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3日凌晨5:30,MSCI公布半年度指數調整結果,此次并未宣布進一步提升A股納入因子的后續計劃。
上述調整與MSCI去年11月發布的文件表述一致,即解決衍生品的缺乏、滬深港通和A股休市時間不統一等四個關鍵性問題后,才會進一步就提升A股納入因子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換言之,此次調整只是結構上的改變,而非總量層面的提升,對個股的影響大于對市場整體資金面的影響。
在這次調整過程中,MSCI全中國指數總計新增成分股56只(含港股、中概股等),剔除54只。此外,MSCI中國A股在岸指數成分股新增61只,其中中公教育、世紀華通、銀河證券市值排名靠前。
不過,由于MSCI指數體系十分龐雜,MSCI中國在岸指數、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等均為境內或經境外投資者提供的專屬指數,其跟蹤資金和影響力較為有限。
相比之下,含金量、關注度最高的是MSCI全球標準指數。5月13日的這次調整中,該指數便新增嗶哩嗶哩等56只中國股票,涉及A股、港股和中概股,同時剔除曝出財務造假丑聞的瑞幸咖啡等45只中國股票。
季度調整
每個季度的中旬,MSCI官方都會進行例行對成分股進行調整,只是其官方并未給出具體調整標準。
“原則上會按照流動性、公司市值、行業代表性等要素選股,其中流動性是MSCI最關注的指標。”國盛證券指出。
此次5月13日公布的成分股調整,便是一次例行季度調整。
“本次審議結果僅是調整,并不出現大的變化和擴容,對資金整體層面影響較小,但對個股影響較大,利空調出的個股,提振調入的個股。”南華期貨評價稱。
當日二級市場走勢亦與此次調整顯示出了一致性,中公教育出現小幅上漲、中國飛鶴盤中大漲逾7%,而被剔除的維他奶集團當日早盤一度跌近5%。
對新入圍MSCI指數的個股而言,亦有望獲得更多的資金關注。“的確會在這個階段給予更多關注,MSCI有其審議評價邏輯以及對資金面的引導價值,參考價值比較大。”私募機構和府資產董事長楊培文13日表示。
追蹤歷次新增情況也可看出,被納入MSCI指數后,相關標的資金面確實會產生一些變化。
2019年11月的第三次擴容,被納入個股市值排名靠前的公司包括中信建投、鵬鼎控股、匯頂科技。
隨后,外資持股出現一定程度提升。以中信建投為例,2019年12月初股價維持在22元附近,后于今年3月5日升至38元,其間北向資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從2.43%小幅增加至3.33%。
不過,入選MSCI指數的利好對股價的刺激時間較短,二級市場階段性沖高后會明顯回落,鵬鼎控股、匯頂科技也均是如此。
“對于我們來說,好標的有自身的評價體系,是入選股票池的基礎,但好價格才是參與交易的核心因素,買賣時機需要另外的評估依據。”楊培文稱。
長期的股價波動仍要回歸基本面與估值,并非入選MSCI指數就獲得了“上漲金牌”。
外資擴容“第一季”6月收官
由于此次MSCI只是對成分股進行調整,而非涉及后續進一步提升納入A股因子的計劃,所以對整體資金面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這與2019年11月第三次擴容時發布的文件保持一致,即在衍生品的缺乏、過短的交易結算周期導致的時差地區后臺運營難度提升、滬深港通和A股休市時間不統一,以及滬深港通交易機制欠缺靈活性四項問題得到解決后,MSCI才會進一步就提升A股納入因子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目前海外投資者對于QFII托管人有數量限制、資金匯出清稅程序過于漫長等幾大顧慮,都已得到較好解決。但海外投資者提出的衍生品受限等問題還未得到解決,這也是短期內最難以解決的問題。”東吳證券指出。
反觀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上半年取得的最大進展是商業銀行獲準參與國債期貨,股指期貨經過近幾年的數次松綁后,保證金水平已經十分接近常態化,但后續仍然有一定“松綁”空間。
在上述四大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的背景下,今年MSCI亦難以進一步提升納入A股因子。
相比之下,來自富時羅素的擴容是短期可見的,其將于5月22日發布半年度指數審議結果,變動將于6月22日開盤前生效。
這是對2019年擴容的延續。今年3月,富時羅素公告,按計劃推進納入A股擴容,將A股的納入因子由15%提升至25%。
此次納入分成兩步實施,其中四分之一已于今年3月完成,剩余的四分之三將于2020年6月的指數評估一道實施。A股納入因子比例將從當前的17.5%提升至25%,外資被動配置的增加有望為A股市場帶來新的增量資金。
屆時,上述兩大指數對A股第一階段的納入將全部完成,而道瓊斯指數方面的納入則需在今年6月進行評估,存在較強不確定性。
不難看出,與2019年上述主要指數的多輪集中擴容相比,今年主要指數的擴容力度明顯降低,外資進入A股市場流速、流量可能不比2019年。
相應的,外資對二級市場的影響可能隨之減小,對此亦有機構認為“全年市場的運行更多要依靠國內力量”。
有利的一面是,疫情暴發以來,國內生產經營迅速恢復,歐美經濟則受損嚴重,兩者復工復產和經濟恢復上的差異,也可能會進一步強化A股“避風港”的效應,不過最終還是要看具體數據說話。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