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恒大自救上演生死時速
隨著恒大風險事件發酵,中國恒大股價持續刷新歷史低位,2021年12月16日,該股一度報1.52港元/股,相比2020年年底的收盤價14.718港元/股,跌幅約為90%。股價的低迷表現背后,恒大的危機重重。
圖:2021年中國恒大月度收盤價(港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
據2020年財務報告披露,中國恒大的管理層預計2022年“三道紅線”全部達標。在“三道紅線”下,中國恒大為債務所困,強有力的降負債動作吸引了市場關注。2021年6月30日,恒大集團對外透露,截至目前恒大凈負債率已降至100%以下,順利實現一條“紅線”變綠。
然而,一份法院民事裁定書,將看似脫困的恒大送到風口浪尖。2021年7月份,廣發銀行請求凍結被申請人宜興市恒譽置業有限公司、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銀行存款1.32億元,掀開了恒大冰山一角,也開啟了恒大出售資產自救的大幕。
2021年8月10日,恒大發公告稱,正在接觸潛在第三方投資者,可能出售恒大汽車及恒大物業公司的部分權益。2021年12月2日,港交所文件顯示,中國恒大對恒大汽車持股比例從63.84%降至58.54%。2021年9月29日,恒大稱以近100億元出售所持盛京銀行約17.5億股的非流通內資股。2021年11月18日,恒大公告稱,已出售其持有的剩下所有恒騰網絡股份,總代價約21.3億港元。
從2021年7月1日至今,為了維持集團流動性,許家印已通過變賣個人資產或質押股權等方式籌集資金,累計已向集團注入超70億現金。2021年11月25日,中國恒大股東許家印、旗下公司XinXin(BVI)Limited及許家印妻子丁玉梅合計以26.8億港元賣出12億股股票。許家印在中國恒大的持股比例從76.96%降至67.87%。
2021年12月3日,恒大發布了無法履行擔保責任的公告,廣東省人民政府對此高度關注,當晚立即約談了實控人許家印。應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請求,為有效化解風險等,廣東省人民政府同意向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派出工作組,督促推進企業風險處置工作。對于恒大的風險,央行和銀保監會紛紛表態。
觀察:企業要拋棄“被托底”思維
恒大足球、恒大汽車、恒大地產、恒大冰泉、恒大物業、恒騰網絡、房車寶、恒大童話世界、恒大健康……恒大集團有著如此大的產業,在人們心目中,這么大的企業不可能輕易地出現倒閉!于是,市場傳言“恒大大而不倒”。
我們觀察到,恒大的危機是在于流動性引起的債務危機。除了債務壓力,2021年12月7日工信部發布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的許可公告,恒大的新能源汽車已被除名;2021年12月13日??谑杏中际栈睾愦笤诤?谑械?塊土地。這樣一個又一個的壞消息,讓人們為恒大捏一把汗。
實際上,“大而不倒”并非人們理解的企業規模大到不會倒閉,而是另有邏輯。就恒大來說,在恒大欠下的近2萬億元債務當中,有6000億元是銀行等國內金融機構的債務。一旦恒大破產倒閉,那么恒大欠這些金融機構的貸款將無法歸還,那些金融機構就會發生交叉違約,進而會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目前,金融機構只能允許恒大集團延期還貸,希望恒大能挺過這一難關。
在中國資本市場,沒有哪家企業可以“大而不倒”,只是市場各方會衡量有沒有必要讓某家企業倒掉。在任何時候,企業都不能心存僥幸,有被托底的思維,從而缺乏風險意識。
對于已經資不抵債的恒大集團來說,銀行、供應商、恒大員工、期房購買者等都會直接受到影響。不過,恒大集團并非無路可走,至少還有兩個選擇:一是出售名下資產(包括子公司、房產等),斷臂求生;二是通過出售股權,引入新的投資者進行重組。
另外,恒大集團的資不抵債危機只是一個個案,沒有必要延展到房地產行業。經過近幾年的房地產宏觀調控,尤其是房地產長效機制建立后,國內房地產市場地價、房價、預期保持平穩,大多數房地產企業經營穩健,財務指標良好,房地產行業總體是健康的。個別大型房企風險暴露,金融機構對房地產行業的風險偏好明顯下降,出現了一致性的收縮行為,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
我們認為,企業要拋棄“被托底”的僥幸心理,踏踏實實專心提高運營質量。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2021年12月10日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全面推進改革開放,健全金融機構治理,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近兩年,全球新冠疫情的襲擾,極大程度破壞了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轉,疊加大宗商品價格維持高位,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夾在產業鏈“中間層”的企業坐臥難安。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專心發展主業,提高運營質量,增強核心競爭力尤為關鍵。放眼那些“大商”名企,既有強大的產品質量、良好的消費者口碑,還有不懼沉浮,百煉成鋼的發展“韌性”。
延伸閱讀
¡《恒大問題屬個案風險處置邁出關鍵一步》新華社2021年12月5日
¡《恒大個案不影響房地產市場正常融資》經濟日報2021年12月5日
¡《一行兩會談恒大風險處置及影響》證券日報2021年12月4日
¡《正視恒大危機防范風險蔓延》第一財經2021年9月22日
¡《看恒大事件如何演變》中國青年網2021年9月25日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