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1月31日晚間,九安醫療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擬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含)17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委托理財,擬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含)3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此舉引發市場關注。
200億元大手筆理財投資背后,九安醫療的底氣何在?根據其發布的2022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去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65億元至175億元,同比增超17倍。
上市公司在保證公司正常經營和有效風險控制的前提下,為充分利用公司閑置自由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利息收入進行委托理財和證券投資,無可厚非。不過,額度過高、占總資產比例過大的理財,或收緊上市公司資金鏈,甚至影響其主營業務發展。
公開信息顯示,九安醫療所處行業涉及IVD及家用醫療健康產品領域、互聯網醫療領域。自2010年上市以來至2019年,十年間,公司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總和不足1億元,其中2013年、2015年、2017年出現虧損。
憑借出售防疫產品,2020年至2021年,九安醫療分別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4億元、9.1億元;2022年,公司更是預計凈利潤超百億元。然而,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以防疫產品為主的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充滿挑戰,九安醫療如何加強主營業務、開拓新業務引發關注,而兩者均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
此外,據公司2022年三季報顯示,九安醫療的總資產為226.33億元。眼下拿出200億元用于委托理財及證券投資,而非投資主營業務相關領域,是否合適?
事實上,非金融類上市公司進行委托理財、證券投資導致本金受損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云南白藥曾因炒股虧損十幾億元,拖累其2021年凈利潤下滑49%;創新藥企基石藥業以2.28億港元認購理財產品導致賬面浮虧等。
筆者認為,上市公司“理財”應“投資有道,投資有度”。其一,應該在考慮主業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投資,不能偏離主航道和基本盤;其二,要做好充分的風險評估,如果上市公司將大量資金用于投資,需要有專業的投資人才儲備、科學的決策機制以及風險控制機制;其三,上市公司投資理財尤其要控制好資金比例,確保即便投資虧損也不會引發公司資金鏈緊張、嚴重影響到公司的整體業績。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