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什么行業投資最火,大家腦海里立馬就會浮現消費、醫療、半導體等幾大板塊的火爆盛況。尤其是疊加了貿易摩擦的影響,半導體行業更是被捧到了舞臺聚光燈下。曾經高門檻的小眾投資領域,如今堪稱“萬家盛宴”。此情此景,恍若2015年前后影視行業的火爆場景重現。資本市場發展運行這么多年,站在風口的資產不少。順著風口的時候,再怎么貴好像都有道理;風向一旦逆轉,有些卻一下子熄火,又有明智之士出來對資產為何不值點評一番。貴與不貴怎么看,定價的錨怎么找,資本市場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和路徑去解決這種潮起潮落、急漲急跌的問題?不妨用歷史做鏡鑒。
當年影視行業的紅火還歷歷在目:不少公司雄心萬丈,引得市場也熱血沸騰。但跑步進場、爭相跨界之后,很多卻淪為流星轉瞬即逝。有家影音公司剛上市市值就飆上400億元,短短幾年連續并購16家公司,涉及VR、AI、大娛樂等板塊,簡直是風口在哪里,布局就在哪里。到如今,卻落得并購踩雷、黯然退市的下場。還有家影視公司借殼后耗資近30億元“買買買”,并購了18家企業。結果非但說好的“影視帝國”不見蹤影,公司還因商譽減值巨虧,一蹶不振、披星戴帽,淪為“一元股”在苦苦掙扎。再看一組行業數據。2010年末,影視行業上市公司商譽占總資產的比例僅為1.3%,到了2015年底這個比率已經升至15%,商譽賬面價值較5年前增長近43倍。2018年以來,一些影視公司的商譽泡沫開始破滅,計提減值高達數億元、甚至數十億元。真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要說當初影視業火起來也不是沒有道理。消費升級的大勢下,人們對文化產品的需求明顯增加,鼓勵性政策也陸續出臺,行業前景被一片看好。同時,一些帶有“明星”光環的高溢價交易加之媒體的大肆宣揚,行業的吸金效應進一步凸顯,市場普遍預期高估值IP能夠獲得高回報,投資者自然趨之若鶩。后期行業趨冷,也能找到原因。既有爆款內容生產不確定性等行業固有風險,也有行業規范、經濟下行的影響。但這些因素,似乎放之每個行業的興衰起伏都能找到,為何影視行業的投資會導致這么大的損失和社會資源浪費?更進一步說,能不能找到一些線索和苗頭,讓市場在過熱的時候,看到一些提示,從而有所警醒和防范呢?
對于資產的貴還是不貴,要下個絕對的判斷其實挺難,最終還是要市場說了算。但回顧影視行業的情況,則能總結幾點可能表明行業非理性過熱的信號。當這幾個信號燈亮起的時候,不妨多些冷靜和謹慎。首先是盲目跨界頻現。有記者統計,2015年前后有近百家公司跨界,其中三成去做了影視。這些公司,原本做的是房地產、設備制造、甚至紡織,跟影視八竿子打不著,如此一頭熱地扎進去,結果可想而知。其次,資產的估值與歷史比較達到明顯高點。當年的影視行業并購中,幾十倍、幾百倍的估值比比皆是,甚至有公司剛剛成立、沒有任何作品,僅靠著“明星”加盟便輕松估值數億元。高企的估值意味著畸高的承諾,但實際能完成對賭的卻是鳳毛麟角。再有一點,就是輿情和股價一邊倒,信心高漲、不見風險的背后往往就是盲目樂觀。遙想2015年,市場說得最多的是“IP元年”“景氣度高漲”等叫好之聲,行業整體股價年內漲幅也高達77%。孰料當時的高點,到今天已經跌去一半有余。
照著這樣的邏輯,再觀當今的半導體行業如何呢?這兩年,半導體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投資市場也隨之一片火熱。行業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全球集成電路行業的年均并購額,是前五年的年均4倍還要多,2019年全球行業并購額317億美元,同比增長22%,三成收購由中國企業發起。行業的火爆下,跨界也并不鮮見,原本做家電、地產、甚至水泥的公司都在跑步進入這個曾經有些“高冷”的小眾領域。二級市場方面,不少公司的市盈率也達到200倍以上,比2019年以前翻了一番。難怪有市場人士議論,現在買半導體資產可不容易了,價格一天一個樣。多方追逐下,資產自然是香餑餑,對“貴”與“不貴”的判斷可能就少了幾分審慎,甚至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有家地產公司收購半導體上游設備企業,原本定下1138%的溢價。市場質疑、監管問詢后,又重新審視團隊穩定性、在手訂單情況等,最終成交價打了五折,其投資沖動可見一斑。另有家芯片公司以20倍溢價向四位希臘自然人收購芯片設計公司,標的公司才剛剛設立、幾位希臘股東也是名不見經傳。再看看公司大股東當時正在實施的減持計劃,其實際目的也難免讓人生疑。
當然,這么講并不是說半導體行業已經到了過熱階段,但顯然已經站在風口上,似乎也站了不短的時間。這背后,有國家科技創新戰略部署、半導體行業產業升級、貿易摩擦等因素的影響,也有其產業發展的實際支撐。但對投資者而言,或許更應該從歷史中看到些經驗,更加理性地做好判斷。近期,半導體公司的股票交易波動性明顯增加,可能就是市場本身在冷靜的一個信號。最近還有媒體報道,某市規劃占地254畝的半導體芯片晶圓廠,投資數億元卻欠薪破產、項目爛尾;還有晶圓制造企業對外宣稱項目“有序推進”,實際現場卻空無一人。發改委最近對外表態,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復建設風險顯現。這些,無疑都是風口上的有益提醒。
其實,風口的資產總是惹人喜愛。很多公司抱著患得患失、不可錯過的心態,初衷還是想抓住機遇、謀求發展。但如果一味著眼于外,卻忽視自身實力到底匹不匹配、忽視前路的風險,其結局就可能事與愿違。從市場的角度看,這也會引來產業的無序發展和社會資源的嚴重浪費。當前,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促進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已經成為市場共識。這就要求市場各方更加歸位盡責、敬畏風險。上市公司在豪擲千金之前,想想自己到底能不能把公司質量搞上去;投資者在跟風買入之前,掂量掂量究竟買的是長遠增長還是曇花一現。最近有幾家上市公司跨界搞直播帶貨,一時也是風頭無兩。也許公司的初衷只是想在原有主業的基礎上尋求突破轉型,但買來的資產如何真正為我所用、創造長遠價值?恐怕還需要多一分專注的淡定、多一分沉著的思量。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