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宇雜談】
各地推進保租房大規?;I集,這個思路是對的,就是為了滿足新市民、年輕人、創業者、打工人等的租房需求。
李宇嘉
近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上海市住房租賃條例》,將于2023年2月1日起施行。條例有兩點值得關注,一是對個人“二房東”加強監管,不僅要開立租金監管專用賬戶,而且轉租房屋達到規定數量,必須辦理市場主體登記,也就是變成堂堂正正的長租公寓;二是條例明確禁止群租,禁止將違法建筑、擅自改變使用性質的房屋用于出租。
筆者所在的珠三角,7800萬常住人口中,超過一半的人在租房,處于地下經營的“二房東”生意很好。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套房子兩室一廳,房東要收租5000元/月,“二房東”拿過來,把兩室分別租給兩個人(家庭),每間2800元/月,一個月能賺600元。城市中心旺地的房子,整租的租金更貴,動輒探至上萬元的月租金,還可以把客廳、陽臺隔斷起來出租。
這就是“N+1”,也是典型的群租現象。這種租賃模式下,“二房東”賺得更多,如果多租十幾套、幾十套,“二房東”一個月的倒手收益就有萬元左右。2016年開始,大力發展規模化住房租賃,那時曾鼓勵過“N+1”,但后來排查時發現屢有火災、非法經營、聚眾賭博等消防和治安事件,且群租還導致排水難、用電負荷重、電梯擁擠、樓道嘈雜、衛生差等問題。
特別是,近兩年疫情防控過程中發現,群租房中租戶感染或傳播疫情的概率更大,比如近期疫情形勢嚴峻的廣州,群租盛行的城中村,普遍存在空間狹窄、流通性不足、衛生狀況差,成為病毒肆虐的根源之一,有的樓棟出現大面積感染。從房東的角度,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被“毀容”,收回時要花更多的錢恢復原樣,更不希望自己的房子被貼上疫情傳播源的標簽。
因此,“二房東”和群租本質上是一個問題,我們需要反思的是,為啥群租泛濫且屢禁不止。很簡單,租金低!誰都想租一整套房子,90后、00后打工者、新就業者,更希望有獨立空間。但奈何,一個月到手的工資只有3000-5000元,動輒需要拿出一半收入付房租,簡直割肉般疼痛。加班常態化的情況下,為了住得離單位近點兒,又少花錢,不選擇群租還能咋樣?
一種看似不合理的需求,若成為打不死的小強,就要從供給端找病根了。“二房東”和群租,本質上反映了當下租金太高、房子太大的問題。租賃房源都是從存量商品房市場上籌集來的,這些商品房在建設的時候,考慮的是居家生活,往往戶型偏大。根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全國百城租賃成交中,三居室房源占比只有25.4%,但其供應的占比接近50%。
另外,租賃需求集中的區域,往往是城市中心區、CBD、老城區,這些區域租金又非常高,套均租金水平都在4000-5000元/月或以上。近些年,這些熱點片區搞舊改,也出了一批新的租賃公寓,戶型在30-50平米,體驗感也不錯,但租金更高,基本在4000元/月以上,還是租不起。
近兩年,各地推進保租房大規?;I集,這個思路是對的,就是為了滿足新市民、年輕人、創業者、打工人等的租房需求,他們是城市“扎根脆弱型”群體,進入城市不久、收入不高、對租金較敏感(不要超過1/3),中短期內需要“低租金、小戶型”的租賃居所。但目前來看,這類房源供應很少,且主要面向了人才群體。千萬計的上述人群,還得靠“二房東”等租賃市場去解決。
總之,從安全、防疫、宜居的角度,整治“二房東”和群租是對的,但從治理能力現代化、系統化的角度來看,更需要與住房供給端改革結合起來。打擊“二房東”和群租的另一面,就是租金相對低廉的可租房源供應減少。上海租賃條例將在明年2月1日就施行了,屆時若嚴格落地,我更關心的是,上海千萬外來人口春節回來后,能否租到租金低廉的房子。
(作者系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