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雞年股市,持有創業板的投資者心情非常復雜,眼看著市場“以大為美”的投資風格蔚然成風,指數和權重藍籌股持續大漲,自己手中的股票卻遲遲不見起色;近期市場迎來調整,而創業板中的傳媒、醫藥、金融等指標股紛紛表現抗跌,投資者們也紛紛奔走相告,是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中國A股市場又回來了,這是否代表著市場風格轉換會在2018年春季出現呢?
預知未來,我們首先要對過去進行總結,導致過去創業板高市盈率、高估值的罪魁禍首就是部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頻繁變更主營業務,加上投資者習慣了追逐題材股、小市值便于拉抬等思維模式的疊加,形成了2014年-2015年創業板超級“成長泡沫”的出現,當整個創業板市場整體市盈率達到100倍水平時,股市終于給投資者潑了一盆冷水,很多創業板公司股價跌至谷底,2017年的指數牛市好像和它們沒有任何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7年復雜的經濟環境下,創業板公司過去一年業績相對平穩,各板塊業績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截至1月底的數據顯示,預計盈利公司共有685家,占比達到95.67%,其中15家扭虧為盈,預計虧損公司共有31家。按凈利潤預計區間的平均數計算,創業板共有11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超過10億元,39家公司預計凈利潤超過5億元。其中,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行情的預計凈利潤增速超過30%,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后的新亮點。
另一方面,與亮眼業績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創業板指數連創新低,但從成交量上看是最真實不過的了。創業板指數自1月底以來成交量持續放量,尤其是創業板ETF在12月份資金持續凈流入,中線資金進場跡象十分明顯。
從創業板整體業績增速上看,雖然從2016年第一季度以來業績連續五個季度增速下滑,但直到2017年第三季度,創業板業績增速已經呈現明顯得觸底反轉態勢,三季度業績增速接近10%,若把溫氏股份、樂視網以及外延并購的業績剔除后的創業板業績增速已達近20%水平,可見,資金大舉介入創業板并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基本面業績支撐的。
在證券市場里,我們所能看到的大多數和想象的結果不同,而只有增量資金進場才是推動股市上漲的原動力。既然中線資金進來了,接下來市場反彈只是時間問題,作為散戶投資者不必去猜測機構投資者明天會做什么,會不會馬上大漲。2018年我們應該對創業板更樂觀一些,但是操作節奏上還是要慢一些,在市場追捧大白馬藍籌股成風的大背景下,我們應當放下執拗和偏見,用心聆聽2018年創業板市場的聲音。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