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歆
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改革新舉措促進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動態平衡,是根本之策。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其中,“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置于五方面重點工作之首。
新時代十年來,我國在深度參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分工協作的同時,不斷提升國內供給質量,著力釋放市場需求。基于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拉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9.1%,比上年提高了4.4個百分點。同時,我國外貿依存度已從歷史峰值的67%下降到2021年的34%。
在看到內需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和質量逐漸提升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內需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勢在必行。著力擴大國內需求,要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通過高質量供給滿足現有需求并進一步引領創造新需求,支持以多種方式和渠道擴大內需。
供給和需求是經濟發展“硬幣的兩面”,相互促進也相互依存。近年來,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加速推進,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不斷增強。但是從中長期發展要求來看,供給端仍有明顯短板,尤其體現為有效供給能力仍存不足。
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需要按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和投資再生產的全鏈條拓展內需體系,通過創新舉措,培育由提高供給質量、優化分配格局、健全流通體系、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等共同組成的完整內需體系。
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應面向需求結構變化和供給改革創新,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推動供需實現良性循環。
例如,引導各類優質資源要素向高質量制造業集聚,擴大先進制造領域投資,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有效性,從而夯實更高質量、更大規模需求的繁衍基礎。
在上述體系運轉中,資本市場大有可為。在供給側,資本市場具有體制機制優勢,能夠通過更加市場化方式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打造高端要素資源“引力場”,促使上市公司的產能需求對標國內最優乃至國際最優的要素(人才、技術、數據等)供給。投資主體還能夠借助資本市場盤活存量資產,形成存量資產和新增投資的良性循環,提高投資效率。在需求側,資本市場對行業景氣度和市場需求更為敏感,可以引導投資向優勢產業和領域聚集,促進投資需求有效增長。資本市場形成穩定的財富效應,有利于提高消費端的購買能力,從而增強內需發展后勁,厚植內需發展潛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著力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需要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以改革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暢通國內經濟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