新增450家-500家店,總店數達到720家-770家。未來3時間開店總數將超過過去24年。沒有資本市場的助力,海底撈張勇的擴張雄心還得推后很多年。
目前,國內餐飲企業數量眾多,餐飲企業是中國所有行業中企業數量最多的。一直以來,餐飲企業的食品安全已經成為全社會的關注焦點。餐飲行業高度分散、企業規模普遍很小、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經營環境亂、衛生差、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長期存在,這跟餐飲行業集中度低,管理難度大,也缺少行業龍頭企業的示范效應等有極大關系。
在這方面,資本市場可以發揮很大作用。沒有資本市場的支持,餐飲企業只能靠自有資金滾動發展,在行業增長10%的情況下,擴展步伐自然快不了,無法滿足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進程,也無法形成有效的行業龍頭企業。資本市場要求企業管理規范、公開、透明,這些也恰恰是中國巨大規模但高度分散的餐飲行業未來健康發展所急需的前提條件。
2017年餐飲百強企業總營業收入2861.7億元,如把他們當做一家公司,在中國公司500強中只能排19名,位居聯想控股之后,可見行業集中度之低。中國經濟體量位居全球第二,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餐飲市場,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即將達到5萬億元,對比其他國家,餐飲企業在中國資本市場地位跟其規模不匹配實際上已經嚴重影響了餐飲行業的正常發展。
餐飲行業急需資本市場的支持和引領,在發展內需、滿足民生、鼓勵消費的今天,餐飲市場面臨極大的發展機遇,A股不應缺席這場盛宴。-CIS-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