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賀覺淵
8月26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國家網信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金融知識普及月金融知識進萬家爭做理性投資者爭做金融好網民”活動情況。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副局長林麗霞表示,目前,“炒小”“炒差”等非理性投資現象依舊存在。在常態化退市背景下,投資者更應秉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關注風險警示信息。
林麗霞表示,注冊制下,投資者的投資渠道和投資選擇更加豐富,需要具有更強的專業投資能力與風險識別能力,更加關注企業未來長期發展,依據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選擇,更加注重價值投資、理性投資、長期投資。
林麗霞還指出,近年來,證監會統籌指導全市場各類主體積極探索創新,建設證券期貨投資者教育基地,組織投教活動,推動投教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促進投教與業務相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市場上有一些機構和個人提供的理財教育課程良莠不齊,有些課程存在內容錯誤、誘導消費、涉及具體投資分析建議、涉嫌從事非法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活動等情況,一些投資者由于購買了這類課程,被誤導或造成了經濟損失。”林麗霞在會上呼吁,請廣大投資者提高警惕,審慎選擇規范的投資者教育產品,產生經濟糾紛時注意維護好自身的合法權益,必要時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
林麗霞指出,目前,“炒小”“炒差”等非理性投資現象依舊存在,在上市公司多次提示退市風險后,仍有一些中小投資者大量買入其股票,最終遭受財產損失。
“我們再次提醒投資者,在常態化退市背景下,更應秉持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關注風險警示信息,自覺遠離‘炒小’‘炒差’‘跟風買賣’等投機行為。”林麗霞表示,如果投資者因相關證券違法行為遭受損失,可以依法維權,積極尋求賠償救濟。
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余文建介紹,本次活動的主題是面向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宣傳基礎金融知識和金融風險防范技能,深入開展風險提示,防范非法金融活動。倡導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科學理財和合理借貸,推動金融健康的社會共建,促進共同富裕。引導金融消費者和投資者自覺抵制網絡金融謠言和金融負能量,共建清朗網絡空間,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金融改革發展成果,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此外,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局長王毅還在會上透露,銀保監會此前研究起草了《銀行保險機構消費者權益保護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前期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目前正在根據收集到的社會各界反饋的意見對《管理辦法》進行修改完善,預計年內印發出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