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2020年春節假期顯得有些漫長,由于新冠病毒“戰疫”的力度更強,總體預計疫情會比SARS更早收斂。對中國經濟的影響與疫情持續時間的長短正相關關系。無論是一季度還是到五一節,但疫情終究是暫時的,而戰勝疫情是必然,在戰疫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兩只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首先要衡量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然后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最后危中有機,還要抓住和催生新業態新模式。
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超過非典。但是應對新冠疫情的逆周期調節更及時而且更加強有力,2月1日,央行、財政部五部委出臺30條金融支持抗擊疫情的文件,2月3日,央行逆回購1.2萬億,并下調7天和14天逆回購利率各10個BP。新冠疫情將拉低中國經濟增速,對一季度GDP影響超過1個百分點,但伴隨疫情的好轉以及消滅,而三四季度經濟會出現恢復性拉升。
新冠病毒與SARS和MERS屬于同一類,標志傳播力的R0大于1,非典共確診病例5327人,新冠確診病例至今超過非典的三倍。從總量看,非典拖累2003年二季度從11%降到9%,收窄2個百分點,但三、四季度回升至10%,全年GDP依然增長10%。從國際看,本世紀從美國流感、巴西賽卡病毒到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抑制經濟增長之后又恢復增長。從需求側看,疫情直接拉低需求,拖累消費、出口和投資三駕馬車。從供給側看,疫情可望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疫情從需求側的出口、消費和投資三駕馬車來影響中國經濟,影響可控
從進出口看,新冠疫情對進出口的影響喜憂參半,總體上對出口的影響超過進口,對服務貿易的影響或超過貨物貿易。
疫情拖累一季度出口。新冠疫情雪上加霜會進一步拖累一季度出口,其中對食品、玩具等出口影響更大。從2003年非典對進出口影響看,WHO將廣東、北京等十個省市列為疫區,對出口的影響超過了進口。但當時中國剛剛入世兩年,中國進出口貿易依然保持超過30%的增速。此次疫情出口影響最大是湖北,但湖北不是出口的大省,2019年從全國來看,湖北占總出口不到1.5%,而廣東則超過25%。疫情對中國出口有影響但是總體影響可控。因此,與2003年非典導致廣東、北京等十大省市被劃為疫區來相比,出口形勢還在可控范圍,但各國對來自中國的人員物資可能增加檢測,增加時間而影響出口,但伴隨疫情轉好出口將會加速回升。
疫情影響服務貿易。疫情對服務貿易分兩部分,涉及人的服務貿易如旅游和交通會大幅走低,其他服務貿易則不受影響,如跨境支付、軟件服務等反而大幅走高。這些限制會影響旅游等服務貿易,進出境人數一二季度會出現下降,全年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有增有減,根據疫情發展變化情況,綜合起來看疫情總體對服務貿易影響可控。
疫情直接抑制消費。從需求側三駕馬車來看,2019年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分別貢獻了中國經濟增長的57%、32%和11%。進出口對GDP的貢獻率來看,無論如何占比也是最小的馬車,而消費這駕馬車則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力。疫情讓大家深居簡出,直接抑制了消費,一季度的消費會大幅消減,而主要依靠春節盈利的餐飲業更是備受打擊,受到最直接影響的服務業還包括旅游、電影票房等。此外,從2003年非典來看,備受打擊的還包括房地產銷售、汽車業、珠寶業等。雖然在疫情控制住以后消費會出現報復性反彈,但并不能覆蓋和彌補春節消費。而疫情也迫使很多人網上購物,有些企業員工在家辦公,這將催生新的業態以及新的消費模式和商業模式。
疫情會推遲投資,但抑制不了投資。疫情對消費和出口的影響也會波及投資。受到疫情預期影響,一些投資會推遲或舉棋不定。受返城滯后影響,建筑業投資或延遲。但是原定的投資不會因為疫情而取消,好轉就會加速推進來完成投資。尤其由于抗擊疫情的需要,一些醫療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反而在提速,逆周期調節也會加大投資力度,投資會受到影響但是增速不會下降。從供給側來看,疫情則會有助于數字經濟發展,拉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最直接的一是拉動醫療產品的供給,加強醫療系統的改革,增加供給提高效率。
為戰勝疫情提質增效的中國經濟應對之策
為應對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既要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更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既要拉動消費、投資和出口,還要加快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既要從產業層面加強智能制造業發展,更要加強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既要加強需求側管理,更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加強醫療衛生治理體系改革,更要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
一是財政政策上更加加力提效支持和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為支持消費、投資和出口增長,需要財政發揮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不僅包括增加政府支出,而且要增加對疫情相關的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繼續推進減稅降費。為此,財政赤字率可以適度放寬,今年可以考慮從2.8%增加到3%。同時要進一步提高地方專項債規模,推動疫情嚴重地區的恢復建設。
二是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的同時,要適當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在不斷改革LPR的基礎上,切實降低實際利率水平。要發揮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的作用,落實數字普惠金融。加強對疫情地區的信貸支持,做到不抽貸、不斷貸,而且敢貸和愿貸,落實“一二五”目標。加強對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適當提高容忍度,提高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穩妥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吸引更多資金,加強金融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給效率。日前一行兩會財政部五部委聯合政策加強金融支持戰疫,出臺超過30條務實的舉措,加強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產業和企業。
三是產業政策上要加強對智能制造的支持力度。要加強對5G技術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支持力度,并以此為契機,協調發展,提升中國數字經濟。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強對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對與保護公共衛生及應急設備的支持力度。特別是在數字產業,要推動企業加快發展和抓住數字機遇,鼓勵和支持數字經濟發展,推動企業加快發展和抓住數字機遇,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切實的支撐,為數字產業和數字貿易的發展提供支持,特別是支持數字金融的發展,推進數字貨幣的研發,打造數字中國,高質量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天基絲綢之路、網上絲綢之路。以5G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為契機,實現創新發展和協調發展,提升中國數字經濟。
四是多措并舉拉動消費、投資和出口。伴隨疫情的逐步好轉,需要通過進一步減稅降費來拉動消費,同時鼓勵各種形式的消費,在汽車限購上和部分城市的房地產限購上適當放松,必要時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方式來強力拉動消費,進而帶動消費增長。從投資上,加強包括醫療在內的服務業的投資,加強政府投資支持,加強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強財稅金融支持投資。在出口方面,加強對出口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對美國的以進口帶動的出口力度。推動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強雙多邊FTA的建設,推動RCEP15國的簽字和落實,加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歐盟、東盟、非盟等貿易。
五是加強醫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研發投入占GDP的比超過2%,醫療投入占比也在快速攀升。全面步入小康社會后健康更成為剛需,提升對醫療供給高質量需求。亟待深化和完善醫改,做好醫療衛生事業。一是適度增加預算,在GDP超過一百萬億后,醫療衛生資金占比需要適度逐年提升。二是增加有效供給和高質量供給,完善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三是擴大醫療對內對外開放水平,加強政府與社會合作辦醫,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四是利用互聯網加強醫療衛生基礎教育,防患于未然。五是改革醫保制度,協調醫患關系,打造醫患命運共同體。在尊重患者的同時,加強醫務人員安全保障,加強醫生職業身份強化。六是加強公共衛生系統建設,強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對公共衛生事業的迅速反應機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根本區別在軟件、在穩定、在軟實力上,在硬件基礎設施穩步提升的背景下,需要加強和提升醫療軟實力。加強推進醫療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保障公共衛生與安全在內的公共產品的供給,完善應急體系的建設。
11:49 | 央行宣布:明起,下調個人住房公積... |
11:25 | 九江銀行智能風控項目成功入選“NI... |
11:25 | 山河智能電動液驅剪叉系列產品全面... |
11:24 | 電廣傳媒文旅板塊“五一”接待游客... |
11:21 | 吳清:支持優質中概股回歸內地和香... |
11:19 |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支持資本市場兩... |
11:17 | 吳清:業績差的基金必須少收管理費... |
10:25 | 央行最新公告!5月15日起執行 |
10:25 | 吳清: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
09:51 | 重磅!降了! |
09:51 | 吳清:今天就會發布! |
09:14 | 機器人引領工業變革 科創板公司為...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