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各行各業的商人組成大大小小的行會,聯合起來承受官府“科配”的壓力。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敘事詩《賣炭翁》,對每個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中國人來說,可謂耳熟能詳。詩中講述:兩名宦官僅僅用“半匹紅綃一丈綾”的代價,就強購了賣炭老翁重達千余斤的一車木炭。按當時的物價,宦官們付出的絹布價值只有炭價的幾十分之一,這樣的交易實際上和搶劫區別不大。
這種行為屬于唐代的一項常見惡政:“宮市”。可以理解為“宮廷采購”。而官府采購則被稱為“科配”。宮市和科配是當時政府獲取民間商品服務的手段,完全談不上公正。
對于居住在城市的商人和工匠來說,商稅其實都不算高,要命的就是碰上科配和宮市,一旦運氣不好,官府看中了你家的產品,商人無權推辭,只有破家供應。
歸根結底,在于這種政府采購,定價權不在工商業者手中,而是由官宦單方面說了算。古代工商界勢力單薄,遇到這種事只有任其宰割。
到了宋朝,情況有了改變,因為北宋的城市化比唐朝更進一步,擁有超過10萬戶人口以上的城市比唐朝多五倍。從事工商業的市民階層力量遠遠強于唐朝。各行各業的商人組成大大小小的行會,聯合起來承受官府科配的壓力。
于是,一次大規模商民抗議運動在北宋立國14年后爆發。公元974年5月,由于官府抓捕在政府采購中不服從的商人,北宋京城的商人聯合發動罷市,關閉了京城所有店鋪。這一舉動逼迫北宋政府開始改變政府采購的規則。
朝廷成立了一個新的部門——雜買務,原則上宮廷和官府采購都需要經過這個部門,而雜買務的采購定價由各個行會每月三次報上來的物價行情而定,比如說,官府12號要采購一批布帛。價格就按10日的布帛行情來確定。如果是22號要那就按20號的市場行情來確定。
但是這種制度也有弊病,因為很多商品價格并不那么穩定,某些商品的價格完全是一天一個樣。有可能6月1日報上去的價格,到6月9日已經翻了5倍,而雜買務卻只肯按1日的價格買單。有位姓曹的糧食商人,就因為破產破家也無法供應官府需要的500石糯米而自殺。
到1073年4月,東京肉行的商人向朝廷上書,希望以后主動每年繳納一筆附加稅“免行錢”,以此換取政府采購能隨行就市進行。很快糧食行業的商人也隨之跟進。
當時在任的宰相王安石支持這種做法,他認為這樣一方面官府增加了財政收入,另一方面商人也不用再遭受科配和宮市的騷擾,所以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當然我們知道改革從沒有一蹴而就的好事,在具體執行中官吏往往濫收免行錢,或者收了免行錢還是要強行科配。
于是圍繞著免行錢到底該不該收,具體該收多少這些問題,宋朝市民和官府不斷博弈,從1073年開始持續了約50年的時間,雖然面對官府仍顯弱勢。但北宋商人至少可以和官府討價還價,相對于唐朝已經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長此以往,也許可以探索出一條政府與社會對話的良性互動制度出來。
但北方的入侵打斷了這個過程,隨著宋朝轉向戰時狀態,財政緊張的官府推翻了過去的改革進展,重新實行以官價科配。南宋的商人對于政府采購定價的發言權徹底喪失,可見內政與外交,本來就是相互影響的一體兩面,北宋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就此曇花一現。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