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8億元!10684億元!11710億元!12221億元!
這不是4組普通的數字!這是滬深兩市連續4個交易日的成交額!都破了萬億元了!雖然今天上證綜指微跌,但成交額仍高達12221億元,呈現出逐步攀升的局勢。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
“金融1號院”小編統計,除了鼠年開盤首日,上證綜指大跌了7.72%后至2746.61點后,從2月4日開始,上證綜指已經漲了10.36%,并且重新站穩3000點。
事實上,早在2月初,太平洋證券就提出建議,按照“非典”時的經驗,市場轉折點大概率出現在2月中旬前后,提前疫情拐點約半個月。
當下,市場行情如此火熱的態勢下,券商首席們早已按耐不住,紛紛拋出自己對A股的預判。雖然近期出了華創證券電話會議那樣的“不光彩”事件,但大部分券商的投研實力還是值得肯定的,這不,“金融1號院”這就為您帶來首席們的精彩后市研判。
國盛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張啟堯
主題:從資金結構看本輪科技成長行情
疫情沖擊后,市場韌性十足、科技成長迅速“再起風云”,核心在于散戶化市場下“羊群效應”減弱、機構力量大幅強化,成為A股市場“定海神針”。自2018年起便反復強調,未來A股市場最大機遇與變革,“在于居民資金增加權益配置比例,并由直接持股主導,轉為通過基金、保險、理財等間接形式增配,機構力量將不斷強化”。本輪市場韌性之所以超預期、之所以在大跌首日即強調“沖擊是短期的”、“將迅速走出黃金坑”,信心之源即是機構力量的顯著強化。最終也如判斷:在開年首日大跌后,市場整體保持理性、恐慌情緒并未蔓延;各路機構資金保持穩固,并未出現集中流出,反而成為了穩定市場的“定海神針”和推動行情的“發動機”。隨著后續疫情逐步緩和,預計風險偏好將進入修復期。市場將有望走出黃金坑迎來反彈。并且結構或將成為決定超額收益水平的重點。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分析師 廖宗魁
主題:后續行情仍值得期待
2月份以來,央行的流動性政策偏寬松,過剩的流動性更容易在金融市場上淤積,這也是我們看到股市成交量不斷放大的原因。經濟的恢復仍需要一段時間,流動性仍有望保持較為寬松的狀態,而逆周期的財政、產業政策未來還處在逐步落地階段,市場仍然值得期待。如果大金融有所涌動,行情很可能會嘗試挑戰1月中旬的高點。當然,外圍市場近期略有調整,需要關注是否會對外資的流入產生干擾。
中信證券A股策略首席分析師 秦培景
主題:今年第一輪“填坑”行情結束的三大信號
今年A股第一輪“填坑”行情主要由流動性寬松驅動,而各類信號明確后,其后續動能將趨于衰減,市場也將進入一段平和期。A股依然處于中期“小康牛”的通道中,預計產業資本入場和基本面回補驅動的第二輪上漲將在二季度啟動。市場短期仍有資金慣性流入和上行動能,但由于當前政策著力點轉向有序復工,貨幣政策目標更重穩增長,宏觀流動性寬松已難超預期。本輪市場資金輪動也已接近尾聲,個人投資者入場仍是近期主要驅動。建議密切關注“填坑”行情結束的三大類信號,包括復工和2月數據等基本面信號,利率趨勢等流動性信號,以及交易量和風格分化等市場信號。
廣發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戴康
主題:當前A股將迎來風險偏好提升驅動,邏輯與投資機會將相應遞進變化。
貼現率由利率和風險偏好兩部分組成。寬松已經成為市場共識,居民入市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實際利率低位下行、賺錢效應),賺錢效應基本滿足,接近2014年11月、比2019年初更優,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將帶動新一輪居民入市,而再融資寬松、股市上漲結構的變化也從側面形成印證。繼續看多,“遠期業績”勝過“即期業績”,科技成長由“硬”及“軟”。
安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陳果
主題:A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的資產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中期趨勢沒有改變,在當前全球利率進一步下行環境下,A股具有配置吸引力的資產。從短期來看,疫情蔓延勢頭在國內整體得到較好遏制,制造業等部門復工進度有望加快,但需警惕疫情在海外有擴散跡象。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 王漢鋒
主題:關注市場流動性特征,成長型風格可能繼續占優
A股市場自節后首日大跌后強勢反彈,上證綜指已經基本抹平此前因疫情帶來沖擊,以創業板指為代表的成長型風格表現更為亮眼,節后低點至今的14個交易日漲幅26%,新老經濟分化明顯。往前看,隨著市場持續反彈,部分投資者開始擔心短期市場是否過熱。市場連續上漲出現短期波動的可能性在上升,但在短線波動后流動性寬松驅動市場局部活躍的特征可能仍將持續,這一結論可能源自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市場環境特征判斷:1)穩增長的政策環境及股市賺錢效應繼續顯現的背景下,市場流動性整體偏寬松;2)整體宏觀增長在政策支持下呈現“弱平穩”格局,使得市場對與宏觀增長關系密切的板塊的興趣可能只是階段性的;3)部分中長線主題確定性強、整體趨勢向好、已經出現賺錢效應且具備吸收投機資金的潛力,包括5G科技周期相關的領域、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先進制造、消費與醫藥等;4)成長型風格可能還受到部分政策的支持,如再融資政策、政府推動產業創新與升級的支持,等等。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張憶東
主題:A股短期順“風”而行A股短期順“風”而行、圍繞“政策組合拳”做交易,中長期精選中國戰略發展方向的核心資產。短期政策紅利實施的過程,資金面仍將保持寬松,短期行情強勢有望延續,至少沒有系統性風險。洗洗更健康,A股行情自春節之后持續上漲,開始隱含不少的“水牛預期”,有可能會出現“倒春寒”式短期震蕩。短期不追高,而是以長打短,按照中長期邏輯對價值股擇時或者圍繞成長股“擇股”。隨著無風險收益率走低及經濟刺激政策落地,傳統行業核心資產對配置型資金的吸引力增強;新興成長股性價比的關鍵在于選股、分辨先進制造業的核心資產的“含金量”。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王德倫
主題:大創新成長繼續強勢
展望本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正在從決策層、相關部委再向地方和實體經營部門逐步傳導。市場短期仍有望繼續有益于流動性改善、風險偏好提升,繼續對市場保持積極心態,把握大創新科技成長機會。中期層面,即將進入3月,月度、季度經濟數據將逐步出臺,市場將逐步回歸基本面運行邏輯,而由于復工較以往相對的延后,可能帶來基本面數據不及預期,對市場行情造成擾動、影響??吹缴现?月19日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強調“科學穩健把握逆周期調節力度”,20日降低LPR的1年期利率10BP,2月21日政治局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發揮好政策性金融作用;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但由政策到實際效果,再到投資者基本面預期完全修復平穩前存在過程。這種時候是投資者們精挑細選“好股票”、積極布局“好賽道”的“好時機”。但長期在《擁抱權益時代》國家重視、居民配置、機構配置、全球配置“四重奏”的引領下,繼續看好A股長牛。
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張夏
主題:市場仍有望保持強勢
2月21日政治局定調財政貨幣政策更加積極,并指明幾個重點發展的方向,政策對于股市更加正面。短期內,資金加速入市,市場仍有望保持強勢,券商、醫藥、通信、計算機板塊有望受到資金重點關注。近期,全球大宗價格出現了黃金、美元齊漲,在美聯儲加速擴表的情況下,全球資金呈現了回流美國的避險傾向。目前美股、歐股、原油、銅等大宗相對穩定,對A股影響不大,但已經需要開始把全球經濟風險納入考慮,這種情況會使得中國貨幣政策易松難緊。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李立鋒
主題:市場仍積極可為
根據FedWatch顯示,美聯儲6月降息的概率升至54%,年內降息2次的預期有所上升;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依舊較大;預計調控部門將進一步加強逆周期調節,存款基準利率以及定向降準等貨幣工具適時調整可期;當前我國面臨內外需求相對疲弱的環境,激發有效需求,穩定就業成為當前政策發力的重點,積極財政政策很明確的一個發力點在于“新基建”;預計A股“入富”比例進一步提升,外資增量屆時將流入A股市場;投資建議:在A股2月月報中明確提出“逆周期政策將修復投資者悲觀情緒,科技為配置主線”等。站在當前時點,仍維持這一觀點,市場仍積極可為。
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荀玉根
主題:樂觀中保持理性
始于2019年初的牛市格局不變:牛熊周期輪回、企業利潤見底回升、資產配置偏向A股,疫情只影響階段性盈利。著眼全年關鍵看盈利,符合轉型方向的科技+券商望領先,科技盈利周期回升早期一線公司更好,類似2013年。最近市場急跌后快速上漲源于流動性充裕,仍需注意短期基本面較差的負面影響,港股已經在回調。自2月4日以來A股市場漲勢如虹,上證綜指再次回到3000點上方,這已經是第46次了,投資者紛紛調侃這次在3000點上方能待幾天?2019/1/4上證綜指2440點已經開啟第六輪牛市,終將俯瞰3000點,戰略上樂觀,樂觀中也要保持理性,快速上漲后如短期出現一些小波折也正常。
光大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謝超
主題:趨勢外推階段,耐心持倉
上周“政策松”持續強化推動市場大漲,再融資新政幫助激活中小企業定增重組,MLF和LPR降息繼續推動實體融資成本降低,短端利率降至低位反映市場流動性充裕,且風險溢價明顯下行。周五中央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政策信號,會議指出全國疫情發展拐點尚未到來,在應對上,“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表明未來政策逆周期調節仍將保持較大力度。當前市場估值隱含增長預期已修復至5.4%,市場正從理性預期修復過渡到趨勢外推階段,疫情拐點到來前,政策松的樂觀預期仍將外推,而且增量資金進場明顯也為市場提供趨勢外推動力。仍建議當前繼續耐心持倉,密切關注逆周期調節的方向。配置上,繼續關注TMT,無接觸經濟迎來中長期契機,并需要5G底層技術支持;消費中關注醫藥和在線消費,以及受益逆周期調節的汽車;周期中關注基建相關的建材和機械。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