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伊始,直達實體經濟貨幣政策工具再添“新軍”。這預示著下一階段貨幣信貸政策實施中,結構性政策工具將“挑大梁”,擔當精細化調控“主力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這不僅體現在對政策尺度的拿捏上,也體現在對階段重點的把握上,還體現在對政策工具的選擇運用上。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考驗著我國貨幣政策的平衡能力。根據形勢的階段性變化,當前一方面需要保證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實體經濟提供穩定且長期的資金;另一方面,需要做好“精準滴灌”,引導資金用在“刀刃”上。
央行日前在推出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和1.5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的基礎上,再創設了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這是央行持續完善貨幣政策工具體系的最新成果,也反映出下一階段貨幣政策調控的著眼點——通過創新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增強服務中小微企業政策的針對性和含金量,多管齊下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當前市場流動性充裕。今年以來,央行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增加流動性供應,同時抓住銀行作為貨幣政策傳導中樞的關鍵,采取多項措施緩解銀行貨幣創造面臨的“三大約束”,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提升調控實效。應看到,當前金融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且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順暢,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開始明顯下降,有效地助力了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
目前更為重要的是,應讓充裕之“水”流向需求更為迫切的中小微企業。梳理今年以來央行出臺的政策,無論是3000億元抗疫專項再貸款還是1.5萬億元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均帶有鮮明的結構性工具特征,成為貨幣政策調控倚重的利器。而貨幣當局看重的正是結構化工具所具備的“精準滴灌”功能。
從長期看,要“放水養魚”又不搞“大水漫灌”,為創新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提供了巨大的施展空間。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不斷發揮其引導作用,提升貨幣政策傳導效率。除用好創新貨幣政策工具之外,既有的定向降準、定向中期借貸便利、再貼現、再貸款等定向調控工具也將繼續發揮其功能,共同增強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資金支持。
19:03 | 重慶信托:2024年信托業務實現凈利... |
19:02 | 微信“五一”數據報告:假期微信支... |
17:39 | 五糧液以“和美文化”再啟百年世博... |
17:34 | 2024年上市公司薪酬榜出爐 000415... |
17:32 | 國內首個氣候準則征求稿面世 助力... |
17:02 | “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使用支... |
16:59 | 中科星圖一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
16:58 | 海南機場擬23.39億元收購美蘭空港5... |
16:57 | 永輝超市遵義胖東來模式調改首店開... |
16:00 | 特斯聯發布2024年財報:在手訂單金... |
15:58 | 滬市公司2024年研發投入破萬億元 ... |
15:56 | 低空經濟快速崛起 科創板公司堅持...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