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2019年重點工作報告
2018年會員大會以來,深交所經理層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積極推進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策部署,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深交所黨委領導下,按照會員大會和理事會決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推進市場改革,持續強化一線監管,扎實提升技術保障,不斷加強內部管理,牢牢守住風險底線,努力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持續提升深交所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市場建設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一、2018年主要工作
2018年,深交所新增上市公司48家,股票IPO和再融資籌資額3945億元,股票成交金額50萬億元。截至2019年3月31日,深交所上市公司2153家,總市值23萬億元;債券(含資產支持證券)掛牌5229只,托管面額2萬億元;基金520只,規模1685億元。
(一)堅持深化改革,市場功能更健全
一是落實上級決策有實招。成功啟動首批交易所市場民營企業信用保護工具試點,支持發行紓困專項債,深化與地方政府、證監局的協作會商機制,合力幫助有發展前景但暫時陷入經營困難的上市公司、民營企業緩解融資困境、化解股權質押風險。
二是完善產品體系用實勁。高信用等級債券取得新突破,發行20個省(市、自治區)地方債7559億元,同比增長4.5倍,農發債首次登陸交易所市場,鐵道債重返深交所上市交易。
三是推進精準服務出實策。建立市場培育發展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完善“總部+三基地”架構,實現重點區域“在地化服務”全面覆蓋,標桿企業“全鏈條對接”精準服務。
四是擴大對外開放顯實效。牽頭中方聯合體成功競標達卡證券交易所25%股權,積極參與巴基斯坦交易所運營管理,持續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易所技術與業務合作。擴大跨境資本服務網絡,“燧石星火”平臺注冊項目329個,較2017年底增長近3倍,項目來源覆蓋35個國家或地區。
(二)堅持強化監管,風險防線更牢固
一是著力補齊短板,優化監管機制。修訂《深圳證券交易所章程》,增加收取懲罰性違約金、出具監管建議函、開展現場檢查等監管舉措,完成新版上市、掛牌協議簽訂工作。優化完善監管機制,推進科學監管、分類監管,構建信息披露監管、交易監控與現場檢查協作聯動的監管閉環。
二是扛起退市責任,規范市場秩序。強化交易所退市決策主體責任,制定發布《上市公司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實施辦法》,做好*ST烯碳、中弘股份退市工作,依法依規啟動*ST長生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程序。
三是緊盯重點問題,積極化解風險。強化風險防控統籌協調,建立與市場發展形勢相匹配的風險管理制度體系,組織開展全面風險排查、重點風險排查及操作風險專項排查,制定針對性風險應對預案。
四是提升研判能力,強化協調保障。建立風險動態監測機制,及時研判重大風險因素,制定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應對方案。拓展市場運行監測廣度、深度,建設全方位、全流程風險監測平臺。
(三)堅持科技引領,技術優勢更突出
一是智能監管水平更高。積極運用科技手段助力一線監管,夯實一線監管技術基礎,構建人力與科技融合的監管新模式。以數據挖掘、智能分析等功能為特點的新版監察系統、企業畫像項目上線運行,市場交易監管、公司監管能力再上新臺階。
二是運行保障能力更強。進一步完善技術體系,實施積極主動的風險應對策略,實現福田-南方交易系統雙中心模式運行,完成多個災備系統建設或方案設計,持續增強系統安全運行保障能力。
三是技術發展基礎更牢。高度重視IT能力建設,加強深交所集團技術規劃和管理工作,建設集團級應用架構,增強核心技術系統的自主可控能力。
(四)堅持從嚴治所,管理運營更規范
一是優化管理架構,完善制度機制。完善決策程序和工作機制,修訂內部管理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改進文風會風,提高決策效率和科學化、規范化水平。推進模塊化管理,完善專業委員會設置,建立健全以業務條線為基礎的重大事項統籌機制。
二是堅持人才強所,激勵擔當作為。深入實施《人才強所規劃》,制定《關于激勵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實施意見》,營造干事創業良好氛圍。
三是強化文化建設,履行社會責任。建成啟用深交所金融博覽中心,與深圳市共建深圳金融創新文化基地,打造資本市場文化平臺。
二、2019年重點工作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資本市場建設,將資本市場提升到對金融運行“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高度,要求打造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面臨巨大機遇,深交所上下深感使命光榮、重任在肩。下一步,深交所經理層將全面貫徹中央經濟金融工作方針政策,緊扣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按照證監會“四個必須”“一個合力”工作要求,認真落實會員大會決議和理事會決策,大力完善基礎制度,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持續深化市場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充分發揮平臺功能,積極支持國家戰略,攜手廣大會員共同推動深交所實現市場功能更完備、一線監管更有效、培育服務更精準、管理運行更規范,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全力打造國際領先的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努力建設世界一流證券交易所。
(一)抓改革,促發展
一是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促進多層次市場協調發展。做好規則制度比較研究,優化創業板改革方案,進一步完善創業板各項基礎性制度,擴大創業板包容性和覆蓋面,完善創新資本形成機制。統籌優化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定位,實現各板塊協同發展,提升資本市場服務藍籌企業、創新企業的適應性。
二是推動深市ETF期權業務,加快發展深市ETF市場。積極推動深市ETF期權業務啟動,進一步豐富產品序列。全力促進ETF市場發展,優化ETF交易結算機制,擴大規模,豐富品種,大力推廣深市核心指數,引導境外機構配置深市資產,吸引更多中長期資金入市。
三是持續加強固收產品創新,不斷豐富多元產品序列。擴大創新創業債試點和信用保護工具試點,推動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發展,完善資產證券化業務,推動開展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試點。繼續加大固收產品推廣發行力度,更好服務地方債、金融債發行,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抓服務,促開放
一是落實規劃要求,全面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充分發揮深交所創新資本形成中心功能和優勢,積極主動參與大灣區建設,制定專項對接服務方案,推動重點項目落地,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優化深港通機制,有序擴大標的范圍,推動實現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互聯互通。
二是優化工作機制,深入推進“在地化”服務建設。完善服務培育工作體系,加大對重點區域、標桿企業服務投入力度,深化大型企業集團綜合服務,充分動員創投聯盟等各方力量做實做細推廣服務工作。深入推進“在地化”服務基地建設,深化“一地一策”“一司一策”專項服務計劃,打造深交所創新資本生態體系。
三是深化對外合作,持續推動“一帶一路”產融對接。穩妥推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交易所之間的股權、業務和技術合作,推動與境外交易所開展成熟產品互掛。推進跨境投融資對接服務平臺建設,促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融對接。
(三)抓監管,防風險
一是夯實監管制度基礎,積極推進監管公開。進一步補齊監管制度短板,扎實推進業務規則制定和修訂工作,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清理規范長效機制。明確會員客戶交易行為管理、現場檢查、紀律處分等領域監管制度標準,探索更加完善、透明的一線監管救濟渠道,建設透明交易所。
二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優化交易監管機制。強化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上市公司監管,嚴格執行退市制度,促進退市法治化常態化。推動完善上市公司定向可轉債發行、優先股等制度,支持國企改革和以產業整合為重點的市場化并購重組。嚴格違法違規異常交易行為監管,持續推動落實會員監管責任,加強跨境監管協作,促進市場發展更規范、市場預期更明確,從更深層次釋放資本市場活力和動力。
三是加大風險監測力度,防范化解重點風險。健全完善風險防控制度機制,強化宏觀意識和協同意識,推動風險管理工作常態化、機制化、系統化。加快推進統一風險監測平臺建設,加強市場主體行為和投資者心理分析,提升風險預判預警和應對能力。強化固收產品違約風險監測排查,完善市場化法治化處置機制,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
(四)抓技術,嚴管理
一是加快新興技術應用,構建一流基礎設施。提高智能化監管水平,增強大數據運用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建設監察系統二期、企業畫像三期項目。提升業務連續性保障能力,打造一流基礎設施和應用平臺,加快推進南方數據中心建設和金融云平臺建設,穩步推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國產化。加大對行業的技術支持力度,組織力量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打造智慧交易所。
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完善內部管理機制。深入落實《人才強所規劃》,強化專業經驗和專業精神傳承,為干事創業創造良好環境。加強基礎制度建設,推進內部管理信息化、系統化、智能化,建立集團化人事、財務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管理運營效能。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