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反應過度今日關注兩件事
因隔夜美股暴跌,周二A股跟隨大幅調整,在周一硬撐的主力這次沒能挺住。截至收盤,滬綜指跌3.35%至3370.65點,深綜指跌4.44%至1726.09點。此外,中小板、創業板綜指分別跌4.28%、5.32%。兩市跌停個股超過400只,較前兩天明顯增加,只有黃金等極少數板塊翻紅。
茅臺、中行、農行等權重股多少有些護盤動作,但由于連日受外圍不利氣氛打擊,周三也無力回天。昨日,兩市總市值前100的個股竟然只有上海萊士上漲,上證50中也僅山東黃金這一只股票上漲。不過,權重股不像小票那樣全無支撐,跌幅相對小一些。
如今的A股與多年前不太一樣,市場開放度要高得多,國內資金就算有意護盤,但海外資金卻未必答應。比如,昨日在A股收盤后,港股仍有小幅下探動作,暗示尾市拋盤仍未釋放充分。最終,恒生指數及恒生國企指數雙雙暴跌超5%。
關于周三的走勢,我感覺主要取決于以下幾個事項:第一是隔夜美股走勢,美股如果上漲或小跌,周三A股應會顯著反彈。退一步說,就算美股再度慘跌,A股跌速也有可能收窄。畢竟美股漲了那么多年,A股基本上沒跟風。第二取決于管理層去杠桿方面的動向,具體就是看資管新規期限最終如何定。一般來說,當市場處于強調整狀態時,若強行擠泡沫就可能誘發“處置風險的風險”,其效果也不好把控。
假如前述兩個事項碰巧均不利,那么A股應該還有慣性下跌動能。就滬綜指來看,下一個明顯支撐應在3333點一帶。這里是2017年第四季度成交密集區的下沿,所以理應有些支撐。另外,10月均線與2638點以來的上升趨勢線也都集中在這一區域附近。
市場大跌時最應該抓住什么?
本周一A股市場還在銀行和煤炭、鋼鐵股的支撐下堅挺如昔,不料僅僅一個交易日,市場風云突變,本周二A股就步美股后塵,創業板更是擊破前低1641點,再創新低。市場悲觀情緒開始蔓延。
每當市場大跌之時,不少投資者都會如驚弓之鳥、驚慌失措。其實,投資者更應該做的是冷靜和理性地分析市場大跌的原因及后期趨勢,尤其是手中持有的股票基本面是否發生了變化,然后根據自己的投資原則做決策,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做決策。
昨日,兩市只有約100只股票紅盤報收,這輪A股市場調整的導火索是美股大跌。在筆者看來,美股的下跌,不外乎三個原因:一是美國股市上漲了近10年,中間一直沒有像樣的調整,沒有久漲不跌的股市,美股技術上存在著調整壓力,只不過需要一只蝴蝶煽動翅膀;二是美股估值整體上已經不便宜,尤其是特朗普上臺以后,大規模基建、減稅等政策利好預期,進一步抬高了美股的估值水平,糾偏就在所難免;三是油價走高加劇了市場的通脹預期,疊加加息預期,各種因素疊加導致美股出現大幅調整。
美國股市的大跌,引發了A股市場跟風大跌,有人就不解了:A股估值整體上比美股便宜,中國經濟的增速高于美國,而且A股前期大部分股票已經歷了去杠桿、去泡沫的過程,為何此次再來一次大跌?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是A股的國際化進程大大加快了。
港股和美股的聯動是比較強的,此前A股和港股的聯動性并不強,但滬(深)港通開通以后,A股和港股的聯動性大大增強,也就和美股的聯動性增強了,A股、港股和美股之間情緒的傳遞,將比以往任何時候來得更快、更為直接。理解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A股昨日的大跌了。
當然,A股市場昨日的大跌,以及創業板股票近期的再次下挫,最根本還是源于A股市場的結構分化正在延續,以及創業板股票估值仍然高企、需要繼續去泡沫的內在需要。在強監管的背景之下,A股市場繼銀行、信托、保險等金融機構及其理財產品去杠桿之后,目前正迎來上市公司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的去杠桿。也可以說,去杠桿正在從金融領域擴展到產業領域,而這種去杠桿的延續又疊加了全球貨幣擴張的趨勢減弱。實際上,從元旦之后,貨幣收緊的趨勢已經比較明顯,A股市場估值仍然存在泡沫的中小市值股票繼續下跌,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只不過,這種去杠桿引發的市場調整,在監管層的控制之下,而不是類似于股災期間非理性地泥沙俱下。
只不過優質的股票在市場恐慌性下跌的過程中遭到了錯殺,如果把眼光放在未來兩三年內,不管是大盤藍籌股,還是中小市值股票,那些業績持續增長,估值處于合理區間、現金流充裕的企業,可以說正迎來非常好的投資時點。當市場的估值泡沫出清之后,優質的藍籌股,以及具有真實業績支撐的成長股,比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5G、芯片這些行業的優質個股,都會再次迎來一輪牛市行情。
一句話,未來的A股市場,投資者需要真正抓住“好股票”,好股票意味著“好行業+好價格”,每當市場大跌之時,聰明的投資者,大多會想到會有哪些好的機會來臨,他們習慣于根據自己的投資原則去做投資決策,而不是根據市場的波動去做投資決策。
彼得·林奇說,每當股市大跌,我對未來憂慮之時,我就會回憶過去歷史上發生過40次股市大跌這一事實,來安撫自己那顆有些恐懼的心,我告訴自己,股市大跌其實是好事,讓我們又有一次好機會,以很低的價格買入那些很優秀的公司股票。
每當市場大跌,除了內心的些許顫動,也許,我們更應該考慮的是那些需要抓住的機會。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