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釗
3月份的博鰲,春風拂面,處處涌動著向“新”逐“綠”的熱潮。
在3月26日至29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政商領袖、專家學者等匯聚一堂,或交流思想,或探討合作。在思想碰撞中,一個共識逐漸清晰,那就是亞洲各國須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發展新產業、競逐新賽道,培育新質生產力,從而為應對挑戰、推動發展注入更多的確定性,共同為亞洲乃至全球的發展獻計獻策。
向“新”而生,積厚成勢。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瞄準世界科技發展前沿、新興產業發展前沿和面臨的治理問題,設置的相關議題尤為密集。
新質生產力成為年會熱議話題。與會嘉賓圍繞以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探尋謀出路、促發展之道。除了對于新質生產力的探索外,人工智能帶來的時代革命也成為關注焦點,我們既憧憬AI時代的美好未來,也擔憂變革會徹底顛覆社會秩序。誠如與會嘉賓所言,AI時代是潮流趨勢,我們在擁抱時代變革的同時也要做好危機應對準備,讓AI更好地服務于生活。
逐“綠”前行,低碳賦能。能源轉型是實現綠色經濟的關鍵所在,實現能源轉型的路徑也在“加速邁向零碳電力”“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未來”等多個分論壇被反復提及。可以看到,一系列綠色發展的議題正為世界綠色低碳發展貢獻亞洲智慧、亞洲力量。
此外,針對如何實現綠色金融的目標,探尋普惠綠色金融展業方式也成為論壇內外熱議的焦點。讓筆者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專家的觀點,“在氣候變暖等全球性問題面前,囿于地緣政治而放棄合作毫無用處。要發揮綠色能源技術的優勢,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
能源低碳轉型不僅是與會嘉賓口中的宏圖,而且在論壇所在地的博鰲東嶼島,低碳能源乃至零碳能源已落地實踐。萬泉河邊,滿目蔥蘢。在博鰲近零碳示范區內,筆者處處感受到零碳生活所帶來的便利。不僅有綠色的交通線路,也有綠色的會務和餐飲,彰顯出“區域零碳、資源循環、環境自然、智慧運營”的“綠色辦會”特色。
在年會期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朱民,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等多位專家學者紛紛表示,博鰲亞洲論壇是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為亞洲各國提供了相互學習、共同發展的機會。同時,他們也希望亞洲各國能夠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亞洲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亞洲與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4天的實地采訪下來,筆者深切地感受到,在相互聯系日益緊密的當今世界,只有凝聚共識、合作共贏,才能有效應對各類挑戰,開創人類共同的美好未來。亞洲乃至世界正因為日益緊密的聯系而變得越來越“小”,面對人類共同的未來,不能選擇零和博弈,合作共贏才是唯一出路。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