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不僅是設立一個板塊,最重要是對資本市場的基礎制度作了改革或改進。試點注冊制使得企業評價邏輯發生變化,詢價、發行承銷、信息披露、再融資、退市等一系列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成為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
3月2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19年年會“證券市場:風雨后的彩虹”分論壇中,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如此表示。而《財經》雜志總編王波明更反復指出:科創板是中國資本市場成立近30年中2-3次最重要的改革之一。
試點注冊制的科創板為何被恒大研究院院長任澤平稱為是“觸及靈魂的系統性改革”。注冊制試點成功后是否會推向其他市場?李超賣了個關子:不言而喻。
注冊制是監管升級
市場對科創板試點注冊制抱有極高期待,但王波明、任澤平、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常務副院長潘慶中等專家均指出,市場對注冊制的理解也可能存在誤區。
“有人認為注冊制是一堆企業在沒有審核標準的情況下就上市,這樣市場必然下跌。其實注冊制的要求不比審批制少,甚至更多,但是是市場化的改革。”王波明指出,以海外注冊制下企業上市為例,光審計就有好幾個月,一輪輪反饋問題,沒有一年的時間都上不去。
“千萬不要以為注冊制不監管,注冊制管得更嚴,處罰更厲害。”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吳曉求表示。注冊制下監管重點從企業上市前臺審核轉向上市過程以及中后臺。
“注冊制不意味著不監管,而是監管升級,對監管和立法的要求非常高。”任澤平表示。
李超也坦言,在過去核準制下,證監會或審核部門替市場操了很多心,門檻條件限制比較多。而科創板注冊制將門檻和標準轉化為信息披露的要求。在法律要求的基本門檻之外,將對企業的評判標準更多交給市場。如同選美,過去要求身高必須多少公分、鼻梁是不是要2公分以上、眼睛要多大以上。而注冊制在基本的門檻標準外,由上市主體如實披露自己的信息,市場自行判斷什么樣的是美男子。
“美團都沒辦法在A股上市。”任澤平感慨,在過去資本市場過于注重歷史表現情況下,中國資本市場錯失許多新經濟企業的成長期紅利。審批制選出的企業大多處在發展階段的頂峰時期,在3500家上市公司中,有超過500多家屬于僵尸企業,如果按照廣義概念,可能有上千家僵尸企業。中國資本市場的繁榮需要基礎制度的改變。
吳曉求指出,注冊制對中國資本市場意味著深刻的變革,也意味著一場深度的觀念調整。“我們長期以來都把資本市場理解為金融機構融資市場化的延伸,資本市場主要不是融資,而是財富管理。”
吳曉求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提問時表示,要增強資本市場財富管理功能,必須要調整上市公司結構,選擇那些未來有良好成長性的企業。它們可能歷史不夠輝煌、現狀可能不是特別好,但未來成長性非常好。讓處于成長期的企業上市,讓高科技企業成為上市公司的主流。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科創板可以代表財富管理的基本趨勢。
吳曉求表示,正是由于強調融資市場的定位,其規則政策注重為融資者提供便利,但沒有把保護投資者利益放在首位,包括違規違法成本過低。而在注冊制框架下,應當提高違規成本,“誰要是欺詐上市要讓其終身不能翻身。”而這需要一系列的法律制度修改完善,包括加大對虛假信息披露、欺詐上市、內幕交易以及操縱市場等一系列的處罰。“注冊制加科創板是恢復資本市場的市場化定價功能,讓投資者有充分的判斷性。但前提是交易所和監管部門必須要最大限度確保信息披露充分,最大限度保證市場透明度,這樣投資者才能做出正確判斷。”
希望市場有一定寬容度
“過去28年來為什么股市表現不盡如人意?這跟我們沒有嚴格實行優勝劣汰有關系。”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所所長李迅雷表示,如果嚴格規范執行退市制度,將為資本市場長期活躍邁向牛市奠定基礎。
任澤平指出,20多年間國內有超過3500家上市公司,但只退市了110家左右,累計退市率不到2%。而實行注冊制的美國資本市場退市率達到10%。“上市門檻降低后,如果沒有對公司治理透明度的要求,沒有對證券欺詐的重罰,沒有嚴格的退市機制,會是非常危險的。”任澤平表示,注冊制涉及一系列制度變革、法律修訂,而不是簡單地換個名字。
李迅雷表示,過去之所以盡量減少企業退市,是擔心退市引起中小投資者利益損失。這種做法具有很強的功利性,側重在市場融資功能。只有通過市場化手段將監管后移,反而能促進市場發展。他強調,注冊制試點推出后,需要得到嚴格執行。而這不僅是證監會等監管部門的責任,更包括投資者、上市公司、中介機構每一個參與方的責任。
“希望大家對科創板注冊制有一定的寬容度。”李超表示??苿摪遄灾票旧戆罅恐贫雀母?、制度創新,此外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本身具有不確定性,今年沒有盈利明年是否盈利也不一定,要看公司自身的發展。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是否符合科創板定義和要求也會存在分歧,公司在科創板上市的定價是否符合大家的預期,投資者對其價格波動是否有足夠的準備,一系列問題在科創板試點注冊制初期都可能發生,需要一定的磨合期。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