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資本市場2019年的關鍵詞,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落地、新股發行和退市常態化、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各項改革任務密集推進。最新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了資本市場的改革路線,即要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穩步推進創業板和新三板改革。
可以預見,2020年,“改革”仍將貫穿資本市場監管工作的始終。改革將如何平穩落地?改革過程中需注意哪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探尋答案。
不斷提升
資本市場治理能力
證券時報記者:今年以來,中央文件中對于資本市場改革著墨較多,您認為是哪些方面的原因?
李迅雷:隨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深入推進,中國資本市場呈現出一系列新變化,在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長期以來,我國融資體系以間接融資為主,直接融資比例較低,每年要償付大量利息,導致企業財務負擔較重。當前,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仍然存在,銀行業的間接融資體系和一些小微、高科技企業在機制上并不是很耦合。輕資產行業的企業抵押品欠缺、未來不確定性高等因素都會導致銀行間接融資風險大,容易堆積金融風險,對于金融體系的穩定健康發展不利。相應來講,如果中國資本市場通過股權融資、私募股權直接融資,共享公司未來收益,這樣資本市場和小微、高科技企業之間契合程度會更高一些。
所以,必須在繼續發展以傳統銀行業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的同時,大力發展以資本市場為代表的直接融資市場,分散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推動資源優化配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證券時報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您覺得需要從哪些方面著手來夯實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根基?
李迅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的一段話頗有新意:“必須科學穩健把握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增強微觀主體活力,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貫穿于宏觀調控全過程;必須從系統論出發優化經濟治理方式,加強全局觀念,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這與四中全會提出的完善國家治理結構體系是相呼應的。
具體到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方面,則需要抓緊研究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內涵、外延以及改革的思路舉措,努力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
首先,要切實加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當前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最急迫的任務是加快證券法、公司法以及刑法等法律的修訂,為按照黨中央的部署正在實施的一系列資本市場重大改革和開放,提供強有力和持久的法律保障。
其次,要堅守科創板定位,加快推進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深化新三板改革。促進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性的現代金融體系。加快債券市場產品工具創新,加大期貨期權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完善創新資本形成機制。加大資本市場對符合國家戰略和產業政策方向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提升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
再次,要優化存量市場,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嚴格退市制度。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市場把股指漲跌與是否有資金入市、新股發行規模聯系起來,這是不對的,只有加強制度建設,從根源上提升完善上市公司質量,暢通發行、退市通道,通過優勝劣汰把好公司留下,讓壞公司離開,才能確保市場的平穩運行。
持續提高上市公司
分紅水平
證券時報記者:您剛才提到,要抓緊推出證券法,強化資本市場的法治建設。12月23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將審議證券法修訂草案,您有哪些建議?
李迅雷:這一輪證券法的修改或在2019年底迎來關鍵節點。從此前的證券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來看,加大了對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同時強化了投資者保護,這為重塑資本市場生態提供了法律支持。
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推進較快,今年最高法發布了《關于為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若干意見》,“兩高”發布司法解釋懲治操縱市場、“老鼠倉”,這些措施瞄準的均是資本市場的痼疾沉疴,為后續改革工作的推進保駕護航。同時,“兩高”還聯合發布了關于證券期貨市場的兩部刑事司法解釋,對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定罪量刑標準和法律適用等問題做出進一步規范。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違法犯罪行為的刑事認定標準,強化了對這兩類證券期貨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
市場只有在法治軌道上運行,才能真正平穩健康。資本市場法治化建設目前已初見成效,但仍需進一步優化制度設計,提高監管執法有效性,健全投資者保護制度。
證券時報記者:在“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健全退出機制”方面,您有哪些建議?
李迅雷:資本市場正在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有兩方面內容屬于關鍵點。
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吸引培育打造一批引領趨勢、競爭力強、回報率高的高質量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穩健發展的基礎。要綜合施策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完善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暢通多元化退市渠道,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晴雨表”功能。
一方面,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證券發行注冊制,優化發行條件,增強發行上市標準的包容性和政策的可預測性。協調推動有關部門加強對上市企業培育和輔導,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盤活存量,健全上市公司資產重組、收購和分拆上市的制度,豐富并購重組之后的融資工具,積極推動完善相關稅收等保障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過吸收合并優質資產、重組上市等方式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暢通出口關,完善退市制度。截至目前,今年A股上市公司退市家數達到18家,其中主動退市1家,強制退市9家(包括6家面值退市),還包括資產出清退市等方式,是近年退市家數最多的一年。成熟的資本市場必然是優勝劣汰的市場,大浪淘沙,經受市場洗禮,退出本身不是目標,是盤活資源、倒逼改革的有效手段,要推動完善破產重組制度,促進市場優勝劣汰。
另外,還需在提升投資者回報方面下工夫。如果上市公司長期不能實現分紅,不能給投資者一個好的預期,則會失去市場活力和投資者信心,要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持續引導上市公司切實履行社會責任,通過現金分紅、股份回購等方式來回報投資者。
證券時報記者:在推動資本市場改革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李迅雷:注冊制是下一階段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在推行注冊制的時候需要注意幾方面問題。
一是注冊制不是萬能的,對于科創板已經反映出的定價過高的問題,需要給予重視。要避免市場成為投機市,要通過強化監管的方式防止惡意炒作,持續加快注冊制發行節奏,增加科創板企業供給,減少非理性行為的出現次數。
二是在放開新股發行前端審核的同時,要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注冊制下的發行上市審核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要把真實公司呈現在市場面前,發行人必須“講清楚”,中介機構要“核明白”,一旦出現問題,需要通過約見問詢、談話提醒、出具監管工作函等方式,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中介機構提高執業質量,對相關市場主體經督促后仍存在不當行為的,要進一步加大問責力度;對涉嫌財務造假等信息披露重大違法違規行為的,要依法按照相關程序嚴肅處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要強化公司治理水平,當前上市公司的整體治理水平還不能有效支持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強化公司治理將作為當前和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久久為功、常抓不懈。要通過完善制度規則,強化外部監督等方式,抓住“關鍵少數”的行為規范和法律責任,對于大股東違規占用資金、欺詐上市等行為及時亮劍,為上市公司規范運行創造有利條件,引導上市公司自主治理,加快培育普遍認同的上市公司治理文化,促進形成健全、有效、透明、內外部監督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體系,構建上市公司規范運作的長效機制。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