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明晟)與新加坡交易所本應于今年7月份重新續簽合約,授權新加坡發布系列亞洲期貨及期權指數產品,但被港交所半路“截胡”。
5月27日,港交所與MSCI簽訂協議,獲得未來10年授權在香港推出系列MSCI亞洲和新興市場指數的期貨及期權產品。計劃推出的37只期貨及期權合約將分別追蹤多個MSCI亞洲及新興市場指數,推出時間有待監管機構批準及視乎市況而定。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簽約儀式結束后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掩蓋不住興奮地表示,“今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無論是對香港市場、港交所還是投資者來說,這系列指標的重要性可以說是香港10多年的努力換來的,意味著我們連接全球的國際化戰略又邁出重要一步,也意味著香港資本市場的‘貨架’更加琳瑯滿目。它注定將會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光時刻’。”
港交所“貨架”
又迎“新貨”
港交所昨日公布,旗下香港期貨交易所有限公司(期交所)已與MSCI簽訂協議,根據協議,MSCI同意授權期交所使用MSCI亞洲及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有關指數在期交所初步推出37只期貨及期權合約。系列指數包括(但不限于)MSCI新興市場亞洲指數、MSCI中國自由指數、MSCI日本指數、MSCI臺灣指數、MSCI新加坡指數及MSCI印度指數。
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李小加表示,“這是10年一次的機遇,所以今天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天,這個指數為何這么重要?如果把股票市場看成是一個大型購物中心的話,那么這個購物中心里的店鋪通常有兩大類:一類是上市公司發行的股票,為主動開店的知名品牌專賣店;另一類是基于在其他市場上市的公司股票的指數開發出來的各種ETF、股指期貨、股指期權等產品,好比是‘大百貨店’,有了這樣的‘大百貨店’,在香港的投資者就可以在本地投資這些未能來上市的公司,在被動投資越來越受歡迎的今天,這樣的‘百貨店’會讓香港市場越來越成功,越來越國際化。”
“指數公司已經成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資產管理者,實際上從前年開始,50%的新增量資金都是指數基金,比如黑石根據各種各樣的指數基金做指數被動投資,目前全球指數公司有4個規模較大的,其中兩個是美國指數公司,分別是SP和羅素2000指數,但羅素2000指數的實控人是倫交所。兩個國際指數公司:一個是富時,擁有者也是倫交所,當時為何收購倫交所,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倫交所控制了兩個大的指數公司;另外一個就是MSCI,而MSCI管理的資金量,尤其是新興市場遠大于所有其他指數公司。MSCI系列指數被全球投資者尤其是機構投資者廣泛應用于投資、對沖及套利交易中,一旦納入指數公司就會被動買入。”李小加向記者表示。
截至2019年底,全球追蹤MSCI系列指數的資產高達13.1萬億美元。據李小加介紹,此次即將引入香港的MSCI亞洲系列指數產品將和港交所現有股票、股指期貨和期權產品形成強勢互補,為全球投資者提供一個“一站式”投資亞洲的最佳市場。
“貨物”豐富
連接中國與世界
港交所在過去幾年一直不斷豐富“貨架”上的產品,并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顧客。在股票衍生品和結構性產品的發展上,目前香港擁有全球最活躍的結構性產品市場、亞洲(除日本外)最大的ETF市場,衍生品市場不斷擴容和升級,過去5年,衍生品市場的規模增長了50%。不過“貨物”雖豐富,但仍以內地和香港的“貨”為主。
對此,李小加向記者表示,“傳統來講,香港市場基本就是中國內地過來的‘貨’引來全世界的錢,但由于提供的東南亞產品不多,很少有資金把香港作為投資亞洲或其他國家的門戶,通過引入MSCI亞洲系列指數產品。我們現在就要把全世界的錢吸引到香港,今后也要把國際的‘貨’帶到香港來,先從亞太開始,這樣就讓已經到香港的國際投資者在‘大百貨店’購買亞太地區的‘貨’,這也是我為何說今年跟MSCI的合作具有重大意義。”
在李小加看來,“一站式”投資市場的好處不僅在于擁有豐富的投資選擇,更在于可以在一個平臺集中交易和清算結算,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和更好的管理風險。對于國際投資者來說,在香港不僅可以投資香港的“貨”,還可以投資內地,更可以投資印度、日本、泰國、菲律賓、越南等亞洲國際和地區的“貨”,在亞洲時段全方位捕捉亞洲投資機遇。對于中國投資者來說,香港可以成為海外資產配置的第一站。此次引入MSCI亞洲系列指數產品很好的填補了“洋貨”不足的市場空缺,也為中國連接全球的國際化戰略邁出重要一步。
不過此前港交所推出黃金期貨、人民幣期貨,但流通量較少,交投不活躍,此次推出的37只期貨及期權產品是否也會遭遇類似問題,李小加向記者表示,首先,不同產品有不同的規律,一個市場新推出的東西其實是很難做成的,但是你必須要嘗試,像CME,世界上最成功的的衍生品市場,但真正成功的衍生品不到10個,但交易的產品種類接近2000個,衍生品市場不可能推出一個成功一個;第二,衍生品生態系統越豐富,相關性就會越強,一個產品成功就能牽一發而動全身。像MSCI這種已經有巨大的市場跟隨者以及影響力,本身就已經提供了成功的保障,但是它在新加坡也并不是那么成功,來香港也不一定一炮走紅,但我相信隨著市場各個方面的加權,一定是互相影響,互相良性循環,所以說一定會成功,這個我們信心很足。
他認為,港交所與MSCI的全面合作有助于市場各方積極應對“逆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也為香港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更好地發揮國際金融中心作用,為進一步連接中國和世界創造了條件。尤其在香港今天的特殊時期,這次MSCI亞洲系列指數產品選擇落戶香港,不僅是對香港交易所投下了“信心票”,更是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和潛力投下了“信心票”。
香港將成
亞洲衍生品中心
未來金融市場風高浪急,衍生品市場對于風險緩釋非常重要,港交所在培育、發展、監控新產品市場方面,將會推出哪些具體政策值得關注。
對此,李小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其實對于衍生品市場的風險管理,香港相較于其他市場是過于嚴格的,我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讓衍生品更有效率和更有競爭力,而不是更穩定。因為在衍生品問題上,大家主要看幾個指標,第一Margin是否足夠高,第二GuaranteeFund的額度,第三就是倉位轉換,各種各樣的賣空等。我們在衍生品市場有一套很成熟的管理機制,所以引入MSCI系列指數期貨產品對我們來說不存在管理上的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恒指存在某種程度的失真情況,因此并不能很好地參考恒指期貨進行風險管理對沖,引入MSCI系列產品將會更好地為投資人提供風險對沖管理工具。
李小加向記者表示,“引入一系列的MSCI期貨、期權產品會增加投資人風險對沖管理工具的豐富性,但是指數失真問題,并不僅僅只是恒指,全球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比如疫情期間,美股受到很大沖擊,但納指自低位反彈厲害,但不能由此認為美國股票市場火熱,因為股票上漲的也就是市值很大的那幾個公司,占比權重高,波音、航空公司跌得一塌糊涂,所以這是全球需要解決的問題。”
李小加認為,在經濟全球化面臨嚴重挑戰的情況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而動蕩的市場尤其需要風險管理產品。股指期貨和期權是資本市場主要的風險管理工具,這次即將推出的MSCI亞洲和新興市場系列指數期貨和期權更是國際衍生品市場的熱門品種。這些產品加上香港原有的恒指系列期貨和期權產品,將讓香港一躍成為亞洲衍生產品中心和風險管理中心。假以時日,一定可以不斷吸引更多來自四面八方的“活水”,從而提升整個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讓香港升級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
而在采訪即將結束時,記者問及此次與MSCI的合作對人民幣國際化影響時,李小加坦承,“隨著將來國際化的產品越來越多,以后如果越來越多的人民幣在這里交易,人民幣也就等于通過指數公司直接投資了其他國家的股票,將來這些股票可以在香港市場以人民幣計價的時候,人民幣對于這些資產價格的影響就會加重,那么人民幣就不僅僅只是今天的貿易貨幣,將來有可能成為資本貨幣,但那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我們這件事本身可以說在歷史長河中是有好處的,但如果把引入系列指數與人民幣國際化放在一起,就有點拔高自己了。”
但他依然不忘說,“即將到來的系列MSCI亞洲指數衍生品,注定將會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發展史上的又一‘高光時刻’。”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