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于今日召開。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柳拯發表致辭講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出席。中基協相關負責人作了有關工作報告。此外,大會還選舉產生了中基協第三屆理事會、監事會成員。
中基協相關負責人在發言中表示,“十四五”時期是推進共同富裕、邁向第二個百年目標的起步期,也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攻堅期。新階段、新格局賦予基金行業新的職責使命,也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下一步,中基協將把握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按照“強專業、守底線、樹品牌、講情懷”總體要求,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行業格局發生積極變化
高質量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據中基協相關負責人介紹,伴隨資本市場改革向縱深推進,協會發展取得可喜進步,規模結構發生積極變化,在服務大眾理財、優化直接融資、支持科技創新、服務國家戰略、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行業規模質量同步提升。截至2021年6月末,151家公募基金管理人、2447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561家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管理資產規模合計61.5萬億元。
其中,公募基金23萬億元,私募基金18.9萬億元,私募資管產品16.2萬億元,管理養老金資產3.6萬億元。基金從業人員注冊人數達到82萬人,較2017年底增長3.1倍。此外,投資機構持續向好,權益類資產占比超過四分之一,標準化資產占比達到55%。
有力推進居民財富增長。目前公募基金有效賬戶數達到11.85億個,近五年年均增長45%;累計向投資者分紅3.3萬億元,為各類養老金創造投資收益近萬億元。
有力提升直接融資比重。各類基金持有股票市值達到9.43萬億元,占A股總市值的11.2%;持有債券市值15.32萬億元,占債券市場余額的12.6%,達到歷年新高。積極參與科創板、創業板企業首發投資,占IPO募集股本的27%。私募股權創投基金近三年對未上市未掛牌企業股權投資本金新增2.88萬億元,相當于同期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的3.1%。
有力促進實體經濟創新發展。截至2021年6月末,公募基金投向各類股權項目本金達到7.57萬億元,其中投向中小企業本金占比達到26%,投向種子期、起步期企業本金占比達到33%。30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中,上市前獲得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支持的比例高達83.7%。資產證券化產品余額2.19萬億元,在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本運用效率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有力支持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行業積極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協會開辟的綠色通道,設立備案民企紓困、抗疫醫療、PPP等私募及資管產品563只,規模2514億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全行業踴躍捐款捐物超過5億元,主動加大對防疫抗疫有關企業投資超過20億元;河南等地發生汛情以來,行業累計捐贈資金1.1億元,物資553萬元。
堅持行業導向
自律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基協有關負責人表示,統籌發展與安全,將推進行業發展與防范重大風險結合起來,加好油門、用好剎車,推動完善基礎制度,把好入口關,健全自律規則體系,加強風險監測,強化自律執紀,以零容忍態度助力行業正本清源,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有關負責人提到,自律管理發展從四方面加強。一是推動完善基礎制度,夯實行業發展根基。二是健全自律規則體系,提升行業合規水平,包括把好私募登記備案入口關和優化自律規則體系。三是完善風險監測機制,提高風險防范水平,包括持續推動科技監管要求落地和提升數據治理能力。四是強化自律執紀,推動私募風險有序出清。
截至2021年末,共通過失聯及異常經營程序出清機構1539家,其中失聯注銷830家,異常經營注銷709家;對92家會員機構、139名從業人員作出紀律處分。
踏上新征程
奮力開創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中基協有關負責人強調,對于基金行業來講,忠實履行信義義務是立業之本,恪守專業精神是進步之基,堅持服務實體是發展之源,厚植家國情懷是強大之根。基金行業是人民群眾用涓涓細流的財富小車推出來的,人民群眾“認可誰、相信誰”,行業機構“依靠誰、為了誰”,決定了行業興衰成敗。誰解決了取信于民問題,誰就利于不敗之地。
有關負責人提到,下一步,協會要認真貫徹落實易會滿主席講話精神,把握基金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兩個大局,圍繞行業高質量發展目標,以完善基礎制度為總綱,用改革的思路和手段推動質量、效率、動力改革,著力破解阻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體制性問題,按照易會滿主席提出的“強專業、守底線、樹品牌、講情懷”總體要求,推動行業發展再上新臺階。
具體而言,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一是大力優化公募基金發展環境,推動科學理財、共享發展。
二是引導私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發展新格局。
三是推動私募資管轉型創新,助力金融供給側改革。
四是完善基金行業基本制度,優化行業生態。
五是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完善行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體系。
六是優化投資者教育與保護,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
七是加強文化建設,鞏固行業內涵發展基礎。
八是推動金融科技場景化落地,推進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