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科創板系列指數及產品自推出以來規模持續增長,截至2023年7月底,科創指數產品境內外規模已達1300億元。與此同時,市場也對科創板投資價值給予高度認可。今年以來科創系列指數合計吸引資金凈流入超過440億元。
其中,科創50指數發展尤為迅速。據悉,在推出不到三年的時間里,產品規模突破千億元,成為境內第三大寬基指數產品。未來,隨著科創系列指數布局不斷豐富,資本活水源源不斷流入“硬科技”,公募基金持續加倉,帶動投融資兩端活躍度進一步提升。這其中,科創50指數成份股將繼續作為板塊“領頭雁”,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動能,跑出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科創指數ETF產品規模持續增長
科創板系列指數及產品自推出以來規模持續增長的同時,市場對相關產品的投資傾向也愈加顯現。
這其中,科創50指數成績亮眼。據悉,科創50指數產品推出不到三年,已成為境內第三大寬基指數產品,產品規模已突破千億元,是跟蹤產品規模增長最快的指數。與此同時,科創50指數受到境外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在美國、英國、日本等7個國家和地區交易所相繼上市13只產品,是境外產品最多的A股指數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科創50產品生態也在不斷豐富。2023年6月5日,科創50ETF期權在上交所上市交易,為市場再添一項有效風險管理工具。
據統計,截至2023年7月底,科創50、科創芯片、科創信息和科創材料境內產品數量分別為19只、4只、2只、2只,產品類型包括ETF、ETF聯接基金、指數增強基金等,為投資者提供多種方式參與科創板指數投資。
市場人士表示,隨著更多科創板指數基金成立,增強ETF、指數增強基金等產品持續涌現,科創板投資渠道持續豐富,有效發揮市場“穩定器”功能,在吸引增量資金服務科創板建設的同時,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分享科創板增長紅利的良好工具,有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科創50指數成份股頭雁效應顯著
“硬科技”和“高成長”是科創50指數區別于其他寬基指數的名片,充分彰顯了科創板領頭雁的作用。
據了解,科創50指數匯聚一批“硬科技”行業龍頭,成份股分布在集成電路、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科技創新的重點領域,爭當科技自立自強“排頭兵”,瞄準前沿科技,加快自主可控和產業升級。
例如,滬硅產業率先實現300mm大硅片的國產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時代電氣推動大功率IGBT、傳感器等“卡脖子”技術攻關,IGBT打破軌道交通、特高壓輸電核心器件國外壟斷的局面;聯影醫療攻克一系列關鍵技術,基本實現了全線高端醫學影像及放療產品核心部件的自主研發,核心部件自研比例業界領先。
成長性方面,從2022年全年經營數據看,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6105.82億元,歸母凈利潤713.50億元,占板塊整體營業收入的50%和整體凈利潤的63%,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均同比增長44%,成為板塊增長的“壓艙石”。
今年以來,多家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發展動能愈發強勁,擴產、研發馬不停蹄。例如,派能科技于今年2月份成功向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資金約50億元,其中30億元擬投入派能科技10GWh鋰電池研發制造基地項目;晶科能源于今年5月份公告,擬投入約560億元在山西規劃建設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項目,項目建設內容包括56GW單晶拉棒、56GW硅片、56GW高效電池和56GW組件產能;格科微今年6月份公告,募投項目“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已完成首批設備的安裝調試,順利產出了良率符合預期的合格產品,并通過了長期信賴性測試驗收,達到大規模量產條件;君實生物于今年6月份、7月份先后披露公告,特瑞普利單抗用于晚期腎細胞癌一線治療的新適應癥、用于廣泛期小細胞肺癌一線治療的新適應癥上市申請獲得受理。
近期,多家科創50指數成份股公司已預告上半年業績。其中,晶科能源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6.6億元至40.6億元,同比預增304.38%至348.58%,規模及增幅居板塊首位;天合光能、珠海冠宇、中微公司預計凈利潤增幅也超過100%。
公募基金持續重倉激發投融資兩端活力
中金公司研報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動偏股型公募基金重倉科創板股票的倉位提升并再創新高,由一季度末的9.6%升至11%。拉長時間維度,2019、2020、2021、2022年末股票型基金對科創板的重倉倉位分別為0.6%、3.0%、5.2%和8.3%,呈現逐年提升趨勢。
中金公司表示,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不斷加強對科創板的布局,或對科創板投融資兩端產生積極影響。
具體來看,融資層面,公募基金投資科創板有助于提升科創板市場流動性,促進科技、資本、產業的良性循環,助力科技創新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投資層面,公募基金參與科創板投資,有助于完善科創板市場投資者結構,優化科創板市場投資生態,推動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分享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產業結構升級的時代紅利,更好地助力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招商證券研報稱,隨著科創板的產業趨勢更加明朗,機構投資者有望繼續向科創板傾斜。
(編輯 張昕)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