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桌論壇三
主持人:謝謝各位來賓為我們奉獻精彩的圓桌對話,第二場圓桌到這里就結束了,下面進入第三場,第三場就不是我來主持,后面請出本場圓桌對話的主持人熱心腸生物技術研究院董事長、院長藍燦輝先生。
有請對話嘉賓:
一然生物董事長趙林森
均瑤潤盈生物副總經理孫江偉
錦旗生物研發中心總監郭新梅
IFFHealth亞太區戰略市場和產品管理總監陸濤
恒天然益生菌事業部負責人王樂濛
有請各位登臺。
藍燦輝:謝謝主持人,夏老師應該知道我跟臺上五位嘉賓非常熟,所以我可能會用一些更加老朋友的方式來跟大家今天做一些交流,大家也知道今天討論乳業的問題是完全繞不開益生菌,在乳業當中,酸奶也好,乳酸菌也好,還有在門口看到了很多企業帶著自己的固體飲料的產品,也放在我們今天乳業論壇的現場,另外,在疫情期間去年我們來乳業論壇的時候說,益生菌行業是典型的獲益行業,但現在我們今天又進入到了后益生菌時代,確實應該來聊一聊除了行業的動機和消費者的需求,大的醫療健康背景之后有什么新的發展方向,所以進入到今天第一個話題,第一個話題是老生常談,今天我們來聊會有更加新的認知,夏老師他們團隊說益生菌是一個芯片的工程,確實是在大健康產業中,不僅是乳業,全方位都在關注益生菌,我們首先問一下趙林森總,一然生物在國內比較早跟各種乳企合作,趙總怎么看新的大健康產業環境下益生菌的發展機會。
趙林森:益生菌跟著行業發展了大概十幾年,益生菌從前期來說,從我們的認知,從行業認知還是比較弱的,我認為還是隨著國家政策的推移,健康的來臨,隨著國家政策的推移以及科學界對益生菌的研究,以及商業出現了很多直銷、科普教育,近幾年益生菌出現了一種增長很猛的態勢,并且益生菌用于不同的行業,原始更多是在乳業應用的多,后來相繼在其他的食品類應用到,現在也跟農業技術,比如對牛奶飼料的增加,對養魚養蝦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現在出現了一種繁榮的狀態,就是無處沒有生物,有生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我覺得隨著行業要求的提高,我們對于益生菌生物的認知、技術的研究以及應用的研究要求越來越高,大概我的認知就是這樣。
藍燦輝:要求越來越高,它背后就是需求越來越大,如果站在原料這個角度來講,因為我們要做很多2B的服務,它可能在2B行業又有一些新的要求,這方面我想跟孫總,潤盈一直在出口這塊做的很好,既有國內市場,又有出口您怎么看益生菌的前景。
孫江偉:我覺得益生菌這個產業也不算是一個完全出新的產業,很多東西其他賽道也可以做參考,從市場容量上來看,我們現在站在出口這個點上看看跟海外的差距,疫情之前咨詢公司給出的數據,比如說在歐洲人均益生菌的年度消費額10點幾美元,美國大概7美元,而我們國內只有0.4美元,所以第一個就是非常大的GAP,第二個像其他賽道也好,保健的賽道也好,科學發展的賽道也好,甚至包括跳開食品的賽道,像手機或者其他的,中國市場的制造能力跟做資源整合的能力,其實還是非常強大的,未來之后我相信通過國產,通過資源配置這一塊,應該這個市場份額整體的會拉大。
藍燦輝:整體的發展我個人也是非常看好的,像我們所收集和發布數據情況來看,未來肯定還是有一個持續發展。今年這種情況,從我們的觀察和跟大家的溝通來看,可能就是增長的速率似乎比疫情這幾年略微下來一些,還是有一定規模,所以未來還是有比較大的發展,我跟郭新梅有比較多的互動,大家知道錦旗又有大的乳企的背景,又有自己的終端、原料,還有海淘國際品牌,所以現在從你的角度,你怎么看這益生菌的發展趨勢。
郭新梅:我們認為益生菌在跨界的領域將會越走越遠,尤其在乳制品領域,今天這個主題是乳企,所以我們更多思考在伊利澳優體系里面作為原料的供應商益生菌跟乳品跨界結合,玩出更多新的花樣,對于乳企的價值,它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產品的附加值會提高,更多益生菌乳品相比較普通的飲品來說還是有更多健康的價值和意義,因此給企業帶來的利潤空間會有更大的發展。另外是品牌形象,大家雖然說酸奶在消費者的品類中有比較多的認知,但是真正益生菌的乳品對品牌有更多的加持。最后是雙向奔赴,益生菌在乳企這個大的賽道里面,給更多產品的創新有了更多想象空間,但是乳品給益生菌有更多的能力和資金的加持,這是一個更加值得想象和值得奮斗的領域。
藍燦輝:因為你們手上有嬰幼兒可用的菌株,嬰幼兒產品有什么樣的應用嗎?
郭新梅:嬰幼兒可食用菌株,在此之后我們更多致力于它在乳品中的應用,比如說在調制乳粉,在老年乳品中都有很好的應用,因為益生菌對于腸黏膜上皮屏障的修復,但是我們在嬰幼兒食品,它對國家嬰幼兒食品要求比較高,屬于在實驗驗證階段,加上新國標的背景,我們更多在成人進行應用,但是是嬰幼兒級別。
藍燦輝:后續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我們要回到IFFHealth和樂濛,中國的品牌都在提中國的原創,在報告中也看到,你們跟漢森還是在中國的領域的領頭羊,從你們的角度怎么看中國市場,另外中國玩家對你們有壓力嗎?
陸濤:IFFHealth益生菌業務就是以前杜邦營養與生物科技,所以在這個領域里邊有幾十年上百年,相信今天在座很多乳品公司幾乎都是我們客戶,有幾十年的合作經驗。回到益生菌這里,如果今天我們去看整個益生菌行業的發展,其實是百花齊放的,在過去這幾年,特別是益生菌期間,益生菌產業攻城略地,在不同的領域都有很多的發展,一方面消費者的確有這個需求,第二個跟大家在這個領域里所有的廠商,大家一起在推,還有政府、媒體、學會做了很多的工作,現在市場上消費者的選擇是非常非常多的,這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所以用壟斷這個詞來說其實是欠妥當的。
以IFFHealth為代表國際的企業,可能起步比較早,我們有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你只要是投入總會有機會超過,這是投入大小的事情,這是給到一部分的競爭優勢,大家看到無論國內國外廠商、研究機構不斷在做研究,益生菌這個產品跟其他原料不太一樣的是,它的研究遠遠沒有終止,有一些產品的研究基本上就這樣了,因為我不是維生素專家,但是你會看到益生菌在微生物組學不斷的研究,不斷的出來,所以為什么說整個行業大家都很看好,覺得有很大的發展潛力,而且益生菌菌株的功效是在菌株的層面,不是整個益生菌,不同菌株之間的功效不一樣,等于賦予了無論是乳品還是飲料,還是其他,非常多的可能性,不是說益生菌乳品一定是個腸道的東西,雖然以腸道出發,可以是免疫,可以是體重管理的,可以是其他的,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另外一點今天是乳品的論壇,現在已經批了14株用于嬰幼兒食品的菌株里邊,差不多IFFHealth可以提供其中的6株,這個也是到我們的很多合作伙伴空間,比如在嬰幼兒配方奶粉里面,在酸奶里面,乳酸菌飲料里面,包括在奶酪里面我們都是有涉足的,所以益生菌跟乳品是天然的結合,最早就是從這里開始的。
再回到剛剛講競爭和壟斷,這個行業是非常多的,大家共同努力才把這個行業從默默無聞走到今天,我們是在十幾年以前在北京投了個工廠,當然也給到我們一定的優勢,但是那個時候投工廠壓力很大的,沒有生意的,整個市場特別是外企投個工廠下去,又沒有生意,壓力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在這個領域有那么多年的經驗,非常了解中國市場,所以才會投,這些東西都是那么多年來市場培育的結果。無論是國內國外,最后我們是給到消費者一個適合他們的產品,他們滿意的產品,也給到合作伙伴成長的空間,往大了看,雖然互相是有競爭關系的,我們一直說競合,競爭和合作,一起把這個市場做大才是最重要的。
藍燦輝:在我的觀察中,IFFHealth是為中國益生菌產業做出巨大貢獻的,模式、研究、市場,我們來聽聽樂濛,大家在前面聽到很多次恒天然的介紹,為什么恒天然會有益生菌的業務,在中國市場怎么布局的?
王樂濛:確實像藍總所說的,大家對于恒天然的了解更多是在于乳品方向,我們全脂、脫脂、奶酪這些產品,對于益生菌的角度來說,我更愿意稱我們自己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后來者,經驗豐富在哪里?我們恒天然的微生物發酵中心建立是在1927年,到現在也基本上有100年的歷史,建立之初是從酸奶、奶酪發酵菌開始研究,慢慢開始建立我們自己的菌種庫,目前菌種庫有4萬多株的儲藏,算是全球最多跟乳品相關的菌種庫的來源。第二點為什么我們叫后來者,我們真正進入益生菌的市場也不過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在這五六年的時間,我們公司是一直非常堅定的認為益生菌的市場是一個非常積極的,非常非常大的市場,整個歷程走下來,從剛開始所有的客戶,當我去坐到客戶面前的時候,人家問我第一句話是什么,恒天然還做益生菌嗎?這個問題到了今天我可以跟很多客戶坐在一起聊行業的發展,未來可以開發的東西,這是我們很自豪的一點,恒天然有一些內部菌種品種不斷的開發,像今年在藍總腸道大會上發布皮膚健康的菌,去年9月份發布的健康營養的品牌,其實都是我們愿意在大健康,在健康營養行業中繼續探索的一個嘗試,對于我來說目前益生菌行業是非常非常健康的行業,我們從最基本的來看,益生菌的益生兩個詞直接傳遞給消費者的就是這個產品對你的健康是有益的,我們在不斷往下面去看益生菌的產品,從最基礎腸道健康慢慢做到不同功能的細分,做到免疫、皮膚、體重管理、女性健康等等,我們也有跟不同的功能性產品的結合,做到益生菌、益生菌+,像跟儒林之的結合…膠原蛋白等等皮膚管理,益生菌也是逐步往深、往廣了走。
我是非常同意陸濤總剛才說的,我們是在競爭的環境中共同成長,只有我們不斷的推廣益生菌,才能使益生菌向一個真正正確的方向去進行,我們去講益生菌背后的臨床,我們去講益生菌的存活率,去講只有足夠多的劑量到達腸道才能表現出它的健康功效的益生菌定義,對于我們這些益生菌的行業人來說,只有把這個盤子越做越大,大家才能在這個領域里面做的越來越好。
藍燦輝:講的非常好,也對恒天然在中國的布局做了一些介紹,我們前面花掉了20分鐘,后面三個問題我們大家控制一下時間,但是確實后面三個問題都比較具體了,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在疫情最后一個階段的時候,每個益生菌公司的產能都是不足的,在去年12月份到今年1月份期間大家經歷了一個高潮,但現在又回歸到理性和客戶需求,要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我也不知道各位在自己新的核心競爭力上做了什么樣的準備,先請趙總。
趙林森:疫情期間,益生菌確實是一個井噴的市場,我們作為原料以及加工廠發酵能力不足,但是還好,我們依然為大家準備了一個新的工廠,大概產能達到500噸,相當于原產能的三四倍,我們逐一跟著需求在上。解析來,提出三點,一是如何加強我們的產品研發能力、產品設計力,所以我們也跟各大院校,我這半年也沒閑著,4月份弄完以后第一站跑到南開,又跑了中科院,又跑了上海復旦、深圳,產業化聯合,同時內部加強開發,在原來產品的基礎上,比如說我們跟新希望做的產硒酸奶,還有睡眠酸奶,最近能夠定制達到腸道的益生菌產品,還有一些新的功能方向不斷在做,最近我們也在產品力上,想益生菌到底是什么,這個小小的生物應該充當著什么價值,它為什么讓我們可以睡了,可以腸道好了,我估計可能是通過營養的干預,它給你做了代謝和刺激代謝,它的東西豐滿了你的細胞,讓你免衰老,所以開始了新的生物+營養的研究,這是第一步。第二步這么多年來,我們在益生菌產業化能力上還是做了很多功課,益生菌從早發酵不出來,第一年創業種根本做不出來,給君樂寶無法供貨的,所以我們這幾年在產業化能力、產業化工藝技術上大力的加強,從菌株的穩定性以及成本上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優化,也給我們終端客戶提供了品質還不錯,成本很好的產品。
第三我們是服務于藥店渠道、母嬰渠道、電商渠道以及自己的品牌渠道,所以說我們如何賦能于這些客戶,如何讓我們的客戶更加舒服、更加開心,怎么能把益生菌的科普講的更好。反正通過這三個力,希望依然能夠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為益生菌的行業做出我們應該做的貢獻。
藍燦輝:很多好消息,包括擴產能,找廠家,自己繼續的開悟,這都是一個企業家非常理性的選擇,我們聽聽孫總的介紹,進入到均瑤的體系以后,核心做了什么功課?
孫江偉:按照藍總的說法,可能我們回歸到產業上確實有很多的產業在回調,但是對潤盈來講我們感覺回調的力度,受益的情況比較好,包括客戶的結構、客戶的質量等等都有比較不錯的躍升。回想這件事有兩點我感觸很深,第一個業務的發展核心還是要靠基礎研究,均瑤二十來年堅守益生菌這個小小的賽道上有一點做的還可以,做不了別的只把益生菌核心做好,偏基礎研究,另外就是質量體系把控的還是相對比較緊,風口來的時候把你吹起來的時候你能不能接得住,你的產品出去客戶滿不滿意,讓客戶滿意,再加上你有不斷推新的能力,給客戶做出更多更好的產品,基于我們前期的積累順勢而為。
第二點再把自己放在一個宏觀的環節領域,我們都說自己是船長,又是船員,在益生菌這個賽道里我們面向的不僅僅是產業內的人,更多的情況應該面向消費者,從人均消費的情況來講,消費指數還是比較低,我就在想一個問題,我們不管是通過自己還是通過下游客戶,把產品交付出去了,是因為相信益生菌而買了這個產品,如果益生菌的質量達不到消費者預期的時候,其實消費者放棄了,已經不是哪個品牌的益生菌,他是放棄了整個品類,所以我覺得這是跟所有的友商面向共同的努力,在這個階段如何能夠提質提效,這個質是包含原料本身也好,我們給的解決方案也好,交付產品的質量,效果,我們不能去做過度的夸大,從技術本身,如何能把研究出來的東西傳遞出去,讓消費者因為第一次吃了這個產品之后,或者服用這個產品之后,相信這個產品帶來的賦能跟魅力,這樣對整個產業的發展才更有利。
藍燦輝:非常好,這是非常正能量的呼吁,年年我們都應該來聊這個話題,后續我們希望媒體證券日報也來呼吁健康發展,行業比較規范化發展的話題,非常祝賀聽到你們產能這么好的消息,新梅聽到兩家同行,回到你的本職工作,因為你是研發的負責人,錦旗應對這樣的市場,當然市場還非常好,競爭也很激烈,研發做了一些什么準備?
郭新梅:研發上面我們是要立足業績增長的短期要求,同時要考慮長遠發展的深入布局,夯實基礎,努力前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其實是在產業化研究方面,我們更多的講益生菌的基礎研究它的健康益處,它的作用通路,它的機理,其實這兩年中國高校發表科研的文獻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但是回歸到產業界來講,我們在工藝技術真正的關鍵環節,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僅是工藝方面,更多的還有對企業的設備升級、產線升級的挑戰,所以錦旗在面臨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的同時,我們開始布局新的生產線,在江蘇淮安廠二期工程得益于澳優、伊利的加持投入1.2個億進入新產線的升級和擴建,下個月投產,歡迎各位同仁蒞臨指導。我們通過工藝攻關,在生產的技術端能夠提供質量穩定的、成本可控的,真正有作用的益生菌,才能把我們的科研,我們的好產品以正確的形式送到消費者手中,真正讓它服務于民,這是我們做的第一點。
第二點是深入洞察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在后益生菌時代消費者對于益生菌的健康概念有了極大的提升,它跟免疫已經直接掛鉤,但實際上在血糖代謝、血脂代謝等等各種領域,消費者的需求還不是很明確,如何引導消費者正確的明確他自己的需求,并且把這個消費者需求或者是未被發掘的隱藏的需求轉化成企業合適的研發方向,正確的產品設計,這個是我們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做的,尤其是在最近,只有符合市場的需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像孫總所說的,你才有選擇你不選擇別人,才有不斷的復購。最后就是產學研的深度合作,最后歸根到底是長期投入的過程,跟江南大學協同創新實驗室不斷深入挖掘新的菌株、新的功能,比如說排塑化劑的,還有生物富硒、生物富鋅對生長發育促進的作用,在未來跟如結合過程中就會提供更多的循證技術的支持。
藍燦輝:這三個下去以后錦旗有競爭力,陸濤,你聚焦兩個問題,一個在這方面有什么核心競爭力,第二國產的同行有哪些動作你們可以學習的。
陸濤:這個問題有點大,從生產技術這方面,剛才提到研發,我們研發能力很強,不斷有新的產品出來,包括第二代益生菌,我們是第一家做到AKK菌大規模的量產,這是幾年發布的信息。來談生產技術,藍總也提到益生菌從實驗室里出來,實驗室我們發現了一株好菌,發現它有很好的功效,但是一路上真正讓它變成消費者可以買到的終端產品,這個路是很長。因為我們有多少株菌,菌株庫里有12萬株菌,真正看到商業化一直在用有很多臨床的菌也是有限的,舉個例子,我們單單在工藝方面的改進、生產工藝方面的改進,確保它有足夠多的活性,這樣就有兩三百位科學家在做這個事情,今天也是資本論壇,我覺得這個投入是蠻大的,很多客戶也在上產品,有時候碰到挑戰,他們會說我這個是生產的時候加入多少益生菌,出廠時候加入多少益生菌,貨架期一個月之后還剩多少。從IFFHealth角度來說,我們是跟客戶有這個信心,說你18個月貨架期到了以后,承諾400億,我保證還有400億,剛剛孫總也提到我不是為了炫耀我們的能力,而是我們怎么樣真正把一個好的產品交到消費者手中,讓他們真正服用了以后覺得有體感的,是有效的,他對整個行業都是有利的,我們也看到現在市場發展非常快,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有一些公司也是在宣傳上是不是有一些過度宣傳,這個也是我們盡量要避免的,相信在臺上的公司都是非常負責任,非常講究科學的,怎么樣把這些東西交到客戶手里。
還要回到第二個問題,國內哪些公司,從IFFHealth角度來說,我們從來就是跟國內的企業、國內的行業合作到今天的,我們怎么樣從國外借鑒一些好的法規來幫助中國來看哪些可以用到中國,包括哪些菌種的大名單、小名單,國內很多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也是有很好的,我們也在合作,包括有些研究機構說你們有那么強的發酵能力,那么強的產業化能力,去把它的穩定性、功效性,你們能不能幫我把這個研究出來的菌產業化,這些我們都是很開放的,未來也是可以服務到本地的客戶,甚至可以幫助本地的客戶或者本地研究機構的菌株拿到國外去,拓展海外市場,這些我們也有這個能力,這些都是我們之前沒有花太多精力,或者沒有發力的一塊,實際背后這些都是在的。
藍燦輝:其實還有很多張牌沒有打。
陸濤:可以這么理解,國內投入是非常大的,從產能角度來說我們擔心是不是一下子產能過剩,導致這個行業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從投入研發的角度來說,完全是合適的,這個研究遠遠沒有終止,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所有的人大家會受益的。
藍燦輝:市場的洗牌還沒有開始,更不用談結束。樂濛,你剛才你是老牌的后來者,作為后來者,雖然你是恒天你覺得在中國市場打造核心競爭力有什么挑戰嗎?
王樂濛:其實我覺得在打造整個競爭力這一塊,第一個還是從市場的角度,我們看到一些市場的過度宣稱,像剛才陸濤講的,對于我們每一家益生菌的原料企業,要跟客戶、品牌方一起去教育市場,去教育消費者,怎么樣對亂象進行一個認識,這是從整個大的市場的角度。從我們自身的角度,剛才很多個問題陸總也都涵蓋了一部分,對于我們恒天然來說,一直強調經驗豐富,我們也是修煉內功,在菌株研究方面我們也跟國外的幾個研究機構,我們也在做深度的戰略合作,也對于新的菌株的功能方向方面,新菌的開發以及下一代益生菌的開發已經在做提前的布局,今年的8月份因為益生菌期間,我是第一次去到新西蘭發酵中心,讓我很驚訝的一點,當時想進去進不去,我們也在擴自己的產能,這個也是堅定看好這個市場的方向。另外一塊對于益生菌的保藏技術在做深入的研究,我們也有很大的團隊在這一塊進行研究,所以對于核心競爭力的方向,最核心的是臨床研究,第二個應用研究,第三個是教育消費者,讓大家認識到什么是好的益生菌。
陸濤:我覺得這個行業我們講科學是沒有國界的,所以在很多場合我們很忌諱或者避免大家談這個是中國的,這個是國外的,從菌株本身它就是全球的,世界的,但是回到另外一個,從應用角度來說,從消費者需求角度來說,這個是本土的,剛剛強調奶酪也是,中國奶酪可能需要不一樣的創新,不一樣的口味,特別是食品,益生菌口味可能是不一樣的,健康的訴求可能也不太一樣,因為中國人有健康的訴求,所以這些我覺得也是未來可以一起往前走的方向。
藍燦輝:這個非常好,確實是,包括IFFHealth未來的技術或者對產業的理解都可以賦能于中國這個產業,由于時間已經到了,第三第四個問題邏輯都是一樣的,現在不同企業有不同選擇,有2B,有2C,個別企業在生物領域有一些布局,我幫助大家總結一下你們的2B、2C和生物醫藥,一家企業一句話,要不對你們補充一下,孫江偉所在的潤盈2B肯定還是主力,出口還是中國很大的一個代表,但是在均瑤的體系里面現在有自己自有品牌的開發,在乳制品有自己的產業開發。
孫江偉:現在對潤盈我們還是2B為主,出口份額相對比較大,目前出了72個國家。
藍燦輝:生物醫藥有藍帽子的涉及,趙總所在的一然,2B為主,自有品牌,自有品牌還有藍帽子在藥店推廣。
趙林森:確實2B為主,但是心里有一個夢想,一定做一個適合我們中國人的菌株,所以我們提出了中國菌,確實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伊利品牌、蒙牛品牌、君樂寶非常不容易,非常值得尊重,但是此心不改,有機會還要一直打上去。
藍燦輝:錦旗澳優體系里面業務是最豐富的,2B有,而且還做的非常好,2C有自有品牌,也有藥店、乳制品、NC,所以2B、2C都在推進,海內海外市場都在拓展。
郭新梅:所以自有品牌是一個跨境的澳洲品牌,2B是各大乳企、保健品品牌,包括三個藍帽子,正在藥店和各種專業渠道進行銷售,在生物醫藥方面我們認為益生菌可能在藥品還不能夠根治的一些疾病上面進行一些提前干預,它會貢獻出更多的社會價值和人民生命質量提高的價值。
藍燦輝:兩位在外企的老兄,你們就是完全2B,主要在自己的主要業務上面。
陸濤:我們是戰略性選擇只做2B,做我們所有客戶背后最強的支持者,無論他們是要菌株還是要綜合的解決方案,包括研發這方面,我們只做2B
主持人:樂濛也是嗎?
王樂濛:有一點偏差,我們99.9%是2B,我們自己也有安滿、安怡的品牌,這些品牌里面很多是2C的產品,里面我們也會用到一部分自己的菌,像安滿的奶粉等等。
陸濤:我們就是為了做消費者宣傳教育,做了差不多十幾年。
主持人:非常感謝各位的分享,明年我們的主題,2B、2C、生物醫藥好不好玩,大家玩到什么程度,大家再一起來交流,非常感謝大家,也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藍院長,也謝謝臺上的各位嘉賓為我們帶來本場精彩的圓桌對話,謝謝,請大家歸座。
主持人:謝謝,謝謝我們的藍院長。因為今天我們的行程非常的緊,后面有優選案例頒布環節,給我們的乳企一些鼓勵,同時也是對于他們之前的一些工作的認可,所以非常非常的重要。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