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子強
今天,各路資金可謂招數盡出,希望能刷新年內新高,連石化雙雄都重出江湖,中國石油一度漲超8%,雖然滬指刷新了本輪上漲以來新高,最高漲至3723.85點,距離今年以來的高點也不足10點,但由于上方無形的心理壓力,滬指回落。
對于中國石油的上漲,分析人士認為有三大理由:首先是國際油價上漲。其次是中石油經過長時間的調整,其股價長期處于低位。最后是中石油的業績得以改善。根據202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歸母凈利潤530億元,而去年同期是虧損299.9億元,經營業績創七年同期最好水平。如此看來,中石油漲的道理在業績,說不定還有很強可持續性或可持續預期。
回到盤口,截至收盤,上證指數跌1.42%,深證成指跌0.54%,創業板指漲1.32%;滬深兩市合計成交額15131.83億元,兩市成交額連續第40個交易日突破1萬億元;北向資金凈賣出41.28億元;總體來看,兩市個股普跌,超3200只個股下跌。
近期上漲的主要邏輯來自周期股的強勢上漲,金百臨咨詢資深分析師秦洪表示,近期周期股出現了炙手可熱的主升浪態勢,尤其是與新能源產業掛鉤的周期股更是節節走高,一年內的漲幅大多在3倍甚至5倍左右,比如合盛硅業(603260)等品種。此類個股有大漲的邏輯,也有高成長業績的支撐。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周期股紛紛進入主升浪,甚至多年不漲的周期股,也僅僅因為“莫須有”的產業邏輯而大漲,往往就說明了周期股的行情漸漸進入尾聲。
秦洪認為,目前A股市場成交量極其活躍,滬深兩市成交金額在周二突破1.5萬億元,說明流動性極其充足。這既說明市場的下檔接盤力量較為踴躍,周期股的估值回歸之路可能會有所反復,也說明A股市場后續走勢并不會因為周期股的估值回歸而迅速降溫。相反,實力機構資金從周期股減持之后,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方向,如此一來,又形成新的建倉行為,進而賦予A股新的買盤力量。
富榮基金研究部總經理郎騁成表示,中報行情后,資源品供需緊缺價格上漲帶來的業績彈性在短期行業比較中相對占優,但需注意后續美聯儲貨幣收緊風險,短期我們仍看好周期板塊的行情。其次,從8月社融增速、PMI數據來看,后續隨著貨幣政策轉松、財政政策發力有見底回升的趨勢。穩增長財政支出發力預期下,傳統基建鏈等低估值板塊短期受益,同樣可以關注仍處估值底部區間的信息基建鏈條。整體在流動性偏松的預期下市場成交預計維持活躍,結構上短期市場風格將趨于均衡,中長期仍然看好高景氣周期的電新、電子、軍工等。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表示,近期整體市場漲幅比較明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上漲之后,整體的浮盈較大,所以今天的回調相對來說還是一個技術性調整。從盤面來看,前期漲幅較大的周期股都出現了比較大的調整,新能源則表現搶眼,依然維持了市場的做多熱情。我們認為,當前情況下,市場整體的風險不大,但短期的技術性調整在所難免,不必過度悲觀。
iPhone13來了!這些板塊或迎來機會
9月15日凌晨1點,蘋果將在官網直播在線特別活動,預計將發布最新款iPhone13以及最新款AppleWatch等重要產品。
官宣發布會日期的當天市場相關概念股大漲,那么,明天哪些板塊會出現機會?
首先是“果鏈”。萬聯證券分析稱,海外疫情的持續蔓延加大了海外手機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但就國內市場而言,華為讓出的高端手機市場份額并未被其他廠商完全占據,國內高端手機換機需求一定程度上有所延后。iPhone13系列產品的推出或將助推蘋果進一步搶占華為國內高端機份額。目前階段,消費電子板塊估值處于相對低洼區間,三季度消費電子旺季來臨,蘋果供應鏈出貨穩定性相對較高,布局果鏈優質標的有望在未來收獲戴維斯雙擊,建議重點關注零部件組裝、光聲學器件、激光設備及射頻芯片等重點領域。
第二是AR、VR板塊。有大V稱用蘋果手機打開這次發布會的邀請函,點擊logo,就會自動觸發AR混合現實功能。同時也有消息顯示,蘋果AR、VR頭顯芯片已攜手臺積電轉入試產階段,或將于2022年發布。AR、VR被公認,是5G時代第一個會爆發的應用。最近元宇宙與虛擬現實基礎技術就在AR與VR。
首創證券:VR/AR及智能可穿戴等硬件設備是呈現元宇宙場景的重要載體。一切元宇宙當中的場景都需要在硬件設備上呈現。VR、AR硬件設備將帶來僅次于智能手機的消費電子產業投資機會。推薦關注VR/AR概念相關的歌爾股份、水晶光電、芯原股份、英偉達、Facebook。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張穎)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