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見習記者 王思文 實習生 李楷
5月25日,2019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在京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金融供給側改革與開放”。來自政、商、學界的中外嘉賓齊聚清華大學,共同探討在全球變局下,中國、世界經濟金融的當下和未來。
郭樹清因陪同國務院領導在外地考察調研,委派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兼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先生代念發言稿。郭樹清在發言稿中提出了關于人民幣貶值、國家壟斷資本、金融機構對外開放等問題的相關觀點。
我國人民幣不可能持續貶值
近年來,人民幣籃子匯率在全球貨幣中一直表現穩健,中國政府努力在提高匯率靈活性和保持匯率穩定性之間求得平衡,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
郭樹清對此表示,人民幣匯率短期波動是正常的。從長期看,我國經濟基本面決定人民幣不可能持續貶值。中國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具備極好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隨著經濟發展質量提升,人民幣市場匯率將不斷向購買力平價靠近,投機做空人民幣必然遭受巨大損失。
郭樹清進一步提到,過去十幾年里,凡是人民幣出現較大幅度貶值,基本都是由于外部原因,而非我們有意為之。最近一次是今年5月份,離岸人民幣對美元一度下跌超過3%,完全是美國升級貿易摩擦進而影響市場情緒的結果。一直以來,發達國家不斷要求人民幣增強匯率的彈性,但是當人民幣匯率價格形成的市場化程度提高,波動幅度加大時,有的國家又表現出葉公好龍的態度,對我們無端猜疑指責,這種做法顯然是十分可笑的。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近期外匯市場出現波動,但中國企業和居民并沒有出現任何恐慌,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通過買賣外匯獲取投資收益是不現實的,將金融資產轉移到海外也是不安全的。
中國不存在國家壟斷資本
近年來,國際上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結果,郭樹清認為,這種說法毫無根據。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成分已呈現出日益明顯的多樣化特征,國有企業的市場份額一直在持續下降。當前,民營和外資幾乎可以進入所有行業、所有領域,沒有任何限制和壁壘。無論是軌道交通,還是裝備制造、能源原材料都可以看到不同所有制企業的身影。我們堅持競爭中性原則,強調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鼓勵他們既競爭又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的多贏局面。中國的產業政策、信貸政策是指導性的,不是指令性的,各項政策的落地要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因時因地制宜,沒有搞一刀切。
金融業也形成了多樣化的格局,我國金融機構有國有控股也有民營化外資控股,上市機構和農信社還有自然人參股。目前我國4588家銀行業機構中民營機構控股的超過3000家,170家中資保險公司多數為民營控股,證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也多數是民營為主。即便是五大銀行,社會股權占比平均達到30%,有的甚至超過40%。特別需要指出中國五大銀行的市場份額現在只有37%,與英美等國家前五大銀行的市場份額的占比很接近。
鼓勵金融對外開放的同時
要警惕境外資金大進大出
2018年,我國宣布了15條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措施,今年5月份又宣布了12條新的對外開放的措施,目前正陸續落地實施,效果良好。
郭樹清表示,未來開放的空間還很大,目前外資占中國A股市場的比重只有2%,占中國債券市場的比重也只有2.9%,外資銀行資產占全部商業銀行的比重為1.6%,外資保險公司占比為5.8%,都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我們特別歡迎那些擁有良好市場聲譽和信用記錄,在風險管控、信用評級、消費金融養老保險、健康保險等方面具有特色和專長的外資機構進入中國,豐富市場主體,創新金融產品,激發市場活力。
當然,擴大金融開放的同時,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復雜性也會增大。對于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大國來說,防控好金融風險特別重要。要特別警惕境外資金的大進大出和“熱錢”炒作,堅決避免出現房地產和金融資產的過度泡沫。
(編輯 才山丹 策劃 張志偉 王思文 李楷)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