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兩會召開在即,機構紛紛表示科技創新必將是會議期間的重點高頻詞。翼虎投資總經理余定恒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作為最高精尖科技的代表,芯片、半導體產業的產業發展,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在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政策導向下,可重點關注半導體、半導體材料及裝備等布局方向。
結合市場表現和機構分析人士的觀點發現,人工智能、量子科技、集成電路、腦科學、生物育種等有望成為A股市場焦點。
人工智能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的增長點,新技術的引入讓更多的創新應用成為可能,賽迪顧問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2621.5億元。
2021年2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二批先導區名單,至此,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已增至8個。華安證券認為,此次新增先導區5個,體現出人工智能產業在國家層面的布局已經逐漸從單點的應用示范走向更為廣泛的多區域落地,人工智能產業在“十四五”期間有望迎來跨越式的發展。
華安證券認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有望成為人工智能技術規模商用的元年,人工智能產業已經從技術探索走向了各行業的規模落地,未來AI技術有望融入千行百業,成為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我們看好全年人工智能產業盈利估值戴維斯雙擊的過程,建議關注具備專業領域數據積累和場景化落地能力的AI龍頭企業,科大訊飛、大華股份、海康威視、云從科技、依圖科技。
量子科技
量子力學是人類探究微觀世界的重大成果。量子科技發展具有重大科學意義和戰略價值,是一項對傳統技術體系產生沖擊、進行重構的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將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目前,隨著第二次量子革命不斷推進,人類已從單純探測量子世界走向主動調控量子,在可預見的將來,量子科技將繼續改變世界的面貌,在量子科技領域落后,將導致科技發展乃至產業發展的全面落后。
東吳證券認為,政策加持與產業項目落地,量子信息產業發展可期。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指導,推進量子技術蓬勃發展。我國量子技術領先全球,目前已進入產業化推廣階段,隨著未來量子技術產業化的不斷成熟,量子信息產業市場空間可期。建議持續關注產業鏈優質標的投資機會,推薦國盾量子。
集成電路
1月28日,工信部發布公告稱,有關單位提出申請籌建一個全國集成電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以完成集成電路產業標準制訂工作。委員單位有90家,包含上游龍頭企業、終端應用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缺乏標準一直是電子產業的短板之一,標準組織的規范化也彰顯國產替代從細分產品正式上升至產業層面。
天風證券表示,芯片材料的供應能力和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形成和完善,實現集成電路產業鏈國產化擺脫對進口產品的嚴重依賴將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預計材料板塊將會迎來“國產替代+下游晶圓廠擴產采購”的戴維斯雙擊機遇。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監郎騁成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觀察到以面板、被動元器件為代表的電子周期品,隨著價格在2020年Q4的不斷上漲,業績端有望超預期,科技板塊高景氣度結合近半年的調整周期,在當前行業比較中相對占優。
中航證券建議關注,1.功率器件:進入漲價周期,本土廠商迎來加速成長,斯達半導(IGBT領先企業,國產替代領軍者)、韋爾股份(深度布局車載CIS)。2.電子元件:需求持續向好,業績有望加速提升,鴻遠電子(軍用MLCC核心供應商)、宏達電子(軍用鉭電容領先企業)。
腦科學
去年8月,馬斯克在加州弗里蒙特公司Neuralink的年度發布會上展示了簡化后硬幣大小的新版芯片LINKV0.9,該芯片能夠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且具備無線充電功能。用這樣的芯片來替換人類頭骨的一小部分,有助于人類恢復肢體功能,解決視力、聽力問題,并有助于治療帕金森病。
腦科學研究已成為醫學界重大戰略領域,人腦工程已經成為科技界下一個必爭之地。華創證券認為,相關標的冠昊生物、
復旦復華、科大訊飛、新智認知等值得關注。
生物育種
2021年2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于鼓勵農業轉基因生物原始創新和規范生物材料轉移轉讓轉育的通知。通知全面覆蓋了農業轉基因生物研發應用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目的在于充分發揮生物育種技術在農業科技中的核心作用,推進未來我國主糧轉基因種子的商業化進程,體現了相關部門對于生物育種行業引導的發展思路。
中原證券表示,此次文件提出的六方面要求,其中部分內容為首次公開提出,代表了管理部門治理思路的持續深化,值得業界高度關注。根據行業發展趨勢,生物育種技術在國內的規范化、商業化勢在必行,頭部種企有望從行業集中度和利潤率兩方面提高盈利能力。目前我國上市種企處于業績低點,相關種企有望借力迎來戴維斯雙擊。相關上市公司有大北農、隆平高科、荃銀高科及奧瑞金種業。
(編輯 孫倩 策劃 張亮 趙子強 張穎 吳珊)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