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擔憂海外經濟衰退、看淡歐美股市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投行加入看多中國股市的行列,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銀、花旗等諸多外資投行紛紛表示將上調或維持高配中國股票。隨著A股吸引力逐步提升,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凈買入A股753.59億元,中國股票ETF也獲得投資者搶購。
華爾街大行看好中國市場
繼摩根大通“空翻多”之后,7月以來,高盛、瑞銀、美銀等國際投行陸續唱多中國股市。其中,高盛喊出“增配A股”;瑞銀認為中國股市有望繼續跑贏全球股市;美銀則建議投資者“將短期調整視為買入機會”。
在7月初發表的亞太投資組合策略報告中,高盛研究部策略分析團隊建議增配A股、東盟市場、銀行及其他防御性股票。該團隊認為,亞洲股市表現應優于美股。市場擔憂美國經濟衰退或美股大幅調整,對亞洲市場尤其是北亞地區資金流動產生巨大影響,但A股及東盟市場則更為穩健。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7月6日在瑞銀2022年下半年投資策略會上表示,和全球其他經濟體不一樣,下半年中國經濟復蘇是一個確定性事件。全球其他經濟體在下半年還處于下行壓力中,只有中國經濟已呈現出較為明確的復蘇趨勢。
“今年6月,MSCI中國指數已經開始企穩跑贏全球市場,這一趨勢會在下半年得以持續。下半年中國市場的估值有很多的吸引力,預計MSCI中國指數將有7%至10%的上升空間。”胡一帆表達了對中國市場強有力的信心。
美銀證券也在近期表示看好中國股市。美銀證券的“盛衰指標”根據投資流動等因素來衡量市場情緒,以預測市場前景。該指標目前處于非常看漲的區域,暗示滬深300指數近期上漲的可能性為100%,未來2至6個月的回報率中值在16%至19%區間。美銀證券建議投資者抓住這次反彈,并將短期調整視為買入機會。
更早之前,摩根大通已率先對中國股市保持樂觀,稱中國市場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安全避風港”。事實上,今年3月摩根大通曾在一篇報告中稱中概股短期內“不可投資”,引發市場嘩然。但兩個月后,摩根大通“空翻多”,不僅上調了眾多中概股的評級及目標價,還稱中國股市是目前最值得買入的市場之一。
防御性股和科技股獲青睞
板塊配置方面,外資投行認為防御性股票仍然具備吸引力,同時也看好中國科技股。
高盛研究部策略分析團隊更傾向于防御性股票。該團隊表示,就行業而言,資金持續流向東南亞銀行等對利率較為敏感的領域,目前銀行業是最受超配的板塊。同時,由于對增長放緩、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對醫療及必需消費品等行業的防御性配置有所增加。
摩根大通亞洲及中國股票首席策略師劉鳴鏑建議超配有質量的價值股和成長股,看好多個行業中合規和健康的“選手”。具體來說,建議超配能源、工業(去碳化和自動化)、通信(游戲)、可選消費(汽車、電子商務等);低配必選消費、金融股和房地產股,偏好高質量的股票;標配IT、醫療保健、材料和公用事業等行業。
胡一帆短期內比較看好數字經濟、消費、汽車和電動汽車供應鏈、可再生能源等板塊,中長期看好網絡安全、智能制造、智能基礎設施等板塊。
星展銀行在今年第三季度投資展望中表示,為了讓中國科技(乃至整個中國市場)在未來幾個季度保持持續領先的表現,必須滿足三個條件:一是便宜——指的是中國科技股估值要比美國科技股低很多;二是清晰——指的是中國科技領域需要發展和濃縮中國特色;三是催化劑——指的是需要政策支持和強勁的企業盈利。最近的發展表明,這些條件已經滿足。
外資逆勢押注中國資產
多方面數據顯示,6月以來,新興市場整體遭遇資金外流,但A股卻獲得全球投資者逆勢加倉。
國際金融協會(IIF)周三表示,境外投資者在6月份增加了中國股票頭寸,與其他新興市場的趨勢相反。IIF數據顯示,6月A股市場迎來了91億美元的外資流入,而其他新興市場則流出196億美元。
高盛監測發現,今年以來,亞太市場資金流向出現分化,除中國市場外,普遍遭遇了大量資金外流。今年以來,印度、韓國市場資金分別凈流出285億美元、161億美元。
市場數據顯示,6月29日,貝萊德集團旗下的iSharesMSCIChinaETF吸引了3.33億美元流入,這是該基金自2011年成立以來最大單日資金流入量。這只ETF主要投資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已連續3個月上漲,其中6月的漲幅超過8%。
截至7月8日,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已經凈買入A股753.59億元。尤其是6月以來,外資加快了入場節奏,多日出現百億級別的凈買入,6月單月累計凈流入超700億元,創出今年以來新高。
在市場擔憂美國經濟衰退帶來全球股市震蕩的背景下,A股市場表現“一枝獨秀”,也為外資帶來了強勁的投資回報。據中信證券統計,從持倉表現來看,外資重倉TOP50、TOP100指數6月整體表現不俗,漲幅均超11%。另外,拉長時間周期來看,2018年以來外資重倉指數的累計漲幅均在80%以上。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