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興,則市場興。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堅持依法治市、依法監管,在法治軌道上深入推進資本市場各項改革,重點領域立法速度加快,立法質量進一步提升。近十年,是資本市場法治供給強度密度最大,強化依法治市力度最大的十年。
十年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一套既符合國際慣例又符合國情市情的資本市場法律法規體系,法治化運行的制度基礎不斷鞏固。十年來,涵蓋行政處罰、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的立體追責體系逐步建立,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成本不斷提升,“零容忍”嚴打違法逐步催生出風清氣正的資本市場生態。
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四梁八柱”基本建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法治建設,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在資本市場領域,于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頂層制度設計,加強法治建設,成為重要命題;進一步理順各市場主體之間的關系,規范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增強監管的適應性和有效性,也是資本市場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
這十年,資本市場基礎法律、法規體系根本性完善。基金法修訂完善并實施、證券法第二次“大修”并實施、期貨和衍生品法制定出臺……為資本市場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國務院印發《證券期貨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實施辦法》等行政法規;與法律法規配套,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等重要政策性文件,進一步加強了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的法治供給。
如今,資本市場法律體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建成。以公司法、證券法、基金法、期貨和衍生品法等法律為核心,以刑法、企業破產法為支撐,以行政法規、司法解釋、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為主干,以證券期貨交易所、登記結算公司、行業協會自律規則為配套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市場法律體系已經形成。
這十年,資本市場違法違規的成本大幅提高,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體制機制加速健全。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刑法修正案(十一)出臺、司法部門修訂發布《關于審理證券市場虛假陳述侵權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證券期貨刑事立案追訴標準》……資本市場推進依法治市的制度保障進一步夯實,行政處罰、民事賠償、刑事懲戒相互銜接的、立體化的法律責任體系更加成熟、定型。
截至2021年底,與資本市場相關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法規性文件、司法解釋和政策性文件、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共有約2000件,涵蓋市場運行的各個方面。資本市場總體實現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法律專家認為,資本市場法律體系正向系統化、差異化、市場化轉變。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靂表示,現代資本市場是法治市場。在新發展格局下,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在證券領域尤其重要。十年間,資本市場的新法新規著力補齊短板、構建穩定可預期的資本市場規范體系,持續增強對市場主體違規行為的糾察力度和懲戒力度,對形成良好健康的市場生態起到了基礎和關鍵的作用。
執法成效漸顯
資本市場生態不斷凈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是資本市場法治成效日漸顯現的十年,是行政執法與司法有機結合、行政監管和自律監管相互補充、外部制約和市場自律相互協調、法律實現機制逐漸成熟的十年,是資本市場“零容忍”嚴打違法違規、市場生態不斷凈化的十年。
這十年,監管部門與公安機關協作,查處了老鼠倉、內幕交易、市場操縱、造假上市等多種類型的一系列大案要案。人民法院對具有示范意義的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作出判決,起到了顯著的震懾作用。
這十年,監管部門探索建立打擊資本市場違法活動協調工作小組、最高人民檢察院建立派駐證監會的工作機制,“零容忍”打擊證券違法的態度一以貫之,取得顯著成效。2021年,證監會全年共辦理案件609起,案發數量連續3年下降,證券市場違法多發高發勢頭得到初步遏制。
這十年,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司法救濟渠道日趨通暢。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落地,首單案件2021年獲司法判決,切實維護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推進證券期貨行業仲裁試點,建立健全“總對總”證券期貨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升級中國投資者在線調解平臺。2021年,各調解組織共受理案件5479件,涉及金額28.58億元,調解成功2856件,投資者獲賠金額15.64億元。
此外,監管部門還積極推進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數據庫升級建設,形成資本市場誠信約束和激勵。截至2021年末,誠信數據庫共收錄主體信息151.39萬余條,證券期貨系統誠信信息11.24萬余條。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表示,法治根基的夯實有效保障了資本市場功能和作用的發揮,促進資本市場逐步從新興市場向成熟市場邁進。同時,更嚴格的執法手段提高了違法成本,保障了投資者的權益。隨著法治建設完善,市場中違法行為被嚴厲打擊,觸發金融風險的主體受到法律嚴格懲戒,資本市場參與者的權益也得到了更充分的保護。
為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提供了根本保障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為近十年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推進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水平筑牢了基礎。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金融法律學院教授徐明認為,法治建設是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根本保障。科學完備的法律制度是資本市場功能發揮的基礎,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是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保證。在高質量發展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過程中,法治建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十年來,法治建設為資本市場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根本保障,為上市公司、掛牌公司等市場主體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保障,也為市場參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保護提供了根本保障。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力度大、范圍廣、情況復雜,良好的法治環境為資本市場發展奠定了基礎。在持續推進法治建設的“保駕護航”下,資本市場全面深改扎實推進,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基本盤”、轉型發展“領跑者”的角色更加凸顯;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和外資持倉占流通市值比重穩步提升、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持股行權、先行賠付、多元糾紛化解、支持訴訟、代表人訴訟等制度建設穩步推進,維護、促進了2億戶投資者更好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
在郭靂看來,完善健全的資本市場法治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對于維護市場秩序、強化規則意識、塑造市場預期殊為關鍵。近年來,在法治軌道上推進資本市場建設,有效地回應了新生問題和社會關切,更好協調了企業融資與財富管理,進而更有效地服務了實體經濟。
李湛也表示,更完備的基礎制度和法治約束,進一步提升了資本市場的透明度、規范性,更有效地促進了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高,中小型、科技創新型企業獲得了更公平、公正、具有包容性的服務,市場中各主體的創新性和競爭力也不斷增強,“資本市場—實體經濟”的高水平循環正越來越暢通。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