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
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核心部件實現了國產化的突破;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迎來重要升級并實現多項技術的全球首創;全自研操作系統原生鴻蒙加速商用……今年以來,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創新活力澎湃奔涌。一系列技術進展,不僅展現了我國在核心技術領域勇于探索、敢于突破的決心與成就,也為我國未來發展注入新動力。
當前,正值新興產業發展和未來產業培育的關鍵期,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宜從三方面著力,激活更多創新潛能,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其一,增強“根”力量,筑牢底座。每一項技術突破的背后無不是大量前端技術的深厚積累。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根基,是支撐產業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在科技話語權日益重要的今天,加強基礎研究亦是我國積累“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
基于此,企業要具備“硬科技”,也要擁有“軟實力”。企業應在芯片、操作系統及標準等關鍵領域主動生“根”,勇坐“冷板凳”,形成難以復制的技術壁壘,進行原始創新,為科技突破提供不竭動力。同時,加大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培養更多人才,為技術創新提供源源不斷的理論支撐和源頭活水。此外,還需具備“死磕”的科學工匠精神,促進所在領域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集成創新,支撐起更高層次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
其二,激發聯動潛能,構建自主可控生態。從中國全自研操作系統的快速崛起來看,從跟跑到并跑,成為全球格局中獨立的重要一極,是凝聚產業鏈力量的結果。在此期間,并非一家企業孤軍奮戰,而是眾多應用開發者聯手合作,建成一個互聯互通的智能生態。
企業可以加強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成為聯動產業鏈創新的“核心紐帶”,激發聯合動能,從而有效地應對外部技術競爭,確保產業鏈在系統架構、核心算法等關鍵環節的自主可控。同時,還應不斷豐富原生態,使“生態之樹”開枝散葉,為構建一個安全可信的生態系統奠定堅實基礎。
其三,積極推動供應鏈“出海”。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新格局,企業應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和規則的制定,推動中國技術標準和產品認證體系的國際化,注重品牌建設和知識產權保護,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場環境,推動我國科技創新成果在全球范圍內的廣泛應用與影響;參與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尋求海外并購機會,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以全球化視野進行技術升級與市場拓展;推動供應鏈“出海”,從單兵作戰變成系統性作戰,逐步提升我國科技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與話語權。
筆者相信,隨著更多企業持續扎根、協作、跨越,勇攀技術高峰,直面全球競爭,終將推動中國向著世界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