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見習記者 梁傲男
隨著消費升級及消費者健康意識的增強,大眾對乳制品的品質、安全性和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利集團”)正在對旗下產品“革命”,推出“更健康”的產品來滿足消費者需求。
3月24日,在第112屆糖酒會前夕,伊利集團“可感知高品質探尋薈”活動在成都舉辦,記者走進伊利集團在西南地區最大的乳制品生產基地——邛崍工廠,零距離見證液態奶、酸奶、冷飲等乳制品的誕生。
“從一棵草到一杯奶”,伊利對品質的極致追求和對創新的不斷探索,邛崍工廠就是縮影:工廠液態奶的灌裝車間潔凈程度已經遠超手術室標準;冷飲為自動化生產線生產,一支美味的冰淇淋誕生需要歷經13道不同的工藝環節,各種新奇有趣的冷飲產品在這里誕生。
伊利品質“革命”
“伊利即品質,視品質如生命”是伊利集團的企業信條。從源頭到產品,伊利集團正在守護每一滴牛奶的安全與營養。伊利集團從草原出發,成為國內龍頭乳企,超千億元規模穩居全球乳業五強。但這并非伊利集團終極目標,其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全球乳業第一”的長期戰略目標邁進。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為了實現上述目標,伊利集團已完成國內及全球供應鏈的織網,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及供應鏈安全提前布局。擁有好奶源的同時,伊利集團在科技創新方面一直在引領行業發展。
在活動中,宮酪輕·凝酪、希臘式厚酪乳、雙柚果粒優酸乳、嚼!檸檬優酸乳、暢意奶啤、金典4.0純牛奶、臻濃醇厚牛乳等產品紛紛亮相。
“我們洞察到消費者對希臘酸奶產品需求不斷增長,為了更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暢輕新品希臘式厚酪乳應運而生。鎖定25歲至30歲,生活在一二線城市,注重生活健康和產品品質的新銳白領人群。”伊利集團酸奶事業部研發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產品將“簡配方”和“高蛋白”有機融合,0添加、0蔗糖、0代糖,配料只有生牛乳和乳酸菌,配料純凈。
事實上,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有關于酸奶的記載,現代酸奶工藝已逐漸成熟,分為攪拌型、凝固型、飲用型三種,其中凝固型工藝是中國最傳統的酸奶發酵工藝,在中國已有千年歷史。
“宮酪的制作工藝精髓皆來源于《齊民要術》,是歷經兩千多年歲月沉淀和時間考驗,具有悠久歷史淵源的古法工藝酸奶。”伊利集團研發人員表示,宮酪以“一杯一發酵”古法工藝回歸熟悉的酸奶經典味道,尊重中國酸奶經典文化傳承;在產品上,選用上乘原料、古法工藝,每一口都是入口即化的嫩滑質感,給到消費者觸手可及的美味體驗。
追求“更健康”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體重管理”成為民生議題中的高頻詞。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上強調,由體重異常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首要因素,而體重異常問題與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為此,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將持續推進“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
近年來,我國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續上升。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推進“體重管理年”的背后,既有對國民健康的深刻洞察,也蘊含著對健康中國建設的系統謀劃,在輕盈的腳步中遇見更有活力的自己。
據《證券日報》記者觀察,此次伊利推出的產品聚焦“更健康”,從“一棵草到一杯奶”,堅持的是健康理念,不僅配料表追求“干凈簡潔”,品質也讓消費者“看得見”。比如,“輕凝酪”產品主打0蔗糖、0代替,核心受眾是注重健康、關注配料的控糖酸奶人。
有好的產品,同時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伊利集團在全國基地啟動“工業旅游”,集工廠生產、科普教育、休閑娛樂、研學旅游一站式工業旅游項目,提升公司的品牌影響力。
截至2024年底,伊利通過全國34家生產基地開展的工業旅游項目累計接待游客超3.1億人次。伊利健康谷是伊利工業旅游4.0樣板項目,由伊利智造體驗中心、奶粉全球智造標桿基地、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桿基地、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館等12處景點構成。
“在多年發展過程中,伊利衍生出了文創品、定制研學課程、專屬乳制品美食等多種豐富多彩的文旅產品,廣受好評。”伊利集團相關人士如此表示。
(編輯 郭之宸)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