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科創板運行三年多以來,匯聚了超過480家上市公司,已經成為“硬科技”企業上市首選地,也是注冊制實施以來專精特新企業上市的主要集聚地。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共有223家科創板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名錄,分別占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22%和注冊制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總數的61%。23家科創板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4家公司主營產品被評為“單項冠軍”產品。以上三類企業(以下并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計占科創板上市公司總數的近五成。
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主要集中于制造業,其中逾八成公司從事半導體、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領域的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并已嶄露頭角,展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截至10月31日,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市值達到2.8萬億元,平均市值超過百億元,37家公司市值在200億元以上。
以專注鑄專長
競爭力提升造就高成長性
2022年前三季度,面對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科創板上市公司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守主營主業,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經營業績總體穩健增長。據Wind統計顯示,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總體實現營業收入4263.59億元,同比增長46%;近八成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57家公司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總體實現歸母凈利潤471.83億元,同比增長26%,近九成公司實現盈利,近五成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66家公司增幅在50%以上,103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在1億元以上。
這些公司專注核心業務,提高細分領域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提升競爭力,更好地滿足客戶需求,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例如,高鎳三元鋰電龍頭容百科技,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208.41%和67.32%,公司披露主要受益于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與動力電池持續景氣,下游需求旺盛,公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出貨量同比大幅增長。
全球戶用儲能龍頭派能科技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75.62%和156.52%,公司披露主要系下游市場需求旺盛,募投項目新增產能釋放,公司產品銷售量同比增長128%,帶動量價齊升。高端半導體設備制造商華海清科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08.40%和131.41%,公司披露主要系受益于半導體設備市場發展及公司產品競爭優勢,公司本期CMP設備業務、關鍵耗材與維保服務業務、晶圓再生業務均實現較快增長。
以精耕贏市場
國產化進程提速增效
在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細分領域,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成為細分行業“隱形冠軍”,通過開展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以品質精良的產品和服務在細分市場中占據優勢,為自主可控的國產化進程提速增效。例如,高性能碳纖維龍頭中復神鷹,通過構建科學高效的研發管理體系,實現了高性能干噴濕紡碳纖維產業化關鍵技術突破,公司T700級及以上產品系列在國內市場已連續幾年保持市場占有率50%以上。
先進磁性金屬材料龍頭云路股份,在非晶合金薄帶的市場份額為全球第一,自主研發“小流量熔體精密連鑄技術”“極端冷凝控制技術”等極端制造核心技術,在智能家電、光伏、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陸續開拓新訂單。高強高導銅合金材料龍頭斯瑞新材,多年來核心圍繞銅、鉻等合金的生產研發,公司銅鉻觸頭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50%,國內排名第一。
以特色筑壁壘
加快打通產業鏈堵點斷點
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特色明顯,專注于制造業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關鍵基礎材料,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和新能源六大戰略新興行業,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行業相對集中,分別有83家、54家和38家。
這些企業聚焦特色化產品和服務,加快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有效連接產業鏈的“斷點”、疏通“堵點”。例如,納米微球材料龍頭納微科技,是世界上少數幾家可以同時規模化制備無機和有機高性能納米微球材料的公司之一,打破國外壟斷的同時推動了國產產品打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的進程。半導體材料龍頭安集科技,主營產品化學機械拋光液,成功打破了國外廠商的壟斷,實現了進口替代,使中國在該領域擁有了自主供應能力。國產諧波賽道龍頭公司綠的諧波打破了國際品牌在機器人用諧波減速器領域的壟斷,加速實現國產替代,補齊了數百億的國內機器人產業鏈的短板。
以創新促發展
硬科技實力穩固提升
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靈魂,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踐行創新驅動戰略,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以高質量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助力我國科技自立自強。2022年第三季度,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投入合計263億元,同比增長3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平均值為14%,賽諾醫療等47家公司研發強度超過20%。研發人員方面,研發人員占公司員工總數比例平均近三成,其中艾為電子研發人員數量達到663人,占公司員工總數超六成。
得益于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和穩定的高水平科研隊伍,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上市后,科創成色不斷增強,創新成果競相涌現。截至上半年末,平均每家公司擁有發明專利70項,其中華海清科等40家公司發明專利過百項。例如,軍工涂料龍頭華秦科技經過多年持續艱苦攻關,突破了多項特種功能材料研發與產業化的關鍵技術瓶頸,在中高溫隱身材料領域技術優勢明顯,憑借高技術構建護城河,營收凈利實現高增長。
寬禁帶半導體襯底材料龍頭天岳先進專注于碳化硅單晶半導體的制備技術,持續開展大量創新性的工作,較早在國內實現了4英寸半絕緣型碳化硅襯底的產業化,有效保障了國內供應,初步實現了自主可控。中科星圖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經過十余年的數字地球理論和研發積累,公司已經攻克云計算、大數據、空天大數據智能處理等核心技術,推出了第五代GEOVIS數字地球產品,并在各大應用領域擁有成熟的應用解決方案。
由于“硬科技”和高成長性特色鮮明,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越來越受到機構投資者青睞。2022年截至三季度末,科創板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共接受機構調研超過4萬家次,平均每家公司接受約150家機構調研。機構持有流通股的平均比例約為25%,其中198家公司機構持股比例大于10%,26家公司機構持股比例大于50%。社保基金、保險公司、QFII等長線資金亦持續增配科創板,云路股份、心脈醫療等37家公司獲社保基金投資,廈鎢新能、禾川科技等27家公司獲QFII投資,其中,華大智造、柏楚電子等同時獲社保基金和QFII投資。
(編輯 田冬 孫倩)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