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煒
作為國內碳纖維行業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成立于1992年的光威復材,起于鄉鎮企業,受益于改革開放,在創業板創新與活力的氛圍中,逐步發展壯大。
1987年11月份,在山東省威海市田村鎮政府參與鄉鎮企業管理的陳光威,接管了一家瀕臨倒閉的鎮辦工廠。為了給這個小廠拼出一條活路,幾經調研,陳光威決定將小廠的主體業務轉為魚竿的研發生產。在沒有技術、沒有設備、沒有訂單的“三無”條件下,陳光威一邊鉆研技術難題,一邊琢磨設備問題,用了半年時間,造出了中國第一條魚竿設備流水線。
但現實卻又給出了一個新的難題——魚竿生產的重要原材料碳纖維嚴重受制于國外供應商。事實上,自上世紀50年代末日本人用聚丙烯腈基原絲制造出碳纖維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就成為了“碳纖維強國”。而為了不被外人“卡脖子”,1998年,在陳光威的領導下,光威集團打破封鎖,從國外進口了中國第一條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
只是生產線雖然進口了,但彼時國內尚無生產碳纖維原材料的先例,而國外廠商并未提供任何的培訓服務。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光威的創業者們憑著一股子韌勁兒,夜以繼日地鉆研,最終實現了突破。
也因此,出于對自主研發的重視,2002年,光威集團成立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光威復材子公司),專業從事碳纖維的研發和生產。2005年,光威復材研制出CCF300級碳纖維,一舉打破國外壟斷,此后又相繼突破了CCF700/800/1000和M40J、M55J等高強高模碳纖維關鍵技術,保障了國防軍工領域碳纖維的自主供應。
事實上,為研發碳纖維,光威復材對于人才的引進和技術投入不遺余力。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發展思路,聘請國內碳纖維及復合材料領域的多位權威專家擔任技術顧問,與國內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主持制定了《聚丙烯腈基碳纖維》和《碳纖維預浸料》兩項國家標準,先后獲得專利142項。擁有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等多個國家和省級研發平臺。承擔了包括科技部863計劃項目、國家發改委產業化示范工程項目在內的80余項高科技研發項目。
2017年,光威復材成功登陸創業板,連續兩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0%以上。2018年,光威復材被授予第一屆“師昌緒新材料技術獎”。其生產的碳纖維已批量應用于我國殲擊機、運輸機、直升機、教練機、預警機等多種機型,成為我國國防軍工用碳纖維的主力供應商,為國防裝備提供了堅實的材料保障。
截至目前,公司員工中16.39%為研發人員,專利申請總量超249件,超50%的專業申請為發明專利。在公司的“521”發展戰略中,明確堅持五大產業、兩個平臺和一個園區的發展思路。
其中,五大產業是生產主體,即以碳纖維和織物為主體的拓展纖維板塊,以預浸料類為主體的通用新材料板塊,以風電和電纜等為主體的能源新材料板塊,以航空航天四隨和軌道交通為主體的復合材料板塊,以精密機械和航空航天武器艙體為主體的光威精密機械板塊;兩個平臺是研發平臺,即以碳纖維國家工程實驗室和碳纖維技術創新中心為主體的碳纖維研發平臺,以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工程設計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為主體的復合材料研發平臺;一個園區是孵化園區,即依托碳纖維產業園設立碳纖維產業孵化園區,對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制品領域的尖端技術、產品和人才進行開發、孵化和吸收。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