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第十次專題會議。專家表示,近幾日決策層的發聲在當前經濟金融環境下是非常及時且必要的,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確保經濟金融穩定目標得以實現。
三角形框架助力穩增長
會議提出,在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三角形支撐框架,促進國民經濟整體良性循環。
對于本次會議首次提出三角形支撐框架,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表示,2018年以來貨幣政策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由于經濟下行加上信用風險增加,銀行風險偏好下行,資金積累在短期資產上,沒有很好傳遞到實體經濟。為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更好實現穩增長,此次金穩會提出實施穩健中性貨幣政策、增強微觀主體活力和發揮好資本市場功能三者之間形成支撐框架。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稱,從三角關系來看,當前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產生的效果還不明顯,說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存在梗阻,主要是微觀機制沒有理順,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很難在微觀層面產生效果,其反映是資本市場表現較差,而資本市場表現對于預期非常關鍵,預期惡化會進一步影響貨幣政策傳導效果。“三角”不是分而治之,而是在一個傳導鏈條上的不同層級關系。穩健中性政策效率的發揮需其他兩角的有力支持才能實現。通過微觀機制的“搞活”和資本市場功能的充分發揮,將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打通,讓比較充裕的貨幣市場環境能夠對實體經濟產生真正有效的支持,進而對穩增長產生作用。
另外,會議表示,處理好穩增長與去杠桿、強監管的關系。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表示,當前主要工作是保持經濟增長穩定性,在經濟穩定的前提下推進調結構和防風險工作。因此,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穩增長訴求將進一步提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投資政策及社會政策將形成合力,以減緩經濟下行壓力。
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
會議提出,發揮好資本市場樞紐功能。資本市場關聯度高,對市場預期影響大,資本市場對穩經濟、穩金融、穩預期發揮著關鍵作用。要堅持市場化取向,加快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前期已經研究確定的政策要盡快推出,
要深入研究有利于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重大改革舉措,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弘毅遠方基金總經理郭文認為,本次會議提出了資本市場發展的目標和綱領,厘清了資本市場上對發展方向的一些混亂認識,消除市場不確定性。整體來看,資本市場是進行預期管理及進行下一階段去杠桿工作重要樞紐,當前選擇加快推出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舉措時機非常合適,中國股市具備長牛環境。
“資本市場一邊連接著投資者和社會資金,一邊連接著實體經濟和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是否穩定,關鍵是經濟主體在受到沖擊后預期如何變化。”潘向東表示,資本市場在穩經濟和穩金融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與成熟經濟體相比,我國資本市場散戶較多,波動劇烈,融資功能突出,但定價功能和資源配置效率略顯不足,投資風險管理有待提高。
具體來看,對于完善資本市場基本制度和有利于長期健康發展的重大舉措,潘向東認為,一是加強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通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來加強市場主體自我約束,逐步推出上市公司注冊制和退市制度;二是在資源配置方面,強調國企和民營企業的同等地位,通過鼓勵地方政府和私募基金,化解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風險,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三是通過修訂《公司法》《證券法》等,完善資本市場運行法律體系,逐步與國際接軌;四是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吸引海外長線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
從微觀角度緩解融資難題
“此次會議提出通過完善商業銀行考核體系,提高民營企業授信業務的考核權重等方式,從微觀角度緩解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潘向東表示,金融體系對實體經濟的支持較弱,主要由于銀行風險偏好下降,惜貸現象嚴重。一方面,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由于缺乏抵押品、存活期短、財務制度不規范、生產經營信息不透明,風險比較大;另一方面,經濟下行,銀行信貸順周期性增強。緩解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難題,具體來看,一是通過修改銀行考核體系等方式引導銀行增加對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信貸,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二是支持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發展直接融資,利用直接融資模式的風險分散、價值發現、改善資源配置等功能,補充銀行信貸不足。
在信貸方面,會議提出,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但產品有市場、項目有發展前景、技術有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曾剛認為,此前銀行因為較為關注短期收益,風險偏好較低,一旦出現問題就會有明顯自保傾向,影響企業資金運行,進而產生風險。因此,銀行應建立起與企業長期發展的理念,適度放松對短期收益或風險的關注,但由此或出現短期內不良上升。從監管角度講,需對銀行風險容忍度適度放松,應根據實體經濟變化情況,適度調整風險容忍度水平。比如,可以考慮在某一周期內要求銀行不良水平保持穩定,而不是每個時點都要求銀行一定要在某個水平之下。
此外,從防控風險角度看,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表示,未來從兩方面增強風險防控:一是建立針對民營企業特征的風險防控體系。二是加快推進金融科技、大數據等相關技術在民營企業風險管控方面的應用,根據不同風險程度的民營企業采取差異化的授信政策和貸后管理方案。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