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強
“做辣條的要造車,我也不驚訝了。”這是被眾多跨界造車新聞轟炸到麻木的網友的調侃。汽車,準確的說是新能源汽車,正成為資本跨界追逐的風口。
最新表達意向的公司是美的。近日,美的集團旗下公司“威靈(Welling)汽車零部件”宣布,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三大產線已進入投產狀態。大概捋一下,華為、小米、百度、騰訊、滴滴等巨頭均開始涉足汽車領域。國際新能源署(IEA)近期發布的《全球電動汽車展望》顯示,即使在全球汽車市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收縮了16%的情況下,電動汽車的銷量也在2020年出現上升。在2021年一季度,電動汽車的銷量較上年同期高出2.5倍。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資本跨界追逐新能源汽車有相當的合理性。
但熱鬧之下,投資人需要冷靜看待其中的不確定因素。粗略看,至少在技術、資金、時間三道關口上,跨界造車資本都得較較勁。
從技術層面看,傳統汽車行業原來最大的技術壁壘是發動機和變速器,這是核心競爭力所在,但現在電動車以電池和電機驅動,這讓一些圈外人以為新能源車的行業門檻似乎下降到可以通過DIY組裝的程度。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研發投入巨大。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上市公司中,有多達32家公司的年度研發投入總額超10億元,其中,上汽集團研發投入149.67億元居首,另有3家公司研發投入均超100億元。
可喜的是,國內企業專利數量隨研發投入的增加而逐步領先。2020年新能源汽車專利公開量按自主整車申請人排名,前十位里國內企業占據五席,比亞迪、蜂巢能源、寧德時代分列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另外,以東風、廣汽、長城為代表的自主整車企業在新能源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專利公開量同比增長較快。
這些數據明確提醒跨界追風者,需要跨越的技術鴻溝正在加寬。隨著智能汽車技術開發和實用化進程加快,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會呈現逐步融合的趨勢,智能汽車技術標準和法規也會隨之升級和完善,智能汽車技術未來有可能成為汽車行業新的技術壁壘。
從資金需求來看,汽車作為一項重資產行業,燒錢天經地義。
200億元曾是跨界造車公認的資金門檻。蔚來汽車CEO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元就不要造車。雷軍稱小米將率先投入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將向電動汽車業務投資100億美元。不僅整車制造需要資金,即使是其中的自動駕駛技術這一個環節,同樣很燒錢。該技術需要芯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處理等一系列基礎能力,每項基礎能力都需要大筆資金來做支撐。
從時間周期看,從立項到產品落地的時間也是跨界企業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沈暉曾在微博感嘆說,“恒大汽車就差汽車了”。
即使是具備建廠能力且擁有一定硬件供應鏈管理能力,也無法跨越汽車產業零件在量產時間上的難度。汽車使用涉及人身安全,零件要求使用環境在-40度至120度之間的故障率為零,這就使得汽車零件的制造周期和“產線認定”周期,都要長于普通消費品制造行業。從目前新能源汽車立項到汽車量產的普遍周期來看,新入局者第一款汽車產品落地需要3年至5年時間,而3年后的市場情況將面臨較高的不確定性。
總的來說,汽車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智能場景,但造車卻難言一帆風順。前仆者未遠,后繼者須當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