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珊
近年來,A股市場投資氛圍已悄然改變,內在力量的覺醒令曾經的“股神”們逐漸失去“準頭”,靠追漲殺跌概念股博收益越來越難,而以持股不炒著稱的“價值投資者”卻穩穩地賺了錢。《人民日報》也曾發表評論員文章進行點評:績優公司得到投資者青睞,既是市場向價值投資理性回歸的重要表現,也是以實體經濟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業績改善的必然結果。
如今,A股市場2019年年報披露已經接近尾聲,精確地掌握上市公司的業績動向,成為投資中趨利避害的關鍵。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7日,滬深兩市共有233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9年年報,其中1535家公司2019年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65.71%。
“考慮到去年國內經濟增速繼續放緩,以及中美貿易摩擦造成的負面影響,2019年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應該還算不錯。”盈亞證券投資咨詢有限公司投資顧問易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整體來看,國內經濟存在韌性,產業結構性調整將反映在上市公司整體業績上,即部分行業仍能保持相對的利潤增速,但是有些產業則繼續受到宏觀經濟下滑和外部不利因素沖擊的影響。
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提及,2019年經濟增速呈現出逐季回落的態勢,整體增長不高,相對2018年有所恢復,所以上市公司大部分實現了正增長。
對于今年一季度,楊德龍認為,受到疫情沖擊,上市公司盈利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回落,但屬于一次性沖擊,二季度預計會逐步恢復。
47家公司凈利超百億元
從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指標來看,TOP50公司均超130%,高成長性凸顯。樂鑫科技(606.57%)、安恒信息(479.60%)、中糧資本(400.63%)、恒生電子(326.18%)、山石網科(325.13%)、紫天科技(323.05%)、智飛生物(317.49%)等7家公司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在300%以上。
在上述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TOP50的公司中,萬集科技(13152.74%)、新華醫療(3680.33%)、宏創控股(3652.18%)、聞泰科技(1954.37%)、北陸藥業(131.75%)、茂碩電源(126.01%)、恒生電子(119.39%)、紫天科技(115.77%)等8家公司實現2019年凈利潤同比翻倍。
凈利潤絕對額方面,在已披露2019年年報的上市公司中,有47家上市公司2019年凈利潤額在100億元以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等5家公司表現居前,2019年凈利潤額均超1000億元。銀行仍然不愧為中國最賺錢的行業,凈利潤兩位數增速成為“標配”。
即使從2020年一季報數據來看,寧波銀行、平安銀行、常熟銀行、青農商行、蘇農銀行、西安銀行等6家上市銀行的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也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與一季度經濟數據相比,上市銀行業績明顯好于市場預期。”新時代證券分析師鄭嘉偉給出如此評價。在他看來,二季度雖然面臨外需的不確定性,但是在中央明確提出以更大的宏觀政策力度對沖疫情影響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將會繼續保持較快的資產規模增速,上市銀行盈利將會觸底反彈,彈性較好的中小銀行將保持中高速增長,低估值板塊的銀行股將迎來最佳配置時機。
高增長公司扎堆五大行業
記者進一步梳理發現,近三年凈利潤復合增長率TOP50的個股中,機械設備、建筑材料、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子等五大行業涉及個股數相對較多,分別有6只、5只、4只、4只、4只。
對此,易凱指出,這五個行業主要體現了國內經濟的主要特征,即政策扶持、龐大的消費市場,以及行業景氣持續上升。其中,大消費類公司的較好表現基于我國人口基數以及消費升級的推動;科技股方面,則主要是國內產業鏈完善,以及世界科技細分領域的快速發展,如人工智能、5G、消費電子等。
而機械設備行業似乎在以實際行動說明“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思維”。金百臨咨詢分析師秦洪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傳統行業中,也會產生持續成長的公司,這主要得益于精細化管理所帶來的管理效率的提升,比如說玻璃行業的福耀玻璃,機械行業的三一重工等。他們的共性就是行業容量成長速度不是太快,但行業競爭格局卻愈發向優勢企業傾斜,這可能就是管理效率提升所帶來的市場集中度的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復合增長率、2019年凈利潤同比增長率以及2019年凈利潤絕對額均位居前列的機械設備行業龍頭股——三一重工,今年以來市場表現十分搶眼,盡管3月份在全球股市劇烈波動之際股價受到拖累,但年內累計漲幅仍達12.61%,跑贏大盤20個百分點以上(滬指年內跌幅為7.69%),并于4月13日盤中股價創出20.30元的歷史新高。
記者注意到,雖然機械設備行業中,以三一重工為代表的優質企業不在少數,但是行業分化還是日趨顯著,太原重工、長榮股份、億利達、富瑞特裝等公司2019年凈利潤均出現同比大幅下降。
對此,秦洪告訴記者,機械設備行業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成長,主要需要兩個要素,一是行業容量的相對穩定,二是需要較佳的管理能力,包括成本控制能力、業務精進能力。就目前來看,富瑞特裝等油氣專用設備企業面臨油氣價格下行等壓力。
優質資產將脫穎而出
可以預見的是,今年國內外經濟形勢更加復雜多變,上市公司的經營面臨著諸多挑戰,下一階段配置方向仍將繼續向業績穩定型品種集中,“業績為王”時代,只有優質資產才能打動投資者的心。
那么,什么樣的企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真正的優質資產?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像美國股市亞馬遜這樣的電商企業,股價已經屢創歷史新高,而且業務上也是大量增長,招聘人手持續增加,在疫情期間這種新的業務模式,深耕新業態的企業,應該是能夠脫穎而出的。中國率先復工復產,一定會有一大批企業,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還能夠保持甚至增加市場份額,這些企業就是核心資產。
楊德龍強調,今年以來,醫藥、白酒、食品飲料板塊均出現股價大幅上漲,很多白馬股股價創出新高,而上周茅臺股價創出歷史新高,更是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再次顯示出消費白馬股的股權價值是非常值錢的。雖然一季度消費白馬股的業績不佳,但并不會影響到這些消費股的長期投資價值,看一個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主要還是看公司的品牌、行業地位這些靜態信息,而不是去關注一個季度的業績波動,所以一季度上市公司的業績不佳是在預期之內的,對于好的公司來說影響并不大。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