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19267.36億元!時隔6年,截至9月15日,滬深兩市的兩融余額連續8個交易日穩步攀升,達19267.36億元,逼近2萬億元的整數關口,不但再度刷新年內新高,而且創下2015年7月以來的逾六年高點。
可以看到,今年以來,滬深兩市萬億元成交額出現頻率顯著提升。自7月21日以來,連續42個交易日成交額超1萬億元。
隨著兩融余額規模持續擴張,市場中出現了“杠桿資金集中進場帶動A股日成交額連續超萬億元”的觀點。業內人士則表示,隨著“兩融”余額逼近2萬億元,投資者的警惕性也越來越高,也越來越擔心“兩融”資金帶來的投資風險。畢竟“兩融”資金屬于杠桿資金,市場動用的杠桿資金越大,帶給市場的潛在風險也就越大。
《證券日報》研究部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9月份以來截至9月15日,滬深兩市兩融余額達19267.36億元,累計增加551.66億元,其中,融資余額增加517.03億元,融券余額增加34.63億元。
從行業分布來看,9月份以來,在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23個行業期間獲融資凈買入。其中,化工、有色金屬、電氣設備等三行業最受融資客青睞,融資凈買入額均超70億元,分別為92.81億元、88.45億元和76.27億元,合計達257.53億元;緊隨其后的是非銀金融、公用事業等兩行業,融資凈買入額均超50億元。
然而,此前備受熱捧的醫藥生物、房地產、食品飲料、紡織服裝、農林牧漁等五行業,均呈現融資凈賣出態勢,成為融資客減持的主要對象。
對此,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劉文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兩融余額反映的是當前市場熱情,跟市場是一個同向指標。近期市場賺錢效應明顯,進一步刺激了融資余額增加。融資客資金屬于短線和高成本資金,因此,融資客傾向于選擇近期的市場熱門賽道,一方面持續走強的概率較大,另一方面市場關注度高,進出相對比較容易,因此,近期正處于高景氣周期,有明顯催化因素的化工、有色金屬、電氣設備板塊獲得了融資客的青睞。
“目前兩融余額的比例大致在流通市值的2.7%的水平,從去年四季度起整體保持穩定,最近小幅提升。化工、有色金屬、電氣設備等三行業受到投資者的追捧,這其中一個共性是,‘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的投資正在加速,相關行業的發展更加確定。例如,鋰電池,生產正極材料、電解液的化工企業,生產鋰鈷鎳的有色企業受益于需求的爆發,高增長確定,這些已經被市場認知,具有長期投資價值。同時,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電網、電網智能化的需求會上來,電氣設備公司訂單的增長期到來。”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榕樹投資研究員周毅表示。
具體到個股來看,9月份以來,共有1162只股票獲融資客增倉,其中,有233只個股期間融資凈買入額超過1億元。特變電工、云天化、中國電建、通威股份等4只個股,融資凈買入額居前均超10億元,分別為20.9億元、13.83億元、11.57億元和10.97億元。而之前的熱門品種,東方財富、寧德時代、沃森生物、招商銀行、新和成等5只個股,月內融資凈賣出額均超5億元。
資金的熱捧無疑對股價起到推動作用。從市場表現來看,上述233只被融資客重點加倉的個股中,9月以來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其中,有146只個股跑贏同期上證指數1.78%的漲幅,占比逾六成。冀中能源、氯堿化工、新天然氣、和邦生物等4只個股,月內累計漲幅均超50%,盡顯強勢。
對于兩融資金的變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對兩融數據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包括每日兩融增量與當天市場成交量的比值,以及兩融余額占整個市場流通市值的比例等。
安信證券分析認為,兩融資金的迅速增加為市場帶來了一定的增量資金,但從兩融交易額占A股成交額的每日數據看,其占比并未顯著提升。由此推斷,雖然當前市場的兩融資金還在不斷增長,但交易額比例卻仍處于正常范圍內,其對近幾個月來A股日成交額連續超萬億元的“貢獻度”有限。
表:9月份以來申萬一級行業兩融情況:
制表:張穎
(編輯 上官夢露 策劃 趙子強)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