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國九條”正式發布。其中,明確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推動一年多次分紅。新“國九條”指出,要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加大對分紅優質公司的激勵力度,多措并舉推動提高股息率。增強分紅穩定性、持續性和可預期性,推動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
2023年報數據顯示,78.4%的上市公司實現盈利,51.4%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共3635家公司宣告2023年年報現金分紅,家數占比70.9%,共宣告現金分紅兩萬億元,家數、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兩萬億現金分紅,這對于A股上市公司公司投資者來說是頭一遭。未來通過股票分紅是否成為投資者賺錢的一個重要途徑?和訊投研中心研究員馮雨寒在和訊財經開展的“2萬億分紅史無前例,A股開啟慢牛行情?”的主題討論中分析認為,我國資本市場成立30多年以來,投資者已經養成了靠賺差價來實現收益的投資習慣,甚至是投資者拿到了分紅,都不一定能感覺到收益的變化。這樣的投資習慣的養成,一是上市公司沒有意愿通過分紅的方式讓股東分享公司的成長,二是我國資本市場制度方面也存在不足之處。
馮雨寒分析認為,新國九條的發布,特別是劍指分紅這一問題,短期能不能扭轉散戶投資者的固有的投資思維,但起碼這個動作是要有這個過程去扭轉投資思維的。沒有這樣的動作,散戶投資者可能永遠沉浸在通過收獲差價收益的這個過程中。
2023年財報顯示,滬深上市公司共同實現營業收入72.6萬億元,同比增長0.9%。凈利潤是5.3萬億,同比下降了1.3%。其中,78.4%的上市公司實現盈利,51.4%的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從細分行業來看,2023年,隨著旅游出行加快復蘇,交通運輸業上市公司業績持續回暖,凈利潤同比增長65.6%。酒店餐飲和旅游業扭虧為盈,分別盈利17.9億元、17.2億元,已恢復至疫情前的約八成(77.9%)和六成(58.3%)。美容護理、服裝家紡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45.2%和60.3%;汽車等耐用品銷售穩步修復,凈利潤同比增長47.7%;食品飲料凈利潤增長16.9%,整體保持穩健。
事實上,在近兩年來市場行情走勢并不好的情況之下,投資者的預期收益也有所降低。特別是在投資者由賺差價思維向通過分紅獲取收益的過程中,投資者的收益預期不能太高。馮雨寒分析認為,“經歷了市場調整之后,投資者預期是降低了,那么能不能在投資者預期降低之后,這一次分紅提出之后,在價差疊加高股息率的兩者共振之下去絕對是可以滿足投資者的預期。”
隨著新“國九條”的出臺,是不是政策鼓勵投資者一定要去找已經高分紅的、連續高分紅的、股價也在上漲的個股?事實上,這樣的板塊很容易找到,比如煤炭、銀行、電力等等。馮雨寒認為,這次兩萬億高分紅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投資者直接去扎堆藍籌,扎堆所謂的價值,而是讓投資者能夠通過政策能夠看到更多你現在買的沒有分紅的公司,未來能給你帶來高分紅。
而且A股市場這么多年并沒有高分紅情況的出現,甚至有散戶投資者表示“市場沒有保護我們”,為什么投資者受保護的狀態很低?。馮雨寒表示,“主要是由于散戶投資者的對手太多了,你的對手是滑頭,你所持有的個股稍微漲一點,總有對手盤砸你,而這一次兩萬億的高分紅的目的是為了降低散戶投資者的對手盤。”
如何挖掘好的投資標的?馮雨寒認為,除了上述煤炭、銀行、電力等高分紅板塊之外,投資者一定要重視新“國九條”要求上市公司分紅的幾個非常重要的標準。比如說科技、消費等成長類板塊,雖然這類板塊的分紅比例比不上公用事業板塊,但這些板塊其實很賺錢,這些公司的每股未分配利潤其實很高,只不過他們一直沒有進行分配。這次新“國九條”進行了明確要求,其實也是給投資者一個信號,那就是去尋找近三年分紅不低于年終凈利潤的30%的上市公司。
事實上,對于投資者而言,無論是任何賽道,你需要找的是這個賽道中最賺錢的公司。對于哪些一直不分紅的“鐵公雞”,他們也不因為不分紅導致公司屬性發生重大變化,畢竟一旦公司被ST了,公司的融資等行為將受限。對于成長類、雙創類的賽道,管理層也給了一個豁免條件,那就是鼓勵這類公司加大研發投入搞創新,對于投資者而言,不僅能享受到它股價的成長性帶來的收益,還能可能意外獲得公司年底的高額分紅,馮雨寒認為。
此外,行業的未來要看研發的投入,甚至新質生產力,只有創新才能賦予行業的發展動能。馮雨寒認為,2024年敢于研發做創新的企業,投資者一定要看這家企業是做什么的。特別是近兩三年內,在國家政策不會突然發生改變的情況之下,包括新質生產力,八大未來產業等,特別是近期低空經濟到生物合成、商業航空等領域,每個細分領域一旦貼上新質生產力的標簽,市場就任何,特別是短期資金非常認可,這類公司的股價也會持續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投資者如何看這些行業里的公司的研發投入?是不是這家公司重視研發投入,其股價就一定會漲?馮雨寒認為,“其實并不必然。研發投入越大,公司面臨的風險也一樣并存,研發失敗將直接導致研發資金打水漂”。
投資者如何挖掘到重研發的好的標的?馮雨寒認為,首先,重點挖掘新質生產力的細分領域還是挺重要,而且很多產業還沒有被資金挖掘。其次在每個細分產業中,投資者未必一定要尋找研發投入最高的上市公司,只要能找到一些滿足監管要求,同時每股未分配利潤是正數、還能逐季增長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未來大概率將出現分紅。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