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孫華:隨著4月6日深市主板和中小板的合并,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主板、創業板、科創板、新三板和區域股權市場構成的定位清晰、功能不同的多層次市場體系。今日本策劃圍繞資本市場各板塊定位以及融資、發展等情況展開,記者多路采訪專家學者給予解讀。
本報記者 吳曉璐 孟珂 昌校宇 劉琪
4月6日,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正式合并。我國資本市場由主板與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等架構的多層次市場體系更加優化完善,各板塊定位和功能更加清晰。
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十四五”時期,滬深主板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仍然擔負重任,科創板和創業板成為支持科技創新企業融資發展的主要板塊,新三板將發揮承上啟下作用,區域性股權市場將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塔基”作用,服務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的同時,為新三板和A股培育“好苗子”。
滬深主板
服務優質藍籌白馬企業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A股上市公司達4237家,其中,滬深主板公司3058家,占比72.17%;A股公司總市值達79.66萬億元,滬深主板為65.81萬億元,占比82.61%。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板合并讓資本市場體系層次更為清晰明確,投資者風險管理也更為簡潔明了,融資定價更直接有序,是資本市場多層次體系構建的重要成果。
“隨著深交所主板與中小板的合并,深交所主板+創業板的市場結構,與上交所主板+科創板的結構形成錯位關系,主板的功能定位將更加清晰,有助于資本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粵開證券研究院負責人康崇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之一,而占據A股超七成上市公司、超八成市值的主板仍將擔負重任。
從IPO角度來看,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6日,A股IPO公司合計103家,首發募資合計778.6億元,其中,主板公司31家,占比30.1%,募資金額合計236.65億元,占比30.39%。從再融資角度來看,今年以來截至4月6日,A股再融資規模合計3049.63億元,其中,主板再融資規模為2395.96億元,占比78.57%。以上兩項募資合計3828.23億元,其中主板為2632.61億元,占比為68.77%,接近七成。
康崇利認為,目前滬深主板尚未全面推行注冊制,相比而言,科創板和創業板融資審批流程更加簡便,上市條件包容性更強;此外,在政策層面上,相關部門通過完善監管制度、拓展融資渠道等方式鼓勵新型優質企業上市,這是創業板和科創板募資規模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
“主板上市公司多為大型藍籌白馬股,基本上是盈利能力穩健、資本規模較大的成熟企業,其市值規模占比超80%,行業分布也更加多元化。主板上市門檻相對更高、審批流程更加嚴格。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化,注冊制的全面推行是必然趨勢,主板服務于優質藍籌白馬企業的定位將更加清晰,有望吸引更多優質龍頭企業。”康崇利進一步解釋道。
“創業板和科創板IPO公司數量和募資規模占比逐漸提升,反映的是注冊制改革紅利、中小企業蓬勃發展態勢和中國新經濟的活力。滬深主板定位依舊是支持相對成熟的企業,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未來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過程中,主板依舊將發揮主導作用。”田利輝表示。
區域性股權市場
拓寬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
區域性股權市場經過十余年的探索,逐步走上了規范發展的道路,成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證券法第九十八條規定,“按照國務院規定設立的區域性股權市場為非公開發行證券的發行、轉讓提供場所和設施,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正式明確了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法律地位。
據證監會今年2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34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共有掛牌企業3.11萬家,展示企業11.48萬家,托管公司4.73萬家,累計實現股權融資0.23萬億元。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資本市場的“塔基”,拓寬了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渠道,促進這些企業規范運作和持續發展,增強了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相較于其他板塊,區域性股權市場門檻更低,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廣泛的融資和股權流通渠道,從而提高中小微企業的活躍度,支持了民營經濟發展。”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中國證券業協會今年2月份也發文指出,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基礎層級,貼近縣域,貼近地方政府,匯聚各種資源,在服務縣域經濟、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區域性股權市場以廣大中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有助于促進當地就業、增加收入。
從目前來看,區域性股權市場的發展整體較為平穩,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與場內交易市場的融資規模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資深投行人士何南野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在流動性、估值、規范度等方面,也與成熟的股權融資市場存在較大差距。
“這要求區域性股權市場定位需重新做出改變,核心是差異化發展。”何南野建議,一是對掛牌企業規模要求降低,要提高包容性;二是要引入更多資金方,使市場交易更加活躍;三是主動了解中小微企業的需求,根據需求做定制化融資產品的開發;四是要積極從政府方獲取相關的政策支持和補助。“以便最大化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扶持小微企業的作用。”何南野稱。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份央行等8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中,“推進區域性股權市場創新試點”是重點舉措之一。其中提出,選擇具備條件的區域性股權市場開展制度和業務創新試點,推動修改區域性股權市場交易制度、融資產品、公司治理有關政策規定。
證監會在今年2月份發布的《關于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565號建議的答復》中表示,將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導向,繼續完善區域性股權市場制度供給,進一步推動地方人民政府將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中小微企業政策扶持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不斷提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服務能力,有序擴大和更加便利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
對于如何更好地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的作用,何南野提出幾點建議:一是進一步降低所服務企業的規模門檻,擴大服務的行業覆蓋度;二是加強連接,擇優篩選出優質的掛牌企業,積極推薦給資金方,構建起雙方順暢的溝通渠道;三是加強制度建設,進一步實現信息的規范透明,實現融資投資制度化、體系化,打造成一個規則更為完善的股權融資市場。
創業板和科創板
支持科技創新成效顯著
隨著注冊制改革的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體現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創企業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自科創板開板以來截至4月6日,科創板上市公司累計達254家,IPO募資達3395.58億元;自2020年8月24日以來,注冊制下創業板上市公司達97家,IPO募資合計860.06億元。注冊制下,IPO募資規模合計達4255.64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注冊制改革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平穩運行。注冊制改革幫助更多滿足上市條件的中小科創企業實現了直接融資。與此同時,試點注冊制提升了審核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新股的“稀缺性”,有效弱化新股炒作,讓市場更注重理性投資、價值投資。
陳靂表示,從支持的行業來看,創業板更傾向于支持創業型、成長型的企業,行業分類較廣,大多數新上市企業屬于中小型企業;科創板則聚焦電子、計算機、醫藥生物等國家戰略領域行業,同時科創板在盈利方面也適當放寬要求,使得高速發展、具有一定行業地位,但短期無法實現盈利的科技創新企業,依舊可以有機會在科創板實現上市。
談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資本市場將如何加大對創新型企業的服務力度?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出,持續推進注冊制改革,構建更加包容、高效的市場體系,將為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提供便利,此外,更為嚴格實施退市制度,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新生態,為創新型企業創造良性競爭和生存環境。
陳靂認為,一方面要服務好科創企業,解決科創企業的融資問題,暢通有利于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打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資金向科創企業引流,例如針對“卡脖子”領域,通過減稅降費促進產業發展。此外,還可以引導市場給予科創企業在合理范圍內更高的估值,有利于企業定向增發、發行可轉債和股權質押,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新三板
打通中小企業成長上升通道
全國股轉公司官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6日,新三板共有掛牌企業7771家,包括精選層51家、創新層1070家、基礎層6650家。
“新三板作為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轉板上市對接科創板或創業板,下聯區域性股權市場。”華財新三板研究院執行院長謝彩向《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新三板與主板、科創板和創業板形成錯位和互補發展,有效滿足了我國各行業、各階段、不同規模的企業對資本市場平臺的需求。中小企業借助新三板等資本市場平臺規范發展,獲得融資,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獲得資金、資源和人才,從而助力企業經營發展。
謝彩表示,目前,超過九成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新三板已經成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陣地。與此同時,在此輪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后,精選層設立、公開發行、連續競價交易、降低投資者門檻,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和交易規模都有明顯增長。
全國股轉公司官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4月2日,累計有168家新三板企業完成發行,共融資78.90億元,較去年同期57.16億元增加38%。其中,累計有10家企業完成公開發行,共募資22.44億元,占比28%。今年以來,新三板市場累計成交金額達321.8億元,同比去年的234.9億元增加37%。
北京利物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合伙人常春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精選層與轉板上市制度的有機結合,突出了精選層的樞紐功能,打通中小企業成長壯大的上升通道,相關企業已在積極籌備轉板事宜,預計今年內將出現首批轉板成功企業。”
改革仍是今年新三板的關鍵詞之一。謝彩認為,今年新三板的改革重點將繼續圍繞供需兩端展開。“一方面促進掛牌企業融資,在目前公開發行、定向增發和自辦發行融資基礎上,繼續完善發行融資功能,豐富融資產品,滿足掛牌企業融資需求。另一方面便利投資者交易,實施混合交易制度,預計將在目前合格投資者門檻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降低投資者門檻,促進新三板市場交易的活躍性。”
在常春林看來,新三板為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進行了持續探索,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市場發展建設有其自身規律,不可一蹴而就。“今年,新三板改革將重點圍繞著完善、優化全面深改,通過優化投資者類型和數量,引入混合交易和融資融券制度,提升市場流動性水平,落實好轉板上市制度,進一步增強對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服務能力。”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