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鶴 見習記者 馮雨瑤
盡管受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啤酒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季度仍普遍保持穩健增長態勢。
從已披露的三季報業績看,目前除3家啤酒上市公司凈利潤有所下滑外,其余均實現凈利潤正增長。持續推進高端化、創新營銷模式、開拓新消費場景、提升非現飲渠道占比……前三季度以來,上述舉措成為啤酒企業保持業績增長的關鍵“秘訣”。此外,在啤酒步入存量市場的背景下,嘗試“啤+白”模式尋求利潤第二增長點成為啤酒行業當下的一大熱點。
第三季度業績增長明顯
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顯示,截至10月30日,A股已披露業績的7家啤酒上市公司中,5家營收呈正增長,2家呈負增長;凈利潤方面,4家呈正增長,3家呈負增長。從增幅看,營收正增長幅度介于5%-11%之間,凈利潤正增長幅度介于13%-21%之間。
另據財報顯示,于港股上市的百威亞太1-9月實現收入53.1億美元,同比增長4.3%,實現凈利潤9.25億美元,同比增長8.7%。
今年前三季度,啤酒市場雖仍受疫情等因素困擾,但整體來看,行業銷量在第三季度已有明顯回暖。據百威亞太財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其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和收入雖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第三季度單季銷量和收入卻均實現正增長。
此外,青島啤酒、惠泉啤酒第三季度單季收入及凈利潤也均超過前三季度增速。數據顯示,青島啤酒前三季度營收及凈利潤增速分別為8.73%、18.17%,而第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6%、18.37%?;萑【迫緢箫@示,公司前9個月營收、凈利潤增速分別為5.19%、20.83%。其中,第三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4.38%、13.69%。
“第四季度剛剛開始,目前來看受一些不可控因素影響,該單季數據可能沒有第三季度的數據這么好。”啤酒行業營銷專家方剛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不過,有機構分析認為,一般第四季度啤酒銷量占比普遍在10%左右,疫情影響相對有限,而且11月份有世界杯舉行,且去年第四季度基數并不高,啤酒企業的包袱較輕。
對于近兩年成本端對啤酒企業的影響,方剛表示,成本壓力在第四季度仍有影響,但不會很快反映出來。“畢竟企業的大宗采購通常以年為單位,因而成本的壓力傳導會有一定時間滯后性,不過按常規來看,第四季度也是啤酒企業密集提價的一個季度,不排除會有企業通過提價來應對成本上漲。”
據了解,大麥、包材等啤酒原材料價格自2021年開始持續上漲,雖有不少機構此前預計,啤酒行業下半年成本壓力有一定程度的緩解,但從三季報來看,多數啤酒企業的營業總成本仍呈上漲趨勢。
行業探尋“啤+白”新模式
啤酒企業探尋“啤+白”模式近日備受市場關注。
10月25日,華潤啤酒收購金沙酒業一事最終落地,這也是其在2021年將景芝酒業收入麾下后,在白酒業務布局上的又一動作。
自2013年產量見頂下行后,啤酒市場步入存量競爭時代,行業“二八”分化格局初定,尋求更多利潤增長點成為啤酒企業的“主課題”,除了推進高端化戰略外,“啤+白”模式在行業內逐漸興起。
不止華潤啤酒,金星啤酒、珠江啤酒等企業也已瞄準白酒業態。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啤酒企業入局白酒,主要是為追求淡旺季互補,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
對于“啤+白”布局,重慶啤酒總裁李志剛日前在接受《證券日報》等媒體記者采訪時稱,目前仍專注于啤酒領域,不排除未來涉足白酒領域的可能性。
“‘啤+白’模式是渠道端倒逼產業端的一個結果。”中國食品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朱丹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看到,很多酒水經銷商既做白酒也做啤酒,甚至兼顧紅酒、黃酒等,渠道端核心訴求也促使啤酒企業去進行多元化布局,尋找利潤第二增長曲線。”
方剛認為,“啤+白”模式在啤酒行業已不罕見,從另一角度講,“白+啤”即白酒企業布局啤酒業態在未來也有可能出現。“因為白酒和啤酒這兩行業都陷入總量封頂的困局,在總量難見增長空間的情況下,單純憑借漲價提升利潤并不持久,畢竟價格也有天花板。”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