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創業板涌現出了19只漲幅超10倍的“牛股”,不少個股走出了“長牛”走勢,也有一些公司被淘汰退市。如今,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達到773家,市場總市值逾5萬億元,是2009年成立時市值的33倍。
創業板茁壯成長的十年,正是中國投資者從青澀走向成熟、從浮躁走向淡定的十年。無數投資者在這里留下了故事,有人十年十倍,也有人如夢一場……更多的個人投資者逐漸告別概念炒作,轉向價值投資,在投資時更加從容和理性。
誕生之初:
大戶投資者從旁觀到參與
2009年創業板開市前夕,從制藥廠退休以后專職炒股的李奶奶猶記得,大戶室里的股民對這個“新生兒”大多抱著觀望與擔憂的態度。“估值太高了,開市以后不會去做交易,我們房間里面很多人都抱著這樣的觀點。”炒股風格一向膽大的她也望而卻步,僅在開市之初參與了打新。
那年10月30日,第一批創業板28只新股登場,李奶奶大手筆拿出了兩三百萬元打新,一次性中了5只新股。上市首日,28只個股收盤價較發行價平均漲幅達106.23%。她中簽的股票首日漲幅都不錯,幾只股票收益加在一起,僅這一天的賬面絕對收益就達到了十幾萬。
雖然嘗到了點甜頭,但她當即選擇了落袋為安,令她沒有想到的是,在拋掉的新股里卻“跑”出了一只30倍大牛股:愛爾眼科。自2009年上市以來,愛爾眼科累計漲幅達30.71倍,市值突破千億元,回報率居創業板第二位。
隨著創業板的平穩運行,市場人氣也在悄然匯聚。2010年開始,當“經濟轉型”成了資本市場的關鍵詞,創業板作為新經濟集聚地,越來越受到資金的關注,大戶投資者們對創業板的態度也從小心觀望變成積極參與。
“顧廠長”和“樹醫生”正是在此時加入了投資創業板的大軍。他們倆都是國內第一代老股民,炒過認購證、抄底過B股……2000年征戰香港創業板,讓他們積累了不少投資科技股的經驗。“顧廠長”在創業板主要做中長線投資,且對消費電子行業情有獨鐘。
市場的表現也驗證了他們的選擇,2010年創業板指明顯好于主板,全年漲幅達到15.38%。此后的2013年,賺錢效應更是不斷激發,而且機構投資者也在這一萌芽期大舉建倉,為接下來創業板開啟的快速上升之路埋下了伏筆。
一躍4000點之上:
融資客從追捧到離場
與父輩們追求穩定收益的想法不同,70后的C君在當時正值而立之年,投資創業板是不甘平庸的“突圍”之舉。入市僅有10萬元資金的他,通過向親戚借錢、融資融券等方式動用了8倍杠桿,在牛市中很快便賺到了人生的第一筆百萬資金,當指數運行到高位以后,他仍舊沒有舍得“收手”。
隨著融資客加杠桿入場、機構投資者推波助瀾,創業板指自2012年12月底的近600點,在兩年半的時間里翻了近7倍,在2015年創業板指一路漲到最高點4037.96點。而創業板指2015年的市盈率在50倍與140倍之間。
但市場也逐漸出現了泡沫。“在此之前沒有人知道杠桿資金下跌會是什么樣子。僅僅幾天,我手里的利潤就回撤30%,跌勢止都止不住。”C君想起那段時間的經歷至今仍心驚膽戰,2015年11月,C君的信用賬戶現金資金僅為6.5萬元,總負債為40萬元,信用賬戶的維持擔保比例為118%,低于緊急平倉線的120%。
在市場異常波動中,一些只會“講故事”的公司也原形畢露。不斷有像C君這樣以炒概念為主要模式、不注重公司基本面的散戶們黯然離場。“當市場人氣鼎沸的時候,價格高估了,投資者就應該退出來。”“顧廠長”在相對高位的時候就提前鎖定住了收益,他對出手價格、買入時機嚴格把控,嚴格遵守不碰業績差股、不在高位入場、跌破止損線時果斷斬倉等紀律,投資風格與C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可以說,市場的變化給以炒概念為主的散戶們上了深刻的一課。與此同時,創業板投資者結構也發生明顯的優化。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持有創業板流通市值的份額從2009年末的3.56%上升至目前的38.44%。機構力量不斷崛起,投資經驗相對豐富的散戶入場,為今后創業板的平穩運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新的起點:
價值投資者耕耘播種
不愛炒鞋,偏愛炒股的90后小尹年紀雖不大,但入市時間并不算短。自2011年炒股至今,他的資金量也從一百萬翻倍到上千萬。剛入市的時候,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技術派,選股主要看K線、成交量關系、籌碼分布。在股市經歷了一番磨礪之后,他還是走向了價值投資的道路。
自2015年之后,在創業板指數走弱、逐漸向業績和基本面回歸的過程中,一些具有成長潛力的公司被小尹這樣的價值投資者挖掘了出來:溫氏股份、寧德時代、邁瑞醫療等一批公司成長為千億市值的“巨無霸”。
經過將近4年的調整,創業板的整體估值逐漸回歸理性。2019年10月30日,創業板公司總市值約為5.68萬億元,平均市盈率是44.08倍。市場人士認為,創業板“擠泡沫”的過程已基本完成。
今年以來,創業板的表現已經超過了主板的整體表現。截至10月30日收盤,創業板指數收報1684.08點,年初至今的漲幅為34.67%。當年在創業板成立之初不敢入場交易創業板股票的李奶奶,如今自己的股票賬戶里,總共二十只股票中有十幾只都是創業板公司,她偏好生物醫藥、國產芯片概念的股票,今年這些股票大部分都為她帶來了不錯的收益。
十年來,李奶奶的投資理念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往總是快進快出,寧愿少賺一點錢,就怕被套住了,而現在,她愿意花更多時間在財報和研報上,把手里的股票給研究透了。
創業板新一輪改革即將啟程。基石資本的董事長張維認為,資本市場所有的新生事物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挑戰,站在當前時點上,可以說創業板是成功的。假以時日,創業板也會培育出自己的“谷歌、亞馬遜、蘋果、臉書”。
“期待回歸理性的創業板能真正為成長性公司提供成長壯大的土壤。”小尹表示,一個成熟板塊需要有一個價值發現和挖掘的正向循環,讓更多的投資者享受到優質企業成長的果實。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