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鴻星爾克等品牌被野性消費國貨崛起不能光靠熱搜
2021年7月17日后,一場歷史罕見的持續性強降雨突襲河南多地造成重大財產損失。在災害救助中,眾多企業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積極參與災害應對。其中通過鄭州慈善總會、壹基金緊急捐贈5000萬元物資馳援河南災區的鴻星爾克被心疼“出圈”,遭到消費者“野性消費”。鴻星爾克官方統計,7月份銷量整整增長了五十多倍,而總收入提高了兩千多萬元。
被野性消費的不止是鴻星爾克。貴人鳥也因為為河南捐款捐物而受到社會的關注。7月25日下午,貴人鳥官方運動旗艦店的直播觀看人數已經超過了50萬人次,而此前貴人鳥的多場直播觀看人數只有一兩千人。11月18日,1984年創立的中國上海日用品品牌蜂花登上熱搜,網友沖進蜂花直播間進行野性消費,并自發設計LOGO和外包裝。
值得一提的是,捐款事件發生一百多天后,鴻星爾克的熱度似乎已經過去。據媒體報道,在成都、北京、鄭州等地區的一些門店中可以發現,當初擠破頭也難以搶到商品的門店現在的人流量大大減少。野性消費之后,國貨品牌如何留住消費者?
觀察:鴻星爾克:“東風”已至亟待打造硬核產品力
對于鴻星爾克來說,“野性消費”如潮水,來勢洶洶,去也匆匆。這背后,固然有自然的關注度曲線下滑的原因,但另一方面,在于鴻星爾克在產品上沒有拿得出手的“硬核”賣點。很多消費者吐槽鴻星爾克的鞋“有點丑”“看上去山寨”“沒有設計感”,還有一部分人甚至反映鞋子“臭腳”“磨腳”,舒適度亟需提升。
商海行舟,不進則退。沒有“硬核”賣點的問題,其實從鴻星爾克多年來不斷下滑的市占率同樣可以看出: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鴻星爾克的市占率從2.9%下降至1%。另外,2005年上市時,鴻星爾克營收8.99億元,同年安踏的營收為6.7億元,2020年安踏的營收達到了355.1億元,鴻星爾克的營收為28.43億元,僅是安踏的8%。
圖:2020年鴻星爾克、安踏、李寧、特步、361°營業收入(億元)
資料來源:同花順,證券日報
也正如分析人士所言,那些年,鴻星爾克不是突然掉隊的,而是一點點失去了與其他品牌一較高下的競爭力。此前的偶然爆紅是在國潮熱的大背景下,基于突發事件滿足消費者情緒表達的需要所形成的短期效應,但若想真正重返“頂流”的位置,鴻星爾克還需注重培養品牌的長期效應。
鴻星爾克多年來也折騰過轉型,但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成功。而此次流量的暴起,對公司來說無疑是“天降奇遇”,消解了轉型的幾大關卡:一是對于鞋企、服裝企業來說,高庫存一直是最大的頑疾,但“野性消費”幫助鴻星爾克幾乎可以說是不費吹灰之力清理了庫存,使得公司能夠輕裝上陣,手上也回籠了資金。二是知名度快速提升,而且在大眾心中有了“低調、善良、淳樸”的品牌美譽度,為公司轉型送來了“東風”。
接下來,就看鴻星爾克能否抓住機遇窗口,一舉突圍。這其中,鴻星爾克的當務之急是要做好兩件事情。
一是設計突破。雖然鴻星爾克未必要跟在李寧、安踏、特步等后面一頭扎進中高端市場,但這并不意味著中低端市場就不需要設計,不需要抓住年輕消費者的心。這方面,結合國潮、二次元、IP合作等都是很好的方式,同時也建議鴻星爾克可以給年輕大膽的設計師更多的機會,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是研發突破。無論是通過應用新設計、新材料和新工藝等提升產品力,還是通過數字化建設、柔性供應鏈等提升生產、運營效率,都離不開研發投入。這是刀口上的錢,一定要花到位。
對比同行業,耐克、阿迪的研發投入比一般都維持在7%以上;國產品牌中,李寧2020年達3.2億元,研發投入比為2.23%,安踏為8.71億元,研發投入比為2.45%。2016年,鴻星爾克的研發投入比是2.7%,但此后公司未再對外公示這項指標。近日,鴻星爾克董事長吳榮照稱,目前公司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為數千萬元。所以,不管是從資金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還是絕對值來看,鴻星爾克在研發創新方面未來都仍有較大的追趕空間。
言而總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情懷只是催化劑,產品才是硬道理。我們希望這家國貨名牌未來能夠真的像其廣告語說的那樣:“鴻星爾克,tobeNo.1”。
延伸閱讀
¡《野性消費落幕,鴻星爾克如何再發力?》新華社2021年12月10日
¡《消費者力挺國貨品牌鴻星爾克產品上架即“秒空”》證券日報網2021年7月28日
¡《“鴻星爾克們”憑什么再次一夜成名?》中國青年報2021年8月10日
¡《鴻星爾克“野性捐款”,網友“野性消費”,為善意打Call》 京報網2021年7月25日
《“野性消費”終會退潮,但冷靜心態能避免鴻星爾克走上歧途》新京報2021年12月26日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