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已成常態,“出海”的中國企業在海外遇到知識產權糾紛的頻率明顯上升。
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司司長張志成曾公開表示,國內企業出海容易遇到知識產權糾紛的原因,有的是不清楚海外的制度,對于法律程序不了解;有的是信息不通暢,語言不通。另外,也不了解在海外維權找哪些專業化機構,造成企業在海外維權難度比較大。
永新知識產權高級合伙人邵偉律師向記者表示,從過往的經驗教訓來看,由于一些中國企業對歐美國家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了解不全面,導致中國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不強。中國科技企業走出國門需要更好的工程師,而在此之前要做好背景排查,筑起一道防火墻。第一,公司要做到告知員工,不能把原雇主的信息帶入新的公司,不能使用原雇主的保密信息;第二,應該簽署必要的聲明,表示公司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避免侵犯競爭對手的商業秘密。這樣的措施旨在證明公司注意到了這樣的問題,也在避免商業秘密糾紛。如果做了上述幾點,在產生侵權糾紛時勝算就大一些。
一位長期關注科技企業的投資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最理想的是通過專利交換和利益交換來解決侵權糾紛。這個案件對國內企業的啟示是,走出去的過程中,不要總是依賴政治外交來解決商業問題,發達國家的科技企業在和國內企業競爭的過程中,在中國企業成長到一定規模后采取專利訴訟和政治譴責來獲取商業利益是競爭的常見手段,當年思科狀告華為侵權,后來雙方和解借助了3com,并最終產生了華為3com,但華為發展到今天依舊是巨頭,在2019年歐洲專利局的專利申請排名中,華為以3524件專利申請排名第一,所以說,加強自己的知識產權保護,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用自己的權利保護自己的權利,這樣做,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