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公司的估值溢價率吸引機構資金大力布局,基金經理對龍頭公司的熱愛正從傳統白馬龍頭擴散到新興白馬龍頭。當機構投資者選股的標準只是龍頭與非龍頭,主板與創業板的風格轉換也因此變成偽命題。
黑馬股的便宜是一種陷阱
只有龍頭才是最可靠和最有彈性的品種,正成為當前公私募基金的一種共識。
在前海開源基金公司的大會議室,該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見到記者后第一句話就是:“我的觀點沒有變,只有龍頭才能賺錢,以大為美。”
“我不明白為什么很多投資者的觀念還是沒有調整過來。”楊德龍坦言,很多投資者重倉買入市盈率50倍以上的小盤股,卻對30倍以下的低市盈率品種沒有興趣。究其原因,可能僅僅是這些公司的市值已經在200億元以上,或者已經連續上漲。但到頭來,可能龍頭公司變得越來越“貴”,而績差股看起來越來越“便宜”,但這種便宜可能是一個陷阱。
他坦言,當一家數百億元市值的公司股價連續拉升,很多投資者往往傾向于買入同行業的小市值公司,也就是所謂的黑馬股。
在某種意義上,包括機構在內的A股投資者偏好黑馬股是以往股市環境造成的操作習慣。這些黑馬股的行業地位往往不夠明顯,市值更小,股價滯漲嚴重甚至超跌,但也更有彈性。但在一些機構投資者看來,由于A股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價值投資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以及IPO常態化,這一套路在A股已經行不通了。
“在成為白馬股之前,黑馬股本質上是行業的失敗者。”明星私募基金經理黃鑫直言,因為這些公司在投資者買入時尚未成為行業龍頭,公司沒有歷史記錄證明自己的成功。在從0到1和從1到N這兩個選擇中,哪個是最可能成功的?答案很簡單。
最近A股多家上市公司復牌后持續跌停,使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士直觀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尋找黑馬股要比想象的更危險。
公轉私的明星基金經理張曉仁對這些公司有著一番自己的理解。他告訴記者,非行業龍頭的逆襲比想象中的要困難得多,這是白馬龍頭吸引力遠大于黑馬股的原因。
“在你遇到真正的白馬王子之前,你不得不和無數只青蛙接吻。”楊德龍用這句話強調尋找黑馬股變成地雷股的概率會更大。
博時基金創業成長基金經理韓茂華認為,中小創的投資不等同于概念股和垃圾股的投資,也需要精準挖掘真正優秀的企業。目前中小創領域也存在著一批逐步白馬化的細分龍頭公司,這些公司在各自的行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市場集中度也逐步提升,甚至本身已是行業壟斷者,這些企業潛力的釋放空間很大。
風格轉換變成偽命題
在“大而美”的格調下,風格轉換已經成為基金經理眼中的偽命題。近期創業板指數的強勢拉升與個股分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這一點。
利益均沾曾經是A股投資者眼中的美好事物,但在龍頭股持續溢價的背景下,指數強、個股弱成為一種可能。在許多基金經理看來,“這種可能發生在當你買了行業的跟隨者的時候”。顯然,不管是主板公司還是創業板公司,在新的理念下,基金經理關注的不再是風格,而是具體公司的行業地位,而行業地位決定著競爭力和業績持續性。
以調味品行業為例,兩家滬市主板公司在2017年的大行情中,走出了完全相反的股價表現。市值不足70億元的千禾味業2017年跌幅19%,而它的競爭對手,同在滬市的海天味業2017年漲幅達87%。截至上周五,海天味業的市值為1500億元。大市值公司的估值溢價遠超同行業的小市值公司,股價彈性也更強,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其實,在創業板領域,大市值龍頭公司的彈性和估值溢價的大戲也開始上演。以在創業板上市的影視公司為例,市值超過300億元的龍頭公司光線傳媒去年1月至今股價漲幅34%,而該行業市值低于100億元的公司中,歡瑞世紀、新文化、唐德影視的股價同期都出現較大的跌幅。
在基金經理看來,導致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A股國際化進程的不斷推進。楊德龍預計,未來幾年內海內外機構資金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同時養老金也逐步進場,機構定價權會顯著增強。這些資金的首要買入對象是那些“聞名遐邇”的龍頭企業,而不是聽都沒聽說過,需要耗費大量研究成本的小盤股。楊德龍認為,目前創業板的科技股、互聯網板塊、文化傳媒板塊的投資機會很明顯,但機會只在于那些龍頭公司。
融通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延閩判斷,A股市場的風格轉換比較難。從2016年、2017年來看,A股市場新增資金都來自機構,中小投資者在逐步退出市場。海通證券荀玉根預計,2018年全年資金凈流入在3300億元,其中機構資金是主流,機構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在提升。荀玉根說:“機構資金進入市場后,會對市場上稀缺的、業績持續增長的上市公司給出更加合理的價格。”
張延閩認為,市場已經在向更為合理的以大為美、以強為美轉變,只有長期回報好的細分行業龍頭才能上漲,至于這些公司是創業板還是主板并不重要。
新龍頭估值溢價率遠勝舊龍頭
從公私募基金最近兩個月的操作看,不少基金經理在組合布局上力圖形成龍頭“風格”,而不是以傳統或新興的行業屬性來劃分。
景順長城的一位基金經理直言,去年A股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與行業屬性有頗多關系,主要機會在白酒、食品飲料、家電等傳統行業領域。雖然基金經理最初通過挖掘個股來構建組合,但實際呈現出的前十大重倉股,幾乎都成了行業配置。基金2017年四季度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食品制造行業包攬了公募基金超過50%以上的配置比例。大多數業績出色的基金,其前十大重倉股都指向貴州茅臺、五糧液、雙匯發展、牧原股份等類似品種。
從今年一季度的公私募基金業績表現看,上述跡象仍十分明顯,表現較好的基金都離不開對金融地產的重倉布局。一位曾在鵬華基金擔任過重要崗位的私募基金經理,憑借重倉金融地產股,今年以來已取得高達18%的收益。
不過,上述現象的確正在逐步改變,表現為市場對龍頭公司稀缺性的持續挖掘及中小創龍頭公司的崛起。在此背景下,許多公私募基金經理開始留意這些公司,這從去年四季度的基金操作和調研中可見一斑。
資料顯示,公私募基金從去年11月份開始大規模調研創業板龍頭公司,并持續買入并重倉。以重倉食品飲料為代表的南方品質混合基金為例,該基金去年11月底首次將創業板公司快樂購買進前十大重倉股。正如前述基金對大市值龍頭公司的偏好,快樂購注入文化傳媒資產后的實際市值超過了300億元。
“傳統行業也許還可以重倉買入行業第三名,但是在新興成長領域,這種操作就非常危險。”楊德龍認為,無論是主板傳統公司還是創業板新興公司,未來股價最有彈性的必是行業龍頭。白馬股的定義不是傳統行業,而是包括科技股、互聯網和傳媒板塊在內的所有寡頭公司。
楊德龍分析認為,傳統行業早已分出勝負,各行業龍頭各自成就了數千億元的市值。而在新興成長領域,這種寡頭壟斷態勢才剛剛開始。相比于傳統龍頭公司估值溢價率僅高于同行業30%,新興成長領域龍頭相比于同行業的第二名、第三名的估值溢價率最高可達100%。這是因為新興成長行業非龍頭企業存活率比傳統行業更低,而龍頭公司的成長性更高。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