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市值曾一度突破萬億,超越大眾、寶馬等老牌車企,僅次于特斯拉和豐田汽車,成為全球第三家市值超過1500億美元的新貴。由此,比亞迪“小伙伴”股價也被徹底點燃,嗨起來了!
就在“迪王”加冕的6月,眾機構馬不停蹄地調研了近50家比亞迪產業鏈公司。時間之短,數量之多,不可謂不火爆!
“迪王”底氣十足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5月,新能源汽車銷量44.7萬輛,同比均增長105%,市場占有率達到24%。其中,比亞迪銷量11.5萬輛,同比增長148%,銷量創歷史新高,位居全國銷量排行榜冠軍。同時,比亞迪今年前5個月累計銷量為50.73萬輛,同比增長348%,已完成原定年度銷售目標150萬輛的34%。
“有鋰走遍天下”,動力鋰電池是新能源車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不同于其他車企,比亞迪在新能源車“三電一芯”領域有較強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三電”領域實現了自研、自產,已經解決了這個難題。
按照公司規劃,今明兩年是比亞迪新車型密集上市期。憑借著技術和品牌優勢,以及產品定位清晰,未來公司有望實現銷量持續提升。
基于公司良好的成長前景,越來越多的機構投資者近些年持續買入比亞迪股份。例如3年前,只有54只公募基金持有公司A股,至2022一季度末增加到471只,合計持有市值也從21億元增加至270多億元。
近50家比亞迪“小伙伴”獲調研
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以來獲得機構調研的公司數量達306家。記者發現,其中近50家比亞迪產業鏈公司獲得機構的密集調研,其中包括立中集團、喜悅智行、伊之密等多只個股大漲。另外,華陽集團、祥鑫科技、道氏技術等多家公司在調研中提及與比亞迪的合作情況。
橫店東磁以166次的機構調研總量位居第一名。公司在投資者平臺上表示,公司與比亞迪在車載領域有深入的合作。不過最近橫店東磁獲得機構的追捧,主要原因是它在光伏方面的卓越表現。
在6月10日和14日的兩次調研活動中,基金、私募、券商等機構對橫店東磁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不乏廣發、信達澳銀、中庚、富國等明星公募,淡水泉投資、千合資本等私募頭部機構,以及國泰君安等券商機構的參與。
橫店東磁在接受調研時表示,從今年前5個月出貨情況看,公司預計光伏組件和電池片今年第二季出貨量基本可以維持第一季景氣度。在區域分布方面,組件大約70-80%出貨到歐洲市場,電池片則還是銷往國內為主,國內占比約75%。
明泰鋁業于6月4日接受100多家機構調研,重陽、景林、聚鳴、寧泉、睿遠、中歐、易方達、匯添富等頂流公私募基金均出現在調研名單中,這也是公司多年來第一次舉行的大規模機構調研活動。
6月6日和13日,高毅資產、興全基金、富國基金等多家明星機構調研了道氏技術,其子公司格瑞芬新能源公司于今年4月剛剛引入比亞迪作為戰略股東。公司表示,比亞迪一直是格瑞芬核心客戶,增資格瑞芬是對產品和整體實力的認可,并將在整個戰略層面全方位合作。公司一季報顯示,信達澳銀、博時和華夏等基金均是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
道氏技術介紹,格瑞芬碳材料產品品類豐富,能全面覆蓋下游小型動力電池、動力電池、儲能電池、3C數碼電池類型廠商客戶。比亞迪、寧德時代等國內主流電池企業都是公司客戶,其中公司碳納米管部分產品已供貨比亞迪的二代刀片電池。
華陽集團于6月8日和10日接待了包括中金公司、花旗銀行、易方達基金等幾十家國內外知名機構集中調研,信達澳銀基金經理馮明遠、易方達基金經理王元春等著名基金經理親臨上市公司進行現場調研。
華陽集團在調研時介紹,今年二季度以來公司汽車電子產品訂單開拓進展良好,獲得長城、長安、比亞迪、吉利、廣汽、北汽、奇瑞、東風乘用車、一汽紅旗、小鵬、金康、嵐圖汽車、VINFAST等10多家客戶的新定點項目。
作為國內汽車電子龍頭華陽集團,包括HUD、中控、儀表等座艙電子帶動公司的汽車電子快速發展,2021年營收45億元,同比增加33%,歸母凈利潤3億元,同比增加65%。公司一直聚焦在智能化和輕量化,經過近30年發展逐步打造了汽車電子和精密壓鑄雙主業,機構認為公司業績迎來了向上拐點。
募資最高177億元!“鈷、鎳、鋰”全都要!這家公司再次定增
60億元定增款剛裝入“口袋”一年多,華友鈷業又啟動了高達177億元的定增項目。
6月19日晚間,華友鈷業發布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177億元,用于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177億元怎么花?
根據公告,華友鈷業擬向包括實控人陳雪華在內不超過34名特定對象定增募資177億元,其中122億元投資于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15億元用于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40億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其中,“印尼華山鎳鈷公司年產12萬噸鎳金屬量氫氧化鎳鈷濕法項目”建設地點位于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中的哈馬黑拉島,項目建設周期3年,建成后本項目將有能力處理紅土鎳礦干礦量約1040萬噸/年,產出氫氧化鎳鈷中間產品32.6萬噸/年,折合鎳金屬量12.3萬噸/年,鈷金屬量1.57萬噸/年,另有選礦副產品鉻精礦約50.6萬噸/年。
財務評價顯示,該項目內部收益率為18.14%(所得稅后),預計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含建設期)為7.74年,經濟效益前景較好。
“廣西華友鋰業公司年產5萬噸電池級鋰鹽項目”的建設內容包括硫酸法生產工藝的所有生產系統及其配套的生產輔助設施和生活辦公設施等。建成后的鋰輝石精礦處理規模達到38.9萬噸/年,產出電池級碳酸鋰27724噸/年、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25286噸/年及副產品元明粉、鋰硅粉。
該項目建設周期2年,內部收益率為36.51%(所得稅后),預計投資回收期(所得稅后,含建設期)為4.73年,項目經濟效益前景較好。
而就在2021年2月,華友鈷業剛成功募資60億元。
2021年2月11日,華友鈷業發布2020年定增報告書,公司以84元/股的價格,向包括實控人陳雪華在內的15名對象定增募資60億元,用于年產4.5萬噸鎳金屬量高冰鎳項目、年產5萬噸高鎳型動力電池用三元前驅體材料項目等。
資料顯示,作為新能源汽車價值鏈的關鍵環節和核心部件,鋰電池及鋰電材料產業將伴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相應不斷擴大市場容量,迎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三元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鋰金屬是鋰電池最重要的金屬原材料,“鈷奶奶”價格水漲船高,高鎳化已成為三元動力電池的未來發展趨勢。
對于本次募投項目,華友鈷業表示,公司作為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領導者,有必要在鎳資源領域繼續深入布局,鞏固現有鎳資源優勢,為公司的一體化布局提供原料保障;有必要抓住鋰金屬行業市場機遇,發揮公司在資源開發、一體化布局等方面的優勢,在鋰業務板塊強化布局,充分享受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行業的發展紅利。
打造鋰電材料一體化平臺
作為“鈷業龍頭”,華友鈷業早已持續布局鎳、鋰材料,打造“鋰電材料一體化”平臺。
就在5月31日,華友鈷業攜手LG化學合資建設鋰電材料項目,加強在正極材料領域布局。華友鈷業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擬以514.06億韓元(約2.75億人民幣)認購株式會社LGBCM發行的普通股1028.1218萬股,從而持有LGBCM49%的股權。
株式會社LGBCM擬建設年產6.6萬噸三元正極材料產能,總投資額為4371億韓元(約23.37億人民幣)。總投資額的60%資金(2623億韓元,約14.03億人民幣)由巴莫科技和LG化學根據協議約定的時間出資,其中巴莫科技出資1285億韓元(約6.87億人民幣)。
對此,中泰證券認為,公司與LG化學合作將進一步整合公司以及LG化學在原材料、技術與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各方在新能源鋰電材料原材料供應、產品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展開全方位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鏈,將進一步增強公司的產業鏈協同效應。
華友鈷業在2021年年報中表示,公司的資源、有色、新能源三大業務在公司內部構成了縱向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同時公司還在布局循環回收業務。其中,新能源業務主要包括鋰電正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有色業務主要包括鈷、鎳新材料產品的深加工;資源業務主要包括鈷、鎳、銅等有色金屬的采、選和初加工。
中信證券認為,2021年以來,華友鈷業迅速擴大在上游鋰資源、正極材料、磷酸鐵鋰等領域的業務布局,一體化戰略得到上下游客戶的深度認可,公司有望成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受益標的之一。
華友鈷業提出,公司以新能源鋰電材料產業發展為核心,圍繞“上控資源、下拓市場、中提能力”的轉型之路,全面實施“兩新三化”戰略,在鈷新材料行業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在新能源鋰電材料行業成為行業領導者。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