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安
根據Choice最新周統計數據顯示,上周(5月29日至6月4日),有244家上市公司累計獲得投資機構密集調研超3000次。分行業來看,機構調研較多的行業分別是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這兩個行業接待機構調研量均超過300次。
具體公司方面,怡和嘉業、天孚通信分別獲70家、39家機構調研。上述周期內,怡和嘉業接受機構調研總量達286次,天孚通信接受機構調研總量達101次。
對于投資機構的密集調研,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行業來看,投資機構對國內上市公司的調研通常有明確的時間節點。當前階段,眾多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都在為下半年的投資計劃做準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一些基本面良好的企業,其調研量通常都不小。
從市場表現來看,2023年以來,上述被調研公司多數獲得不錯的市場表現。年初至6月7日晚間收盤,共有158家公司實現股價上漲,占比達64.75%。其中,共有11家公司股價漲超100%,其中曙光數創漲584.95%、鴻博股份漲495.03%、天孚通信漲207.51%。
東高科技首席行業研究員秦亮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般而言,機構階段性重點調研領域,或代表其未來較為關注的投資方向,有一定的投資參考價值。另外,隨著注冊制的推進,相關公司的退市執行得更加嚴格,未來的投資將更加注重公司基本面以及行業基本面。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證券從業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金融機構對上市公司在產業鏈上下游、競爭對手的調研,有助于投資者更加明確目標公司在產業鏈內的地位以及競爭關系。
數據顯示,上述244家獲得機構集中調研的公司中,機械設備、醫藥生物公司最受關注。
“以當前的經濟環境來看,現階段,機械設備、醫藥生物板塊受政策鼓勵且市場需求在持續擴大。”上述證券從業人士進一步指出,“任何一個行業受資本市場關注的前提,一定是其具備良好的政策、市場環境,同時行業自身也要具備一定的競爭壁壘。上述兩個板塊,均具備此種特性”。
從大環境來看,秦亮認為,對于機械設備行業來說,我國正處于裝備制造升級的進程中,一方面是傳統機械受益于經濟復蘇的需求,另一方面是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國產替代、自主創新。上述需求涉及精密元器件、機器人產業鏈、半導體制造業等領域。另外,醫藥生物方面,行業內出現股價下跌,泡沫逐步釋放,估值慢慢進入合理區間。同時,基本面的變化、新藥研發進展等都是影響未來發展的主要因素,主力需要持續跟蹤。從行業角度看,凡是涉及科技創新、國產替代等相關行業的領域,機構的關注度都會持續走高。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