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林娉瑩
日前,平安私人銀行策略研究團隊發布《第四季度投資策略報告》。報告認為,四季度,中國經濟復蘇的趨勢不變,供需有望實現再平衡,但國際形勢愈發紛繁復雜。在此背景下,以消費和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仍將是A股核心投資主線。
在平安私人銀行策略研究團隊看來,四季度是中國經濟與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點。10月五中全會將至,“十四五”的定調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十四五”時期經濟增速,研究團隊用“W”型走勢作為總結,2020年經濟增速受沖擊明顯,2021年經濟增速有望出現報復性的回升,但此后實體經濟也將重新面臨趨勢性回落的壓力。
對此,解局之策在于淡化GDP增長目標并使供需實現再平衡。也因此,消費將成為下個百年開端的關鍵詞,而以國內消費升級為主、外需為輔,拉動國內供給的“雙循環”戰略成為了“天選破局之路”。同時,科技要素將成為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主要發力點。重點投入將帶來新的科技突破,而新的科技周期和科技創新將加速我國消費需求的迭代,催生出新的消費需求,從而促進“雙循環”格局的實現,為“十四五”奠定良好的開局方向。
報告同時認為,展望四季度,A股震蕩市特征大概率將延續。一方面,5G等新一輪科技浪潮方興未艾,科技產業成長空間巨大;同時,中國正步入品質消費升級時代,消費產業向好。另一方面,目前A股的科技與消費板塊均估值過高,需適當降低中短期的預期收益。
不過,研究團隊也指出,這種估值回落更多是階段性的,隨著經濟再度景氣,低估值板塊配置性價比提升,配置上可注重適當均衡。中長期而言,A股“長牛”趨勢不改。在中美博弈將長期存在和“雙循環”政策主線的背景下,以消費和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仍將是核心投資主線。
債市方面,研究團隊預計中國經濟增長的態勢延續到今年年底,而持續增長的經濟對于債券市場來說,會造成一定的下行壓力。不過,預計四季度通脹將保持溫和,這對債券以及股票資產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
此外,報告指出,進入四季度,全球目光將轉移至美國總統大選,大選結果勢必將對市場,特別是對美股和港股造成短期沖擊。報告認為,基本面將成為投資美股更加值得關注的因素,投資者應綜合考慮盈利修復、市場動能、相對價值。在疫情后周期,消費修復,材料、醫療服務可選消費等板塊相對價值較好,而科技、通訊等板塊估值較高,預計短期內波動較大。
(編輯 張明富)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