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的準備工作牽動著整個市場的神經。
近期,有消息指出,科創板規則征求意見稿的大方向已定,部分細節在做最后修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指日可待。
與此同時,上交所日前已經與大型頭部券商溝通了項目儲備情況,創投機構也在積極籌備。證券時報記者咨詢多家知名創投機構時發現,部分機構已經與頭部券商開展緊密合作,籌備優質被投創新企業申報科創板。
機構關注流動性
與交易量問題
日前在2019“陸家嘴資本夜話”年度高峰論壇上,上海證券交易所資本市場研究所所長施東輝就科創板企業選擇、投資者門檻等熱點問題作出了表態。他直言,VIE架構和紅籌股都可以在科創板上市,并且將設置投資者門檻以及上市公司退市條件。
對于VIE架構和紅籌股允許在科創板上市的表態,達晨創投相關負責人表示,首先要考慮退出時候的因素。此前有投資VIE架構的公司,比如分眾傳媒尚未推出,最終這些企業真實的投資回報如何才是決定性因素,上市僅僅是第一步,能退出幫投資人賺到錢才行。
“作為股權投資機構,我們最關注的還是科創板的申報條件。”德同資本創始合伙人邵俊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他看來,科創板有望實現市場期待已久的一些制度創新,如實行注冊制、放開同股不同權要求、放開盈利要求、促進自主創新、高科技企業以及吸引注冊地在海外的企業或海外投資者直接參與等。
盡管當前科創板的具體規則制度仍未塵埃落定,但業界人士預估,科創板大概率仍然會設置營業額或者利潤的要求。
據毅達資本創始合伙人黃韜目前了解的情況,科創板的標準討論主要關于三大方面:一是行業范圍,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成為聚焦點;二是年增長情況和研發投入;三是財務指標要求。
在制度設計中,黃韜認為,適當的投資者門檻標準和完善的退市制度是至關重要的。他表示,此前新三板的困境一定程度上由于投資者門檻標準較高,導致有限的合格投資人才能參與,市場流動性較為匱乏;其次,完善的退市制度可以避免出現新三板“只進不出”導致的堰塞湖現象。與此同時,他還建議,應當充分借鑒納斯達克和其他較為成熟的國外資本市場,在調整上市門檻的同時不斷完善證券投資領域的相關配套制度和法律,例如加強對證券造假的處罰力度等。
華睿投資董事長宗佩民也建議,可以在總結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經驗教訓基礎上,真正推出與國際接軌的制度,如果試驗成功,對改革整個中國資本市場都有積極示范意義。“希望監管部門放下包袱,在制度設計上市場導向,對標國際,敢于超越,把科創板打造成為國際領先的科技創新板。”
分享投資創始人白文濤表示,如果有營業額或者利潤要求,就會把一些新藥研發企業排除在外。因此他呼吁,能否對于新藥研發企業有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在新藥沒有研發成功之前,先不要求銷售額和利潤。
此外,白文濤還建議,科創板要有足夠的流動性和交易量。尤其流動性,就是科創板的命門。“希望科創板的價格由市場定,最重要的是流動性。科創板要把更多的投資人請進來做交易。”白文濤說。
希望減少行政干預行為
在諸多投資人看來,在科創板上試行注冊制無疑是最大亮點。
不過,根據施東輝日前的表態指出,注冊制絕不是不審核,還是要審的,會看公司經營的業務和傳統道德是否符合。
盈科資本合伙人周曉晨認為,此番表態,進一步管理了市場的預期。此前市場對注冊制存在一定誤解,現在表態清晰了注冊制不是不審核就能上市,也需要審核。
樸素資本董事長梁斐認為,試行注冊制決定了科創板的特殊性,交易環節可能會引入T+0制度,取消漲跌停板制度。“需要在投資人方面設定一些門檻,比如對機構投資人引入做市商制度,對個人投資人設定投資經驗的時間要求、持有金融資產的總額要求,正確評判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
他進一步補充說,首先,監管需制定嚴格的信息披露標準和執行力度,從受理、審核、注冊、發行、交易等環節都需要真實全面地披露信息,避免內部交易,降低信息不對稱。其次,注冊制應與退市制度對應,顯著提高上市公司的違法成本,對于通過造假取得巨大利益的發行人,應制定嚴厲的處罰制度。第三,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不僅從準入的金融資產標準、投資時間限制,還要做好投資者教育。
“科創板的設計,將讓A股市場呼喚已久的注冊制改革,真正得以實行。”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認為,科創板要取得成功,關鍵就在于市場化和法治化。
張維建議,未來科創板不要設條條框框和行業咨詢委員會,在制度上盡量減少認為的行政干預,讓市場自我選擇。此外,國際上成熟的資本市場,都有相配套的法制體系,張維認為,未來科創板要走出“沉疴”,必須依靠法治。
“投資項目都在期待國家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推行注冊制,尊重市場規律,減少行政干預,讓科創板生得磊落,長得健康,真正對國家創新戰略的確立發揮關鍵作用。”宗佩民也表達了類似的意見。
邵俊則坦言,他個人十分期待科創板的設立能夠切實促進科技創新,為具備先進核心技術壁壘、產業自主性較強、有潛在進口替代能力、研發投入較高且初期成本壓力較大的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支持。“科創板及注冊制試點,將為人民幣資本市場注入源頭活水和長期發展的活力。”
儲備項目蓄勢待發
盡管科創板具體的規則制度仍未出臺,但創投機構表示,自己已經基本準備好了。
達晨創投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他們正在熱切關注科創板的進展,希望能有被投企業沖擊到首批上市的名單。當前達晨創投也已經成立了相關小組,正在認真準備。
“德同資本正在與券商緊密合作籌備優質被投創新企業申報科創板。”在邵俊看來,德同資本長期專注于挖掘科技創新企業,其重點投資的行業與企業都和科創板的潛在目標與要求高度重合。
“科創板服務重點是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重點支持的行業包括電子信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等五大關鍵領域。”邵俊說,德同資本主要投資方向,正是圍繞消費分級/TMT、醫療健康、高端制造與節能環保這三大領域中具有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的創新型企業。
經過長期的行業專注,邵俊介紹說,德同資本目前積累了數百家優質的投資標的,其中有一批高新科技企業,擁有多項發明專利、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較高、并且是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有的近幾年收入復合增長率較高,這些都有望優先登陸科創板。
黃韜也表示,毅達資本已經優先在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已投企業中挑選具備先進核心技術壁壘、產業自主性強、有潛在進口替代能力、研發投入較高的儲備項目,并與潛在標的企業方審慎地梳理企業自身條件,認真探討企業資本市場戰略思路。以上領域部分已投企業目前也正在積極地推動科創板的準備工作。大部分儲備企業已報名各地市經信委下發的擬申報企業報名表,甚至部分積極備戰的企業已籌備與后輪產業基金、專業投資機構磋商新的合作。
白文濤更透露,去年年底,深圳證監局召集了深圳部分知名創投機構一起商議面向科創板的準備工作。在會議上,分享投資推薦了5家已投企業申報科創板。“挑選的都是比較符合科創板概念的創新企業,包括醫療健康、大居住、互聯創新領域的企業。”白文濤說。
去年科創板的消息推出后,白文濤表示,從已投企業反饋的情況來看,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目前已經有序在準備A股或者海外上市的企業,即便是科創板消息推出后,他們也不會進行更改,希望保持原有途徑上市。第二種則對科創板比較積極,這些企業都表示未來優先會選擇在科創板上市。
宗佩民表示,華睿投資長期致力于科技創新企業的投資,存量項目中初步具備科創板上市條件的儲備項目有多項,這些項目分布于國家鼓勵的行業,也是細分領域頭部項目。但是,科創板開板的時間、標準、第一批試點的數量依然具有不確定性,部分項目還沒有調整境外上市計劃。
留住好企業在國內上市
科創板一旦落地,對于國內資本市場和創投行業又會有什么影響?
黃韜認為,科創板帶來最大的投資機會可以理解為兩個方面。第一點,讓國內投資者及投資機構有機會分享到中國乃至世界最優秀的科技企業經營成果。前十年移動互聯網大發展的黃金周期,國內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百度都去了海外市場,國內的投資者及機構較少能分享這些公司快速成長帶來的紅利。未來新的科技周期內,科創板將有機會培養或吸引新興科技行業優秀企業,讓國內投資者享受新周期新行業的發展紅利。
第二點,有利于建立創投機構與科技的良性正向循環,創新科技企業發展初期最需要資本的關注,但針對該類企業一直缺乏很好的退出渠道,導致很多境內人民幣投資機構望而卻步,如若科創板推出能很好彌補這一短板,將極大提升創投機構對科技型企業的投資積極性,有利于形成資本與科技的良性循環,促進國內科技創新發展。
在白文濤看來,科創板主要鼓勵的是硬科技,因此科創板的設立會直接提高投資機構對硬科技的熱情,也有利于硬科技企業的退出,會對硬科技企業帶來利好影響。
但相對來說,對于那些靠模式創新、沒有太多硬科技特征的企業,白文濤認為并不會產生太多壞影響。這類企業仍然可以繼續探索在A股上市,或者海外上市的道路。
宗佩民認為,科創板的推出對真正的創業投資是重大利好與鼓勵,能夠引導投資機構往科技含量高、創新意義大、投資周期長的方向投資,避免目前總體上偏重模式創新、科技含量不高、投資周期求快的傾向。
梁斐強調說,科創板的推出必定會對整個資本市場產生一系列的影響。比如可能會有更多的投向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技術行業的創投機構出現,帶動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
梁斐認為,從長期看,科創板的推出對資本市場有正向的影響。首先,隔離了A股,在科創板試行注冊制,沒有對現有的資本市場產生巨大沖擊,推進的速度也會提高??苿摪逶谏鲜协h節、交易環節、監管環節、退市環節、再融資環節等均有顯著的變化,增量改革的效果會反過來影響現有資本市場,資本市場也會逐漸規范,可能在交易環節、監管環節、退市環節等逐漸出現改革的機會。
其次,將更多優秀的企業留在國內。比如今日頭條、螞蟻金服等高估值企業,這些企業見證了中國的快速發展,也可以將這些企業上市后的好處留在國內。“中國錯過了整整一代互聯網,不應該再錯過高新科技型企業的爆發式發展。”梁斐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