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禾
在描述市場價格的運行周期時,美國逆向投資大師約翰·鄧普頓曾經說過一段名言,被我奉為圭臬:“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懷疑中成長,在樂觀時成熟,在陶醉中結束。”
投資中經常遇到上述4個階段,現在我們看看在一些價格周期循環中,這4個階段是如何展現的?
在絕望中誕生
在投資工作中,不少投資者喜歡從新聞、研究報告中,尋找合適的投資標的。殊不知,這樣做很難找到最優秀的投資標的,原因恰如鄧普頓所說:“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
在市場最絕望時,投資者可以找到便宜到離譜的價格。
比如,在2022年10月份香港股票市場最慘淡的時候,我曾經在港股找到一些央企的股票,其市凈率估值在0.2倍上下。這個估值,對于穩健經營、凈資產回報率在8%左右的公司來說,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在絕望的行情中,我們就能找到這樣的估值。
再比如,在2000年,內地一線城市的住宅類房地產,其租金回報率達到驚人的8%左右。也就是說,一間月租金2500元、年租金3萬元的房子,售價不過38萬元。站在今天的地產市場,我們會覺得這種價格不可想象。
伴隨著不可想象的價格的,也一定是市場最絕望的情緒。這種絕望不僅僅表現在可以感知的投資者情緒上,更是體現在一些不可感知的地方:人們并不是充滿抱怨地談論這些資產,而是根本不會有幾個人愿意聊這些資產。
想想看,道理確是如此。如果大家都對一種資產感到“絕望”,那么有誰愿意出價呢?又有誰愿意談論它呢?但凡還有不少人愿意談論的投資,都還沒到“絕望”的地步,有道是“沒人愿意踢一條死狗”。
一種陷入絕望境地的資產,由于不會有多少人有興趣聊起它,因此指望通過新聞報道、論壇聊天找到這些投資標的,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發現這些投資標的,按彼得·林奇的話說,得靠自己去“翻石頭”。
在以上所說的兩個例子中,港股極度低估股票的投資機會,在當時幾乎沒人提起,只有覆蓋全市場的數據表格才會告訴投資者,這里有一些很便宜的公司。
而在2000年的地產市場中,當時的一些一線城市(比如上海)甚至推出了外地人買房送戶口的政策,可見當時的住宅地產冷清到了什么地步:根本沒多少人愿意主動購買,只能靠戶口來吸引人。
在絕望中的行情,往往會提供給投資者最低廉的價格。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絕望期經常會非常漫長,甚至能壓垮一些非常堅韌的投資者。
對資本市場的敬畏,在任何時候都不該被忘記。和不少人理解的不同,這種敬畏并不是針對資本市場的理智和明智的定價能力,而是要對資本市場的非理性和殘酷保持敬畏。
在絕望的資產終于被記起來之后,行情會來到第二個階段:在懷疑中成長。
在懷疑中成長
當走出“絕望”階段以后,堅守其中的投資者并不會過上一帆風順的日子,他們會迎來第二個挑戰:懷疑。
在一種資產的絕望階段中,資本市場對這種資產的印象,會壞到糟糕透頂,甚至覺得這種資產就沒有一點點價值。
當資產的價格逐步從“絕望”走向“成長”時,資本市場之前在漫長的“絕望期”留下的刻板印象,并不會立即消失。之前的批評者現在帶著驚愕的目光,看著這種“沒有價值”的資產居然開始漲價。
現在,在懊惱自己沒從中賺到錢之后,市場輿論往往會以更加猛烈的態度,來嘲諷價格的上漲。于是,投資者就會遇到一個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價格在慢慢上漲,一方面市場輿論卻并不友好。
于是,資本市場上一種著名的現象出現了:牛市多長陰(它的反面則是熊市多長陽)。這種現象指的是,在市場上漲周期中,往往反而會遇到最猛烈的回調。這種回調,就是在懷疑的輿論中所產生的。
以標普500指數在1987年遇到的例子,我們就可以很清楚看到,什么是“牛市多長陰”。
從1982年開始,標普500指數結束了長達十年左右的震蕩市。在所謂“里根寬松大循環”的帶動下,標普500指數開啟了將近20年的大牛市。指數開始從100點附近一路上漲,到1987年10月初漲到了大約320點。
但是,在1987年10月的大調整中,這個指數在短短4個交易日里,就從10月13日的314點,暴跌到了10月19日的最低216點,幾乎跌掉了1/3。
不過,4個交易日下跌1/3的暴跌又怎樣呢?在2000年,標普500指數的最高點達到了1552點。在1987年的懷疑氣氛中,拋棄股票而去的投資者,后來不知道有多么后悔。
在樂觀時成熟
在行情的第三個階段,鄧普頓將其稱為“樂觀的成熟階段”。這時候,價格的上漲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那些從“絕望階段”出現的懷疑論,也已經被持續上漲的價格消磨殆盡。
在這個階段里,人們開始普遍意識到資產的價值。但是,這時候的價格已經和價值非常匹配,而且隨著參與者的不斷增多,已很難找到便宜的資產。定價開始變得樂觀起來,便宜的價格已經渺無蹤跡,市場交易價往往會高出價值一些。
在“樂觀的成熟階段”,人們傾向于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已經不便宜的資產中找到錯配的價格。有趣的是,他們的這種精力本來應該應用在“絕望階段”:那時候隨便分析一下,都可以發現大量的價格和價值的錯配。
在樂觀的成熟階段,股票分析師們用復雜的模型,定義一只股票究竟應該值13.5元還是14.2元,卻忘記了五年前這個股票曾經只賣3元。
在2021年底至2022年秋天的內地可轉債市場中,我就看到了一個成熟的階段。在2021年初,可轉債市場遭遇了一波血雨腥風,不少可轉債的價格下跌到70、80元,而其發行公司并沒有多少違約風險。這時候的可轉債市場,其實是一個黃金機會。但是在當時,卻沒有多少投資者進行可轉債的分析。
但是,到了2021年底至2022年秋天這段時間,許多可轉債變得昂貴,轉股溢價率普遍達到20%,甚至更多。在這時,任何新上市的債券,往往都會上沖到120元、130元,而其轉股價值往往只有90到100元,純債價值也不過90多元。
這時候,可轉債市場明顯已經走入成熟:定價開始變得樂觀起來,多出來的20%、30%的溢價率代表的就是這種情緒。
在各種投資論壇、社交圈里,可以看到大量對可轉債的詳盡分析。只不過,在這種成熟期,還有多少輕松的盈利空間可以爭取呢?
“目將眇者,先睹秋毫。耳將聾者,先聞蚋飛。口將爽者,先辨淄澠。鼻將窒者,先覺焦朽。體將僵者,先亟奔佚。心將迷者,先識是非。故物不至者則不反。”(語出《列子·仲尼》。)在樂觀的成熟期行情,已經很難讓投資者輕松賺錢。但是,在這時候,對于價格的分析卻是數量最多、模型最復雜、理論最豐富,看起來最有道理的,即所謂“心將迷者,先識是非”。
只不過,成熟階段一切的紛繁與復雜,以及讓人微醺的樂觀氣氛,都無法阻擋最后一個階段的到來:陶醉。
在陶醉中結束
應該說,約翰·鄧普頓爵士是一個優雅的人,因此他使用了“陶醉”這個詞,來描述行情的最后一個階段。如果是我,可能更愿意用“癲狂”,來描述行情最后的瘋癲與狂暴。
在行情的最后一個階段,價格的暴漲已經占據了絕對的主流。在“絕望階段”中的遺忘、“懷疑階段”中的質問、“成熟階段”中的錙銖必較,已經被陶醉階段中的暴躁所取代。
在這個階段,理智的分析已經無法為飛漲的價格找出合適的解釋:哪怕把正統模型的估值參數調到最寬容的數字也不行。人們的著眼點,已經全然在暴漲的價格本身之上,至于背后的資產究竟值多少錢,價格是否太離譜,已經沒有多少人關注。
于是,當理智的分析已經沒法給價格做背書時,陶醉的市場開始創造新的邏輯。
在2000年美國科技股泡沫中,人們開始用高得離譜的市銷率,來解釋沒有盈利的科技股公司應當如何估值。只要能賣出東西,哪怕是賠本賣都無所謂,就能給估值。這類估值方法后來也被稱為“市夢率”。而夢想究竟怎么定價,誰也沒法說。
在2020年到2021年的A股抱團泡沫和高估值股票泡沫中,投資者們喊出了“不買對的只買貴的”、“怕高就是苦命人”的口號。試問,這個世界上哪有付出價格越貴越好的道理?但是在當時陶醉的市場環境中,人們就是相信。
在1989年的日本地產泡沫中,人們驚奇地發現,賣掉東京的土地就能買下整個美國。好像有點不合理,但是這有什么關系呢?也許東京真的值這么多錢?
在陶醉或者癲狂的市場階段,昔日被絕望的人們所遺棄的資產,現在已經漲上天。懷疑論早已被扔到九霄云外,成熟的估值模型也沒有了用武之地,投資者們陶醉著、癲狂著,享受著價格上漲帶來的快樂。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以上所述,就是行情的四個階段:絕望、懷疑、樂觀與成熟、陶醉與癲狂。人類所有資本市場的波動,都逃不開這四個階段。
身在其中而不自覺的投資者,在這些階段的輪番碾壓中,喪失了自己的錢財,咒罵市場是個骯臟的屠宰場,發誓再也不愿意涉足其間。而理智的投資者,則從這些階段的起起落落中,找到自己的交易機會,賺取一波又一波的錢財。
也許,這樣的周期循環,和其中的喜怒哀樂,就像當年詩人所低吟的那樣:“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作者系九圜青泉科技首席投資官)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